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角色转变一、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不管是应届生,还是社招生,来到华为后,都有个角色转变问题。
角色转变的实质问题,是在企业特定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理念的情况下,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问题。
大家来到华为,就是要解决如何做华为人和正确做华为事的问题。
角色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对不同的人可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一个心态问题。
有两种心态:一个是积极的心态,积极心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自己主动适应环境;另外一个是消极心态,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要求环境适应自己。
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1、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学校与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
学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和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未来人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企业: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功利集团,其任务是创造财富。
学生——企业人——华为人的转变。
2、企业与社会的区别社会是复杂的团体和个体的集合,不同的团体和个体有着不同的目标、价值观和理念。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有着具体的目标,特定的价值观和理念。
社招生——华为人的转变社招人员来华为前,在其他企业或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来到华为后,应该继续发扬。
另外方面,其他企业和单位的文化与华为的文化可能不完全一样,有的可能相悖。
因此,对社招人员来说,也有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华为文化的问题。
二、入部门后,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重新学习和了解部门的各种流程和规章制度到了部门后,除了要补充学习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外,更多的是要学习交换业务部和所在部门的流程和规章制度。
与学校比较起来,你们可能会感到,公司的流程和规章制度较多,要求也比较严格,可能开始你们会感到不太习惯,如:●上、下班刷卡;●不能随便浏览网上信息;●不能随便上网;●不准互相打听工资待遇;●上班不准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可能你们有的人认为有些规章制度没有必要;有的规章制度太严了;有的规章制度太烦琐,但你们要认识到,存在总是有它的合理性。
而且,要注意的是,这些流程和规章制度在没有修改和取消之前,每个员工都要毫无例外地遵守。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违反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违背本人对公司的保密承诺,挖技术人员及相关技术到竞争对手公司,侵犯了公司的利益;●很多员工访问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如新闻、音乐、体育等站点;●有的员工经常访问黄色站点;●一员工违反编程规范,在流程中留下隐患,导致在不同地点的计费话单数次被删除,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2000年一月中旬,一员工在其计算机C盘无口令共享的情况下,存有早期某产品的全部代码,造成重大泄密隐患。
●2000年一月,一员工为了学习方便,向自己在公司外的住地发送密级较高的机要文件。
●经常有员工违反《网络管理规定》,私自开启网络协议或网络服务,私自设置固定IP地址等。
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其他员工的工作,也造成了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隐患。
●2000年九月,安全管理部在例行化检查中,发现一员工在工作调动时,未经允许将其机器中的大量文档刻录在光盘中带走。
●2000年十月,一员工利用公司网络资源多次对外发送与工作无关的邮件。
●2000年十一月,交换一员工在交换公告牌上转发了外业务部“有关公司一场足球比赛判罚不公”的邮件,引起众多员工响应。
●有的员工,特别是刚转正不久的新员工互相打听工资待遇,造成部分员工心里失衡,影响工作,破坏了团队气氛。
每个员工除了要严格遵守各种流程和规章制度外,还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过去,公司员工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如99年,公司处罚了9名参与“法轮功”闹事的员工,他(她)们参与了“法轮功”组织的、针对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的聚众闹事活动,影响很坏,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他(她)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华为公司的纪律条例,因而都受到了公司的纪律处分。
更有甚者,在中央公布“法轮功”为非法组织,并三令五申严禁“法轮功”组织的非法活动时,少数员工不顾公司的苦口婆心地教育与劝阻,仍坚持继续练“法轮功”,并继续参与“法轮功”组织的非法活动,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具体案例)。
遵守公司的各项流程和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习惯了就不会感到是一种约束。
2、正确面对压力,尽快摆脱困惑来到中研的员工,特别是从事开发的员工,普遍感到压力大。
如何看待压力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和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对产品的开发抓得是很紧的,因为慢了就会被淘汰,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
总裁任正非告诫大家:“企业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
对华为来讲,长期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活下去的基础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是利润的获得,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
任总的讲话,清楚地说明了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压力。
无疑,任何懈怠都会给公司带来危机。
而交换业务部是中研的一个老的业务研究部门,目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交换业务部的产品。
另外,交换业务部现正处在技术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交换的老产品稳定、维护和优化任务仍很繁重和艰巨;另外方面,宽带和IP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我们将直接面临着和CISCO、NORTEL等世界的领先厂商同场进竟技,我们能否顶住对手和抢进市场,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决不能掉以轻信。
因此,员工一旦进入中研,就要承担比较繁重的任务。
为了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度,经常加班加点在中研是不可避免的。
据说,过去有的员工在开发中连续几个星期没有出实验楼;有的员工在测试的关键时候,连续两、三个月没有回住地。
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去仿效他们的做法,而是希望大家要学习他们那种急任务所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拼博精神。
●个人成长的需要一个人想要干一翻事业并取得成就,没有压力和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
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凡在工作或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都是在奋斗的历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并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之后才取得的。
你们现在很年轻,正是集中精力干事业的时候,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强大需要你们。
我与许多新员工访谈时,绝大多数人感到工作紧张,压力较大。
但大家认为,没有压力,成长不了。
要减小压力,必须先承受压力。
工作熟悉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压力自然就会小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你们新来乍到,可能会碰到不少困难或困惑。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动摇信心和意志的时候,有的员工在碰到困难准备打退堂鼓时,我就对他们说,要坚持住,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即将要看到曙光、看到胜利的时候。
这决不是说教式的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真理,许多新员工,当他们进到部门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努力之后,都一个一个地渡过了难关(几个具体案例)。
●个人竞争的需要公司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稳定地发展,要对员工的素质不断进行优化,即对员工进行优胜劣汰的管理。
你们来到华为,虽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或考试,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有的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并自然产生一种优越感。
但如果干得不好,也是有可能被淘汰的。
另外,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给每个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抓紧学习,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跟上通讯事业的发展。
因此,自己给自己加点压力是应该的。
大家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压力,才有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必要的加班问题。
但决不是鼓励大家总是把弦绷得紧紧的,没有效率的加班是不提倡的,关键是要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
为了释放和缓解压力,各部门将把组织氛围建设作为部门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总部领导和管理办也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组织氛围的目标是:为大家创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让大家感到愉快的工作环境。
大家要注意并善于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案例)。
3、要重视试用期和三营培训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新员工进入部门后,有三个月的试用期,或6—9个月的培训期(进三营)。
不管是试用期也好,还是进三营培训也好,对自己职业化的提升和公司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现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要学习部门流程和规章制度、熟悉生活和工作环境外,还要抓紧时间学习业务技术和尽快上手工作。
在这三个月里,部门要全面考核你们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三个月结束时,还要参加答辩和考试,最后对你们进行全面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决定是否按期转正或延期转正。
虽然你们不要刻意地去为答辩而答辩,但在思想上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2)进到部门后,每个新员工要配备一名思想导师。
思想导师就是你们进部门后的领路人,他们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上对你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思想导师在全面地了解你们的情况的基础上,为你们制定三个月的培养计划,根据你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个人特长确定你们的研究方向及领域,还要给你们安排具体的学习资料和工作任务。
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一定要向思想导师提出来,特别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反映,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过去发生过:●对培养计划有看法,不敢提(如计划不具体,目的不明确,看文档的时间太长,工作不饱满,工作压力过大等);●对思想导师有意见,不敢说(如思想导师主动关心不够,帮助少等);●不敢直接找主管反映问题;●有问题不敢问周围员工。
如果你们不愿意对思想导师提,可以找你们的主管(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提,也可找管理办(接口人、管理办正、副主任和荣誉老专家)反映。
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员工,希望你们的思想一定要开放些,胆子要大一点,脸皮要“厚”一些,这对你们也是一种锻炼。
要提倡不耻下问,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公司有一个很有效的求助系统,你们要充分地利用。
不要担心别人拒绝回答你的问题,也不要怕别人讥笑你提的问题(特别是对社招生)。
即使现在你问的问题很简单、很低级都没有什么关系,怕的是以后独立承担任务时,你还是不懂就麻烦了。
要勤于动手,要多去实验室,熟悉工作环境和人员关系。
大部分新员工来到部门初期,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有些迷茫,无所适从,这是正常现象。
事在人为,尽管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不一样,思想导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也可能不相同,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的最好办法还是靠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秘诀。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99年第三期新员工中有个叫龙岗的,他刚来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在思想导师的帮助下,克服了思想上的障碍,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快地走出了困境。
他写了一篇文章叫《5010三部曲》值得借鉴。
这三步曲是:第一步:刚到5010,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步: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交流——让大家认识自己;✶求助——硬着头皮找陌生人去借资料和问问题;✶培训——用心记笔记,特别注意记教材上没有的经验,然后到实验室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