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说教材研课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
在课文后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集,部分课文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科才共了6个单元,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
每个专题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
(二)教材的特点。
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每单元前安排了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每个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导语,导语简明扼要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点明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把学生很快地引入学习本单元的情境氛围之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文本内容新,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册教材新选文比率达80%左右。
这些首选进入教材的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富于典范性。
选文的范围广,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
在这些课文中,有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炽热的爱的《开国大典》《望大陆》等;有抒发人间真情的《永远的歌声》《秋天的怀念》等;有歌颂民族之魂的《詹天佑》《文天祥》等;有讲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类的科学精神的《奇异的琥珀》《自然之道》等;有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如,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有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等,这些选文可读性强,深受儿童喜爱。
其次,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1.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本册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
2.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为了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本册分别在第一、二、三单元安排了五次小练笔,一次在《稻草人》课后安排了“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后安排了“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一次在《开国大典》课后安排了“展开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一次在《太阳与士兵》课后安排了“给守卫‘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一次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安排了“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亲对他的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写下来”。
通过这些“小练笔”的练习,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引导学生或续写故事,或写读后的感想,或写一个场面,或写一封书信等等。
3.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
从单元导语到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中的练习,各项内容大多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整合安排,使教科书的编排更为紧凑,有利于整体推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在编排上还注意了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追求学习整体效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整体提高。
第三,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本册教材选取了一些反映民族精神和热爱祖国方面的课文,如《詹天佑》《一句话》等,编排了以“爱我中华”“民族之魂”为专题的单元课文。
教材还注重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关注科学,分别编排了以“温暖的记忆”“科学与发现”为专题的单元课文。
还选编了中外文学大师的名篇名著。
这些专题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都有收获。
第四,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文百花园”,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安排了“温故知新”栏目。
“温故知新”的设计注重各项只是与能力的整合,主要安排了四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对本单元有关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第二项是“拓展与交流”,意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在交流、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阅读,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在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交流、拓展、总结中,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出评价。
第三项是“积少成多”。
第四项是“阅读平台”。
在“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中,安排阅读的内容有寓言诗、古诗、诗歌、读书笔记、说明文、名家笔下的精彩片段及成语、《新三字经》等,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丰富自己语言和文化积淀。
接着是“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栏目。
在“口语交际”中,设计了“活动建议”和“活动评价”两部分。
“活动建议”提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活动评价”针对活动建议中提到的要求,提示了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
在“习作”中,设计了“习作讨论平台”,从习作内容、要求和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启发性建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利进入写作情境。
“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单元综合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趣味性。
“语文大课堂”注重实践与探究,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材以平等对话的角度,对语文活动的开展在步骤和方法上给予适当提示,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活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感;树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和爱美情趣的熏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习惯。
2、,认识138个生字,会写164个生字,会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语、句段;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8、学会浏览,培养读书看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能留新观察,主动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或与人交换修改。
10、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见解;能策划简单的这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1、能逐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
2、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和默读。
3、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
4、初步领会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文章。
5、能按习作要求写出小学生合格的习作。
四、教学难点1、培养课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
2、抓住知识重点,设计多样习题供学生训练。
3、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联系阅读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常练笔。
、五、教学措施1、激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根据语文课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作业、编排语文实践活动。
3、提出课前预习要求,布置课前预习。
4、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
5、正确处理好课内外关系,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各单元教学建议第一单元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前,应大体了解童话、寓言的概念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注重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积累童话的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对于首次学习《寓言两则》这篇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
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
1、保留原词。
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
2、改换词语。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3、增补词语。
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
4、删略词语。
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
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交流,尤其是从学习方法上进行了总结。
“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
“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
意在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王国里尽情遨游、捕捉乐趣、受到启迪。
“习作”是编写童话。
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
教学本单元可用14课时。
精读课文8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
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
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第二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训练重点,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还要把这一训练重点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学习中。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
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
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
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