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生态养鸡就是在森林生态环境下,以本地鸡为养殖对象,舍饲和林地放养相结合,以自由采食林间昆虫,杂草为主,人工补饲有机饲料为辅,呼吸林中空气,饮山中无污染的河水,生产天然无公害的优质商品鸡。

生态养鸡属于绿色无公害养鸡。

采用林下人工种草规模化放牧散养的生产方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模式,贵州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1生态养鸡的意义
1.1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林下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形成粪肥草、林木、农作物,草养鸡,果木以及农作物增产的良性生态循环。

1.2是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有效途径林下养鸡,环境好,无污染,符合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养殖出来的肉鸡,品质和风味好,经济价值高。

1.3饲养成本低优质牧草、草子和昆虫等都可以作为鸡的饲料;饲养环境好,鸡的疾病少、成活率高;所需设施简单.因此,生态养鸡投资少,见效快。

2养殖技术
2.1 选好场址生态鸡的养殖是在森林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养鸡场要选择天然林地,一般天然次生林好于原始林,阔叶林好于针叶林,天然林好于人工林。

如条件允许,最好选择针阔混交林。

要求鸡舍周围没有大的污染源,坡度以5。

左右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取水方便。

周围最好用篱笆和塑料网围起来。

2.2鸡只的选择以贵州地方优质鸡种,如小香鸡、竹乡鸡、乌萓鸡等,或含土鸡血75%以上的青脚麻鸡为好。

商品鸡苗应来源于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不能从疫区引进。

2.3育雏
2.3.1育雏时间。

最好选择3 5月份育雏。

因为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充足,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高。

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使鸡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

2.3.2合理补饲。

适当补饲精料,可提高鸡的生长速度。

补饲精料以无公害浓缩饲料配合玉米及细糠为主,部分农副产品为辅。

给育雏鸡换料时要逐步进行,在饲料中逐渐增加新饲料的比例,7 d左右换完为宜。

早、中、晚各补饲1次,晚上补饲50%,出栏前1个月以补精料为主。

2.3.3育雏管理。

①育雏准备。

育雏前应充分准备好育雏舍、供温设备、垫料、饲喂及生产工具、新鲜饲料、防疫治病的药物。

②消毒。

育雏舍、饲喂及生产工具应提前7 d做好消毒工作。

③育雏。

一般采用平养方式育雏,集中育雏1个月左右,脱温后进行放牧散养。

育雏时应按育雏饲养管理技术,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雏鸡密度等饲养管理条件。

搞好雏鸡的饲喂和疫病防治工作,为放牧散养提供健康的脱温雏鸡。

④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是育雏期间做好疫病预防的关键。

应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育雏期内请兽医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3选用特定饲料
3.1 人工饲料饲喂生态鸡的饲料必须是按有机食品要求制作的有机饲料。

人工补饲的动物性饲料,也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

人工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

3.2天然饲料主要有天然饲草、成熟的籽实及各种天然昆虫等。

只有生态鸡的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才能够生产出高营养和滋补性强的优质产品。

4放养管理
4.1饲养密度散养鸡舍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5只左右。

放养时,每1 000m2可容纳300~500只鸡。

以300~500只鸡为1群散养为宜。

4.2分区轮牧在草地上放养,要实行分区轮牧,以合理利用牧草,减少对草地的破坏。

可将放养草地划块分为4—5个小区,并用木桩和尼龙网制成围栏。

每个小区放养5~7 d,间隔20~30 d轮放1次。

4.3搬迁鸡舍散养鸡舍长期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疾病增加、土壤板结,影响牧草的生长,因此,散养鸡舍应定期搬迁。

4.4防兽害和药物中毒要防止野兽侵害和农药、鼠药等中毒。

5疾病防治
制定并严格遵守卫生防疫制度。

统一进鸡,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定期对育雏场及散养场地进行消毒。

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些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以促进鸡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鸡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搞好鸡新城疫、禽流感和鸡白痢等疾病的防控工作。

发生疫情时,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或捕杀措施,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