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指南一、关于学校建设问题1、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3、公办学校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4、学校内部制度建设的研究5、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6、“校长负责制”的建设与研究7、优秀校长成长个案及治校规律的探索与研究8、学校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研究9、学校标准化建设策略的研究10、示范性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11、学校教学设施建设的人本化与基本标准研究12、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3、学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安全救护的研究(侧重预防疾病、恐怖事件、自然灾害、食物中毒、伤害事故等)14、学校布局调整与优化研究15、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6、加强优质高中建设研究17、加强薄弱校初中建设的实践研究18、中小学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19、转变教育观念与管理模式的研究20、学校装备、投入与办学效益的研究21、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22、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置与整体优化研究23、成人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24、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成教办学思路与办学模式的研究25、各学段教育的衔接研究26、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与对策研究27、学校科研管理、评价以及运行机制的研究28、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优化研究29、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研究30、构建和谐型学校的研究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1、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调查研究2、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设计与教育培养过程、策略的实验研究3、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4、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个案研究5、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研究6、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7、符合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的研究8、“尖子学生”的培养问题的研究9、社会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13、育人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4、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15、星级普通高中建设研究16、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研究17、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研究18、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9、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20、省级示范初中、实验小学学生素质评价研究21、学校教育科研有效化的研究22、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创新研究三、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问题1、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2、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3、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4、学生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研究5、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6、学生过程评价有效性的研究7、学生个性发展档案建设研究8、开放性试题与开卷考试科学性的研究9、有效校本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研究10、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11、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12、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13、当代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研究与指导14、学生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研究15、学生学习动机机制的研究16、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17、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18、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19、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关系研究2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22、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研究23、高中课程改革与初中课程改革的衔接研究24、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25、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关系研究26、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渗透的研究与实验2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研究2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个人探究与集体合作探究的研究29、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研究30、素质教育环境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3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32、中小学课堂分层教学实验研究33、教学方法优化研究与实验34、体现主体教育的开放性与发展性教学研究35、中小学规范学生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36、培养特长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37、提高后进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38、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教学研究39、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验40、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研究41、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42、现代化教学媒体有效运用的研究四、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1、教师队伍自然状况(年龄、教龄、性别、身体、学历、家庭、社会地位)的调查与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的研究2、教师队伍德育现状与师德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3、教师专业化建设必要性的实践研究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研究5、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的研究6、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7、开放型继续教育与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有效性的研究8、互动式继续教育模式与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有效性的研究9、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应对策略的研究10、教师师德行为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相关性的研究11、如何科学评价教师工作的研究12、名校长、名教师成长环境、机制和规律研究13、教师基本功的的内涵与意义研究14、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研究15、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的形成机制与评选方法的研究16、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机制与培养研究17、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教师素质结构问题研究18、发挥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示范作用的研究五、关于德育问题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2、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3、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4、日常生活守则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5、新时期,如何做好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研究6、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7、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8、科学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研究9、生活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研究10、如何利用学科德育因素开展有效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11、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新时期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研究13、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14、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15、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调查和对策研究(侧重网络游戏、流行歌曲、童谣、口袋书、动漫等内容)16、预防青少年犯罪与被害的教育对策研究(侧重远离黄、赌、毒、网瘾、暴力,自救与互救等内容)17、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研究18、发挥德育基地作用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19、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研究20、成功有效的德育案例研究六、关于教育心理问题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2、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预防”、“疾病治疗”的研究3、特殊生理问题(肥胖、矮小、残、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4、“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5、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6、单个目标(“承受力、适应力……”等)教育培养的个案研究7、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8、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9、家长素质与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10、师生心理危机现象分析与改变策略的研究11、厌学学生心理倾向与成因的研究12、儿童、青少年人际交住能力的培养13、考试压力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4、成绩不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15、中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6、幼儿心理及其全面素质发展的研究17、弱智儿童自信心培养及行为指导研究18、课堂心理环境调控的策略研究七、关于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问题1、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2、“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3、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4、社会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5、社区形成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的建设的研究6、学校、社会、家长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7、学生安全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8、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的研究9、家庭教育现状和家长教育素质的调查研究八、关于农村教育问题1、农村中小学培养目标的研究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4、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侧重食、宿、学习、管理、服务等内容)5、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实践研究九、关于教育信息化问题1、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培训提高问题的研究2、不同地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培训问题的研究3、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及综合利用问题研究4、农村远程教育网建立后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与本地教师教学整合的研究5、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6、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及标准研究7、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平台的研究8、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现代教育发展制约影响的研究十、关于幼儿教育1、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2、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的研究3、在艺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研究4、0-3岁儿童教养与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5、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教育的研究6、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7、培养幼儿自信心有效措施的研究8、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9、幼儿良好习惯培养方式与途径的研究10、幼儿园教育特色构建和质量提高有效性的研究11、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12、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13、学龄前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初探14、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的实践研究15、儿童责任感的培养方法与途径研究16、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的研究17、农村幼儿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十一、关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问题1、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2、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研究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4、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研究5、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6、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研究7、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8、职业学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研究9、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10、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十二、关于民办教育问题1、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3、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民办学校的社会生存环境问题研究十三、关于推动区域性教育科研问题1、教育科研兴教(校)理论与实践研究2、教育科研组织与信息网络建设研究3、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研究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对策研究5、校本科研的目标、组织实施的方法、途径的研究6、教师群体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教育和普及的研究7、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科研经验个案研究8、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和学科教改带头人培养途径的研究本指南的提出,目的在于为我校教师提供吴中区教科室组织的《关于开展吴中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的工作意见》中教育科研选题的范围与方向。
申报者可以此为依据自行设计课题,也可根据本校本人的实际与需求另行设计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