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电麻醉深度参数与临床运用

脑电麻醉深度参数与临床运用

REF IMP
绿电极阻抗
黄电极阻抗
1-15
1-15
<5KΩ
<5KΩ
皮肤阻抗质量
皮肤阻抗质量
操作中注意事项
1.皮肤处理时不能使用酒精 2.尽量降低皮肤角质层厚度 3,电极片质量影响测试效果 4.注意监护仪通讯指数降低
电极片或脑电传感器固定位置
患者额头正中红电极为正电极 眉角左或右黄电极为参考电极
颧骨部位的绿色电极为负电极
麻醉三要素监测
MUSCLE RELAXANT 肌松 额肌电监测
HYPNOTICS 镇静 意识消失监测
Analgesics镇痛 ???
痛觉是大脑本能反应
随着对提取脑电信号的能力增强和脑电波理论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基本脑电波形和各自参数范围
脑电波基本参数和正常特征参数
波形名称 德尔塔波 塞塔波 阿尔法波 倍塔波 符号 频率(HZ) δ θ α β 0— 4 4—8 8—14 14—40 意识程度 脑能量值(μ V) 一阶差分 深睡 浅睡 半醒半睡 清醒 10—60 20—40 25—75 5—30 ≤3.1 ≤3.8 ≤9.4 ≤9.4 形态 ≥0.67 ≥0.5 ≥0.3 ≥0.18 谐波 ≤9 ≤11.2 ≤13.5 ≤8.4
• 心率值术中管理 • 血压值术中管理 • 意识值术中管理 基础心率值 基础血压值 知觉临界点
理想意识消失指数和伤害敏感指数趋势
麻醉中意识指数精确管理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皮肤阻抗值和SQI通讯指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2.镇痛药平时剂量的50%等镇痛起效后再进行下一步 3.推丙泊芬速度3毫克/分,并和患者对话,观察 IOC1 和IOC2值,IOC2值下降时,读IOC1值为失去知觉临界点 4.手术前,将IOC2控制在30-40之间,再调整IOC140-45。 5.手术十分钟后,减少镇静的药剂量。将IOC1值控制在 失去知觉临界点A下,我们的经验是A值减10. 6.手术快结束停麻醉药要等到缝针快结束再停镇静药
30s计算一个平均值,爆发抑制比出现数值就说明 脑电波出现终断,脑细胞处于零电位,脑细胞就不 会进行氧气置换,手术患者会出现术中缺氧,术后 苏醒时间就会很长。
麻醉深度各参数使用范围
名称(英文) 名称(中文) 测试范围
术中最佳控值
临床评价内容
IOC1
IOC2
脑电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0-99
0-99
40-60
红绿俩电极皮肤阻抗相差小于3
谢谢大家!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IoC2伤害敏感指数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IoC1意识指数
Burst Suppression 爆发抑制比
伤害敏感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IoC1与EMG曲线
IoC2曲线
Nociception
加瑞芬太尼
伤害敏感指数基本特征
1.诱导期伤害敏感指数趋势后降,复苏期先达到峰值 2.先用镇痛药,伤害敏感指数不降,只有意识消失指 数降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伤害敏感指数速降趋势
伤害敏感指数基本特征
1.当术中伤害敏感指数达到99的时候,加镇静药可速降该指数 2.当镇痛药和镇静药速推时,伤害敏感指数趋势和意识消失指 数趋势不宜观察到失去知觉临界点。
名词解释: 频 率:一秒种内波形重复出现的次数 脑能量值:脑电波的波幅值称为脑能量值,代表脑电活动的大小 一阶差分:离散函数中连续相邻两项之差。γ(K)=X(K*1)-X(K)
谐 形 波:基波以外的频率形式表现的电流 态:脑电波形态的变化规律,低频率为“塔”形,高频率为“波浪”形
伤害敏感指数监测与计算机理
脑电波基本参数和正常特征参数
波形名称 德尔塔波 塞塔波 阿尔法波 倍塔波 符号 频率(HZ) δ θ α β 0— 4 4—8 8—14 14—40 意识程度 脑能量值(μ V) 一阶差分 深睡 浅睡 半醒半睡 清醒 10—60 20—40 25—75 5—30 ≤3.1 ≤3.8 ≤9.4 ≤9.4 形态 ≥0.67 ≥0.5 ≥0.3 ≥0.18 谐波 ≤9 ≤11.2 ≤13.5 ≤8.4
名词解释: 频 率:一秒种内波形重复出现的次数 脑能量值:脑电波的波幅值称为脑能量值,代表脑电活动的大小 一阶差分:离散函数中连续相邻两项之差。γ(K)=X(K*1)-X(K)
谐 形 波:基波以外的频率形式表现的电流 态:脑电波形态的变化规律,低频率为“塔”形,高频率为“波浪”形
理想化脑电波形的能量值区间
肌松监测和脑电监测
• 肌松监测是通过放电刺激肌肉再提取 肌电信号来计算肌电指数评价肌松程 度的,肌松监测影响脑电信号的提取 • 脑电监测不同厂家电极位置变化原因 • 脑电监测中的额肌指数只能起到参考 • 脑电监测额肌指数与心电监测呼吸率
爆发抑制比概念
意识指数与爆发抑制比有关联但是不同的概念,不 同患者出现爆发抑制比其意识指数是不相同的
通过疼痛理论假想镇痛学说
疼痛
生理和心理复杂反应
认知层面 主观意识 生物层面 客观反映 镇静后评价
镇痛
镇痛药抑制对痛敏感程度 有知觉 抑制不住主观意识敏感度 无知觉 可抑制客观对痛敏感程度
伤害敏感指数临床意义
1.填补了麻醉深度缺少镇痛监测的空白 2.完善意识指数在手术麻醉监测的功能 3.为实现临床精确麻醉提供了理想设备 4.对复杂的疼痛监测向前迈进坚实一步
能量峰值
意识指数
伤害敏 感指数
麻醉 状态
脑电波基本 波形
伤害刺激 镇痛药物
脑电参数计算模式
伤害敏感指数和意识指数
Frequency Ratio 5 频段5 Frequency Ratio 6 频段6 Frequency Ratio 7 频段7 Frequency Ratio 8 频段8 Frequency Ratio 1 频段1 Frequency Ratio 2 频段2 Frequency Ratio 3 频段3 Frequency Ratio 4 频段4
脑电麻醉深度 参数与临床运用
深圳 威浩康 卞汉道
麻醉过深对大脑的危害
麻醉过深会使大脑老化失去神经元,大脑的重量会减少 10%,一位60多岁人术后的大脑相当于一个80岁的大脑
Hale Waihona Puke IoC1与EMG曲线IoC2曲线
Nociception
资料来源:美国杜克大学特里G.芒克,医疗器械专家麻醉 科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
意识指数在手术麻醉中存在的困惑
评价镇静程度存在两大疑惑 1.意识指数术中控制在上限会出现术中知晓 2.意识指数术中控制在下限会出现镇静过深
意识消失指数失去知觉临界点确定
如果在平面上能确定患者在诱导期失去知觉临界点, 相信每位麻醉医师都能将患者的镇静程度在术中控制 在合理的精确范围内。
生命参数与脑电参数管理
30-50
诱导25 复苏75
评价镇静程度
评价镇痛程度 确定失去知觉 避免术中知晓 评估面部肌松
避免麻醉过深 评价脑死亡
EMG
面部肌肉指数
0-99
BS
爆发抑制比
0-99
常规手术 不出数值 越大越好 <5KΩ
SQI POS IMP
通信指数 红电极阻抗
0-100 1-15
仪器工作质量 皮肤阻抗质量
NEG IM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