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脊柱应用解剖
上关节突 旁沟:腰 神经向外 经上关节 突关节面 内缘所形 成的沟。
椎弓根下沟: 椎间盘明显退 变缩窄时,可 使上一椎体连 同椎弓根下降, 后者与椎间盘 侧方膨出形成 一沟,可使通 过的神经根发 生扭曲。
椎间管
界壁: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 和椎间关节,上下分别为椎上、下切迹。
内口:多呈卵圆形,少数呈肾形、三角形或 钥匙眼形。
椎间静脉
椎外后静脉丛
椎体静脉
椎外前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内前静脉丛
脊髓后正中静脉
脊髓前正中静脉 椎体静脉
椎旁软组织
皮肤、浅筋膜、肌肉、血管和神经 1. 颈深肌群
颈长肌 椎前肌(内侧群) 头长肌
头前直肌、斜肌 斜角肌(外侧群) 前、中、后斜角肌
肌肉的层次
由浅至深大致分为四层: • 第一层有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 • 第二层有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
横 突棘 间间 韧韧 带带
棘 上 韧 带
(4)关节突关节
相邻椎骨的上、 下关节突构成
颈 (1)、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胸 (2)、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腰 (3)、 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椎体钩
钩椎关节 Luschka 后邻脊髓
后外邻颈N根 外侧邻椎A
3.寰枕关节 和寰枢关节
(一)椎管
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 成的骨纤维管道
1.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 后纵韧带
椎间盘 椎体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椎板 椎弓根
2.椎管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颈段 呈三角形 胸段 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腰段 形态不一
第二腰椎
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
附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外侧 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 方肌鞘,向上附于第12肋下缘,向下 附于髂嵴。
第二腰椎
深层:又称腰方肌筋膜,位于腰方肌前
面,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 向下附于 髂腰韧带和髂嵴后份,上部增厚形成 内、外侧弓状韧带。
第二腰椎
腰肋韧带:
●胸腰筋膜中层上部张 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 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 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 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 动度,便于显露肾。
由于项、腰部活动度大,在剧烈活 动中胸腰筋膜可被扭伤,尤以腰部的损 伤更为多见,是腰腿痛原因之一。
腰神经后支:
●经骨纤维孔至横突间肌分内外支; ●后内侧支在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
二、标志性结构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和肩胛下角 6.竖脊肌
肩胛冈——T3棘突 肩胛骨下角—T7棘突
竖脊肌
位置: 背部深层 棘突两侧纵沟内
下自:骶骨髂嵴后面 上至:枕骨
在各棘突、横突、 肋都有起止 作用:脊柱后伸
三、脊柱区的结构配布特点
脊
柱 位于中轴部位,是脊柱区的主体部分,可分为脊柱
外口:多呈钥匙眼形,少数呈三角形。
⑵ 椎间管
椎静脉丛:特点:
互相吻合交通,无 瓣膜,收集脊柱、 脊髓及邻近肌肉的 静脉血,向上与颅 内交通,向下与盆 腔等的静脉广泛吻 合。
1.椎外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
2.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3.椎间静脉
4. 椎体静脉
5.脊髓静脉
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 • 第三层有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 • 第四层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等。
■胸腰筋膜
胸背区: 薄弱覆盖竖脊肌表面
●内侧———T棘突/棘上韧带 ●外侧———肋角
腰区: 明显增厚,分为浅、中、
深三层。
• 浅层:覆于竖脊肌后面,向下附于髂
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韧带, 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 成竖脊肌鞘。
L4/5
15.8 9.7
L5/S1
16.6 8.5
(1)椎间盘
(2)前纵韧带
附于椎体椎间盘前面
(3)后纵韧带
附于椎体椎间盘后面 椎管前壁
附于椎体椎间盘前面 前 纵 韧 带
后 纵 韧 带
椎管前壁
附于椎体椎间盘后面
2.椎弓间连结 (1)黄韧带 (2位)棘于间椎韧管带后壁 连(3于)棘相上邻韧椎带弓板 (4)关节之突间关节
颈段椎间管
前内侧壁为钩椎关节 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 上、下为椎弓根 颈椎体钩、横突、关节突构成复合体, 简称UTAC
侧椎管 中央椎管
脊神经根 硬脊膜囊
腰神经通道: 腰神经根从离开硬脊膜囊至 椎间管外口需经过一条骨性纤维管道,神经根所 占部位。
感觉NF 传入NF
脊N节
感觉N元
假单极N元
前根
运动NF 传出NF 前外侧沟出
脊N根
脊N出椎管位置
C1~7 N从同序颈椎 上方椎间孔出椎管
C8 N从第7颈椎与 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
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S1~4N分前、后支 从骶前、后孔出骶管
S5、尾N从骶管裂孔 出骶管
2.椎管形态 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侧隐窝
前壁:椎体和椎间 盘后外侧 后壁:上关节突、 黄韧带 外侧壁:椎弓根和 椎间孔
侧隐窝
前后径:椎体后 缘与上关节突前 缘
正常值3-5mm
脊髓
位于硬脊膜囊内, 为前后稍扁的圆柱 形,其各段大小和 外形不同
椎间孔
前壁为椎间盘及 椎体后外侧面 后壁为关节突关 节 上、下为椎弓根
(三)脊神经根
1.行程和分段: 脊神经根丝离开脊髓后,在相应的椎
骨平面,汇成前根和后根,穿蛛网膜囊和 硬脊膜囊,然后行于硬膜外腔中。脊神经 根在硬脊膜囊以内的一段,为蛛网膜下腔 段,穿出硬脊膜囊的一段,为硬膜外段。
后根 后外侧沟入
下肋凹
3.腰椎 椎体大 椎孔大
关节突矢状位 棘突宽 水平向后伸
棘突间隙宽
副突 乳突
关节突副突韧带
4.骶骨
骶骨岬
骶管 骶正中嵴
骶前孔 骶后孔 骶 骶管 角 裂孔
骶耳 粗状 隆面
椎间盘 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板 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
前纵韧带 髓核 纤维环 后纵韧带
(1)椎间盘 连结于相邻两椎体之间
大致同高 高1个椎骨 高2个椎骨
T9-12 高3个椎骨
L1-5 S1-5 Co
平第10~12胸椎
平第12胸椎 和第1腰椎
锥腰 以骶 下尾
,N
组 成 马
尾
根 丝 悬
垂 于
脊
髓
圆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某些低级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 躯体反射:腱反射、肌张力反射
(1)寰枕关节 枕髁对寰椎 上关节面 头前俯后仰 或侧屈运动
枕
枕骨
髁
寰 椎
3.寰枕关节 和寰枢关节
寰 椎
寰椎下关节面对 枢椎上关节面
(2)寰枢关节
枢 椎
寰椎前弓后面对 枢椎齿突前面 寰椎下关节面对 枢椎上关节面
(2)寰枢关节
使寰椎带动 头左右旋转
寰枢关节的韧带
齿 突 尖 韧 带 翼 状 韧 带
29.4%
椎
间
盘
21.5%
的
厚
度
54.4%
32.1%
腰椎间盘特点
• 前后端较大,中间较小,呈花瓶状。 • 自上而下逐渐增厚。 • 前缘高于后缘。 • 向上下凸出,横断面常呈猫头鹰眼征
腰部椎间盘的厚度(mm)
椎间盘 前缘 后缘
L1/2
10.9 6.4
L2/3
12.7 7.6
L3/4
13.9 8.7
腰骶膨大 L2-S3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二)脊髓节段
两侧连有31对脊N 与每1对脊N相连 的1段脊髓称为1个
脊髓节段
脊髓共分5部 31节段 颈髓(C) 8节 胸髓(T) 12节 腰髓(L) 5节 骶髓(S) 5节 尾髓(Co) 1节
脊脊髓髓节节段段与椎比骨同对序应椎关骨系
C1-4 C5-8 T1-4 T5-8
脊柱应用解剖
解剖教研室 王景伟
一、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所配布的区域。
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上→下)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 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分区:项段、胸段、腰段、骶尾段
项段 胸段 腰段 骶尾段
组成
髓核 纤维环
纤维环
环绕在髓核周围
前宽髓后核窄
纤维居软中骨央,稍有偏韧后性 富牢有固弹连性结的椎胶体状物
限制起髓缓核冲膨作出用
髓核 纤维环
椎间盘
(1)椎间盘
(1)椎间盘
(1)椎间盘
各部椎间盘的特点
• 颈椎 • 胸椎 • 腰椎
厚度 较厚 最薄 最厚
与邻近椎体比例 1:3 1:5 1:2
椎间盘/脊柱
(一) 椎骨一般形态 椎弓板 椎弓根
横突 上关节突 棘突 椎弓
棘突 下关节突 椎体 椎孔 横突 全部椎孔连成椎管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 节突间部
(二)各部椎骨形态特征
1.颈椎 棘突分叉 椎2.胸孔椎大 三角形
横突孔
椎3.腰体椎小 关4.骶节骨突水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