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切景语皆情语。
体会古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浪迹天涯,思乡之苦)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好友离去,依依不舍,惆怅、失落)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对家的留恋与思念,对前途的迷惘与无奈)二、联系课文,体会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人物,交待背景。
(一)渲染气氛1、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许穿上棉袄了。
(渲染了一种阴冷的氛围,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做铺垫,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的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描写了故乡萧条、荒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阴暗、凄凉的氛围,为写“我”对故乡的失望之情,为写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埋下伏笔。
)(二)烘托心情3、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烘托欣喜、高兴之情)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失望、恐惧之情。
)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烘托人物满怀希望的心情)在米质的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斛子浅和满的争执之下,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的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船那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就看不见了。
(烘托人物失望的心情)(三)衬托人物5、整个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风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描写了暴风雨过后草地上那种潮湿、泥泞的恶劣环境,衬托出“火”的重要以及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艰难,突出了无名战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6、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描写了雨的肆虐,衬托出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艰难,从而表现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的生活、悲惨的命运。
)(四)交待背景7、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狂风狼似的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写了气候之严寒,为下文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做了铺垫。
)8、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描写了黄土高原雄浑壮丽的景象,为白杨树设计背景,为下文借树赞人做了铺垫。
)三、小结注意事项:1、联系语境;2、抓关键词语;3、分析景物特点;4、领会作者意图。
四、体会:举一反三,重在感悟体会下列文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雨丝倚在阳台栏杆上,便能瞅见远处街口那个拄着拐杖、身材瘦小的退休老瓦匠,在那里向过往行人打听一个骑飞车撞他而逃的人。
好多天了,无人能劝他回家。
渐渐地,我对他的反感竟超过那个撞他的人。
世上固然有缺德的人,可高尚的人也决不会这样记仇结怨的呀。
这是个湿漉漉的黄昏。
(1)雨缝中的残阳,让一条深长、斜缓、地上飘着油渍的小街,爆出一片绚丽的光斑。
街巷恬静,稀疏地浮过几朵花似的伞。
我挽着丈夫,撑着伞,伫立在人字型街口。
小街尽头,跳动着红绿信号灯。
铅色塔顶,在雨丝里闪着鳞光。
“走这条街,去看看去年婚礼时栽下的丁香树。
”我对踌躇择路的丈夫说,“若遇到那个缠问人的老顽固,兴许还能接受你的劝说呢。
雨天,人容易劝。
”“嗯,哦?几点了?”“哟,表停了,你的表呢?”“到修表休养去了。
唔,雨中不知道时间,倒真有点诗意朦胧呢。
”他似乎沉浸在他的诗意中,向雨中伸出手去,弯着微肿的手指。
“你那只手怕凉,雨丝也凉。
”我拨回他的手说,“接着‘吐’你那首‘雨丝’呀。
”轻风拂过,雨丝也仿佛有意要把伞撩开似的,前面晃过一个拄拐杖的身影儿。
丈夫瞥了我一眼,粲然笑道:“真贪,让毛毛雨都淋在你头上啦。
”他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像一叶睡莲扣在头上。
看不见街上的的景物,只能听到咝咝的雨声里搏动着轻缓的雨韵。
……“打问一下,同志,几点了?”吵哑、疲惫、略带四川口音的询问声打断了丈夫的低吟。
我奇怪地转过身,陡地从伞下瞟见那褪色的斗篷下露出那根讨厌的、变了形了的柞木拐杖。
“又是你?”我亮开伞,鄙夷的望着他。
而他却神情古怪地端详着温存的丈夫。
“总算找到你了。
”他濡湿、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欢悦,呼呼地喘着粗气。
“您认错人了吧?”“不,是您。
”语气平静,肯定。
“瞧,他把我当成那个人啦。
”丈夫微笑道。
我气极了,扯着丈夫就走。
“别,他需要劝慰和温暖。
”丈夫扳开我的手,上前搀扶老瓦匠,从我手中要过伞撑在他的头上。
顿时,我发烧的脸颊仿佛感到,连雨丝也带着他的体温。
可是老瓦匠却将丈夫轻轻推开,湿亮、略带悦色的脸竟变得黯淡了。
他张开粗糙、褐色的大手,亮出一块光闪闪的瑞士手表,--“!啊”我失声叫了出来。
“这是从你撞倒我的路边上捡到的。
”他将表塞进丈夫手里,声音低哑的说。
他深凹的眼里闪烁着两道平柔得能使人心跳的目光,厚实的嘴唇抽搐、呐呐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他痛楚地摇摇头,慢慢地转身走了。
(2)瘦小的身躯在身后铺下了一条巨大的身影。
这身影抹去了夕阳罩在雨街上迷人的光斑,露出了一片淡淡的藕色,显得清澈、洁净。
(3)雨丝粗了,浸泡了沤霉了的丁香树叶的苦涩味,鞭打在我身上,沁凉沁凉的。
雨丝溅破了叠映在脚下水洼中两张俊美的脸。
把雍容打得个破碎不堪。
我猛地拨开头上那抖战的茶叶伞,向溶进雨丝里的那步履的蹒跚的瘦小背影追去。
(1)衬托“我”黄昏雨中与丈夫散步时那份恬静、温馨的心境。
(2)景物描写暗示了“我”对老瓦匠认识的转变,衬托老瓦匠的高尚品德。
(3)烘托出“我”此时因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变得痛苦的心情。
(二)散步(节选)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总算是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大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起来。
作用:用一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来衬托“我”为母亲又度过一个严冬又赢得生命的那种喜悦的心情。
(三)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的瀑布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在上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
气浪一冲,站在峡谷里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青妙的兰草,连声叫好。
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
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象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
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的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的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
说:“做人呢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
我一直未敢忘。
作用: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五、实践:你来试试你能为下面的[(2)]处添上一段景物描写吗?抓阄(1)红日西坠,整个世界都变得柔和起来。
微风吹动了山坡上的草儿,沙沙地响,几头黄牛在风中悠闲地吃草,一对小姐弟在草地上扬鞭,嬉笑。
(温馨、和谐氛围)爹站在山坡下的土屋前,拖长嗓音喊道:“回——家——喽——”姐弟俩笑着牵着牛儿顺着蜿蜒的山路往家走。
回到家拴好牛,爹蹲在院里的老槐树下若有所思地抽着旱烟袋,喷出一个个老大的烟圈。
姐弟俩刚要进屋,爹把他们叫住,迟疑了一下,慢慢地说:“明响……学校就要开学了……”姐弟俩互相看了看,兴奋得脸都红了。
明天就可背着书包进学堂,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他们嫩红的脸蛋霎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爹沉吟了半天,才下定决心说:“你俩……只能去一个。
”姐弟俩一下都呆住了,吃惊地张开嘴,瞪大眼睛瞅着爹,仿佛想从爹的脸上瞅出点什么。
爹尴尬地笑笑,咳了一声,说:“咱家人手不够,这几头牛总得有人放,你俩得留下一个帮我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