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第六课

政治生活第六课


责任、分工合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协调一致地进行
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
工作

联 目的都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有助于发扬民主,促进社会主义 系 政治文明建设。
考点梳理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高考真题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清理和修改党内 规范性文件,是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的举措,也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表现, ①④符合题意。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中心 环节,②说法错误。党内法规是对党员的规范和要求, 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③说法错误。
高考真题
范性文件,有300件被废止、宣布失效,467件继续有效,其中42
件决定予以修改。清理与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中国共
产党
①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举措
②勇于开拓,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统筹兼顾,将党内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措施
B
④从严治党,规范权力行使,提高执政水平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考情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
考情分析
命题特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 政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
3、不断完善中共的领导 方式和执政方式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010--2015全国卷卷 从考查内容看,本课
选择题
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高
频考点,历年各地试
2015山东、重庆、四 题均有涉及,主要集
川、北京、天津 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不
断完善中共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上。
2.从考查题型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 有考查,且一般以新 材料、新情境设置题 目。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法律赋予的。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 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 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总分结构)
(1)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 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2)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 要求。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成员 B性质 C主题 D职能
(共产党、各民主党、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深化拓展
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
人民政协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性 质
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 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
一种重要形式。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地 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位
民主党派
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 量。
深化拓展
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我国的政党制度 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政党关系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 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
政党之间是执政党与在 野党的关系,轮流执政。
密友党。
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而党的政策、主张经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成为国家 法律和决定后,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带头执行,不能 违反。
高考真题
[2014·海南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
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1978年至2012年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
形式。
区 职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别能
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 成 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 员 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
湾同胞等),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立法权、决定权、任 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人民主体 范围),通过直接或 间接选举产生
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联系 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特点,都有助力
象 关的工作,全国 国家机关制定的重大

人大还监督宪法 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的实施情况,这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种监督本身带有 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等,
领导与被领导的 这种监督不具有领导
关系
与被领导的关系
深化拓展
续表: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
人大监督

政协监督
公民监督
监 通过听取报告、
督 质询、检查工作 方 等方式进行 式
民主党派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 友党。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 政
职 能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其参政的 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 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 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 行。
深化拓展
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

④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不 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不是兄弟党的关系
⑤在监督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更加强调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 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深化拓展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
性 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力的机关 质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
4、是法律赋予的
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 (2)组织领导:推荐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3)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
(二)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1、依法治国 (1)地位:基本方略 (2)主体:人民 (3)领导:中国共产党 (4)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首先:依宪治国 2、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深化拓展
中共、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2)四者的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 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 现对国家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 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党 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由全国人大审议,并由全国人大批准。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它们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相互配合,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2014·海南卷]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通过政治决议,提出要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
决策程序,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协助党委和政府搞好在
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和各界别人士的协商。全国政协
重视协商民主,因为
①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协商民主是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的前提 ③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的决策水平 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3)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 是法律赋予的。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 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3、依法执政 (1)地位:基本方式 (2)关键:依宪执政 (3)重要体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 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根本原因:由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党的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 领导核心
现阶段,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地 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
位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合作的友党
①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②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
联 ③在法律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人大监督
政协监督
公民监督
性 人大是运用国家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监督权是公民政治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