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3.特性 旱地犁底层过厚,对作物生长不利, 影响根系下扎和上下层之间水气热交 换以及对下层养分的利用。 水稻土产生具有一定透水率的犁底层 很有必要,它可以起着减少水分渗漏 和托水托肥的作用。 旱地表层常出现土壤结皮和板结现象, 压坏幼苗,撕断根系 4.管理措施
(1)对于犁底层而言,可采用消除犁底层,逐年加深耕层的方 法;(2)消除结皮或板结的方法是适时中耕松土。
一、 土壤颜色
黑土
➢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 ➢全球黑土区有3个,乌克兰大平 原,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 松辽流域; ➢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 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 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 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 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 慢分解,逐步形成60~100厘米的 腐殖质层黑土。
二、 土壤结构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构成 的,它们被称为土壤团聚体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聚体是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由更小的无机和 有机颗粒以一定空间排列,垒结成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土壤 体,这就是形态学上所指的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结构往往是根据团聚体的形状、大小、空间排列 形式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核状结构
2.形成 一般出现在质地极为粘重、有机质严重缺乏的心底土壤中,之 所以内部极为紧实,是因为常以石灰(CaCO3)与氧化铁铝(Fe (OH)3)作为胶结剂。 3.性状 坚硬而泡水不散,在土壤团聚体分析时,易被误认为是水稳性 团聚体,但它不具备多孔特性。
团粒结构
土 壤 团 粒 体
团粒结构
(一)团粒结构的概念
片状结构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呈薄片状, 若四周向上弯曲,类似于 鱼鳞,叫鳞片状结构 农民叫它“卧土”、“平 槎土”。 2.形成条件和过程
(1)积水沉积的地方(2)机械压实(人为践踏的绿地土壤) (3)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犁底层(4)原来公路,毁路还田 的地块 根本条件:土壤有机物质贫乏
片状结构
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深耕与施肥;正确的土壤耕作; 合理的轮作制度; 调节土壤 阳离子组成、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合理灌溉。
三、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基本颗粒的粗细程度及其组合状况所表 现出来的外部(手感)特征。
砂土,不论加水多少都不能搓成条或片; 沙壤土,湿时可搓成大拇指粗的土条,再细即断; 轻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3毫米土条,弯曲或提起一端即断裂; 中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8毫米土条,拿起一端不断,但弯曲成 直径3厘米圆圈即断裂; 重壤土,湿时可搓成直径2毫米土条,弯曲成直径2—3厘米圆圈 不断,压扁有裂纹; 粘土,土质滑腻,湿时可搓成直径2毫米以下的土条,易弯曲成 小环,压扁无裂纹。
灌溉影响土壤表层结构(板结)
柱状结构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呈柱体状。农民 叫它立土,或立槎土,是铸造 窑洞的好结构
2.形成:圆柱状结构是碱化土壤特征结构。 棱柱状结构是在干湿交替频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般发生在 淀积层,干湿交替慢,多形成大棱柱状结构,干湿交替快,形 成小棱柱状结构。
柱状结构
一、 土壤颜色
受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 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 棕壤、黄土、红壤、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 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 (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社稷坛五色土
黑土,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 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 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 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 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蓝色的,如南 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第二节 土壤剖面形态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挖掘直到母质所露出的一段 垂直切面; ➢从土壤剖面上我们可以从上到下依次看到不同的土壤层 次,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壤层在颜色、结构、质地、紧实度 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称为土壤的发生层; ➢发生层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分化出来的,从上到下所有 发生层序列的总和就构成了完整的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特征既是成土过程的反映,也是土壤性质和肥 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定植物栽培计 划的基本依据。
一、 土壤颜色
红壤
➢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 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广西、广东、福 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 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 常绿阔叶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 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 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 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 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 呈现红色。
第一章 土壤的形态描述
第一节 土壤基本形态特征
➢从形态上观察和认识土壤是我们研究绿地土壤的第一步; ➢土壤形态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紧实度、 湿度、气味以及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和掘土动物空穴等; ➢土壤形态特征是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土壤 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 ➢有关土壤形态特征的资料,是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壤 的重要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土壤颜色
黄壤
➢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 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集中分 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 南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 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 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 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 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团粒结构
单个土粒


团聚体
阶 段
微团粒
与 步

团粒结构
腐殖质

砂粒

粘粒
粉粒
砂粒
团粒结构
Ca2+
土粒
腐 殖

土粒
土粒
团粒结构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 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 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六、 土壤侵入体
➢混入土壤中但与土壤形成过程无关的物质,称为侵入体; ➢侵入体主要与人为活动有关,因此常见于耕作土壤,城市绿 地土壤中更为多见,如混入的砖头、瓦片、玻璃、塑料、灰渣 等; ➢侵入体过多会导致土壤物理性质变劣, 影响植物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 把它们看成是物理污染物; ➢如果说对于栽植树木的绿地土壤尚可 以允许有一定量的侵入体存在的话,那 对于花坛、草坪、花圃、苗圃来说,土 壤中的大块侵入体必须清除掉。
指直径在0.25~10mm,类似于球形,而且疏松多孔的团聚体 把直径小于0.25mm~0.001mm的团聚体叫微团聚体,也有人叫 微结构 团粒结构中孔隙为多级,大小比例适当,生产上较为理性的 结构体是2~3mm的团聚体,群众叫它“蚂蚁蛋”、“米糁子”。
团粒结构
(二)团粒结构的形成
1.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多级 团聚学说) 团粒结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阶 段: 第一阶段:由单粒凝聚成复粒。 第二阶段:由复粒经过相互粘结、 团聚成微团聚体、团粒。
3.特性: 柱状结构体内部坚硬紧实,根系难以伸入,通气不良,微生物 活性弱。结构体之间有大裂隙,漏水和漏肥。 4.管理措施 逐步加深耕作层,结合使用有机肥进行改良。
核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类似于块状,长、宽、高 大体等长。 (2)边面棱角不明显 (3)内部非常紧实 (4)比块状结构小,一般在 20cm下。 群众叫它“蒜瓣土”、“鸡粪 土”。
一、 自然土壤剖面形态
残落物层(O)
➢土壤表面以有机物为主的层次,森林土壤较为明显,由枯 枝落叶积聚而成; ➢残落物层的缓慢分解为下层土壤源源不断的提供养分,同 时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并保护下层土壤免遭侵蚀,因此对 旅游区森林植被下的残落物层应该很好地予以保护。
一、 自然土壤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A)
四、 土壤紧实度
➢实际上,因所用刀具和个人用 力的差异,上述测定土壤紧实 度的方法所得出入很大; ➢现已有专用的土壤紧实度测定 工具,使用起来方面而精确。
五、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根据手感,可分为五级: 干:土壤放在手中没有水分感觉,随后不能用手捏在一起; 潮:土壤用手能捏在一起,用手摸时有凉的感觉; 湿:用手捏时,可以在手指上留有印痕; 重湿:用手捏时,可以使手湿润; 极湿:用手捏时,有泥水挤出。 以上对湿度的描述只不过是将湿度作为 一种形态特征来看待,实际上土壤水分 是重要的肥力因素。
一、 土壤颜色
砖红壤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 生强度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红色土壤, 以土壤颜色类似烧的红砖而得名; ➢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 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一、 土壤颜色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干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 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 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 下移动,并发生淀积。 ➢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 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