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 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 过案例分析及理念整理,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历史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 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3)形成评价体系: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订体现多元化、科学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评价表》,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史学素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设计简 明的、易于操作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打造生命课堂: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评价的杠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 念,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1.研究目标: • (1)实现两个转变:从教书的角度关注历史知识点的落实、能力的提升,转向关注历史
学科素养的养成;从育人的角度关注“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转向关注“学生成了 怎样的人”。
• (2)实现两个发展: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 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结合本教研组市级重点学科 建设,打造历史学科区域性品牌,促进学生与学科的双重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1)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
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 主要内容,并充分理解和感悟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界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 外延。 • (2)对比研究国内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搜集并认真学习国 内外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专著、文章,深入进行研读和讨论。 • (3)形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基本要求,制订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形成《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制作 基于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历史教学实践。在全体成员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推动教师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近年来,国内有关“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者甚众,标准五花八 门,然而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角度研究历史教学评价目 前不是很多。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 心,在教育部号召“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大背景下,正在制定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 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与内容,已对教 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等杂志掀起了一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研讨,可以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和50 年代由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在教 育和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20世纪 90年代以来,替代性评价、有效教学的理论等层出不穷,分别从 学生、教师等维度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 供了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更应该去芜存真, 设计简明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向明确、维度清楚、操作 简便,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2.研究的主要方法。 • (1)理念先行:认真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教研教改动态,积
极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资料信息等,使本研究的组织实施建立在扎实 的理论基础和资源支撑之上。 • (2)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加强沟通,积 极探索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反思教育教 学的基本过程是:实践——评价——反馈——调整——再实践,循环往复。 • (3)案例反思: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研讨课堂教学设计,研讨历 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展示教学活动实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改进。 • (4)总结提高: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着力促使教学 方法的改进,评价观念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境界。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的概念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在20 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 集成,此后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持续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 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 三大领域,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 “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乃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研究都是以这一概 念为核心,这些概念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 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等。
• 当前,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课题研究,是对历史教学评 价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方式的反思。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 题,本课题研究也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研究目标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终极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