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教学课件
第二阶段:提升认识
• 第四讲——
第四讲:大众文化修养
• 大众/民众,(大众文化是)为普通民众所拥 有;为普通民众所享有;为普通民众所钟 爱的文化。现在,“大众”一词,在平日 语言中通常是“好”的同义词,但早先它 却暗含贬义。从其词源上看,大众最初不 是用于指“普通民众”(peopleingeneral), 而是指多数民众(themassofthepeople)。 • 普属性、平等性、普适性 适
第八讲:选题指导
• 第三种定义 • 是把“popularculture”等同于 “massculture”,即“为了满足大量消费而大批 量生产的文化,其观众是没有鉴别力的消费者。” 斯道雷认为,这种观点主要从批判或否定意义上 理解流行文化,无视它可能具有的积极意义,而 且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怀念失落的“朴真社会” 与“民间文化”。这种观点来自左翼的法兰克福 学派和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右 翼的利维斯主义,前者认为大众文化威胁了工人 阶级的传统生活方式,后者则认为大众文化威胁 到了贵族的高雅文化。
第六讲 大众文化选题(实践指导)
• • 第一种定义 “大众文化”的方式论认为,大众文化是“广 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这是一个着眼 于量的定义,它强调受众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但它的缺点是量的标准不好把握。正如斯道雷所 指出的,“除非我们定一个基数,大于这个基数 就是流行文化,小于这个基数的只是文化,我们 会发现广受欢迎或众人喜好的东西包括太多,这 样的流行文化定义实际上毫无用处。”因为许多 “官方认可的高雅文化”在数量上也大得惊人, 所以,量的指标本身不足以为流行文化提供一个 恰当的定义。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 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 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 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 度进行界定。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这一定义只 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 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 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 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而不包 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与服务。
大众பைடு நூலகம்化分析
• 要素法:
画题(群众画境归因)
• 主题法:
个人世界、个人信仰与理想
• 声望:对社会/社区的贡献 • 风俗还原法:
生活方式、古代故事
• 技能还原法:艺术与娱
乐
• 普世认同法:
和平、当今世界人权、健康
• 生存依据:
就业现状与未来的展望
如何参与大众文化
• 个人性格,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关系,理想与期望,难忘的经历; • 个人优先考虑的方面,学生眼中的理想世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个 人信仰及宗教; • 社会/社区的义务工作,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运动与社会群体; • 城乡生活,城市化,变化中的生活方式,休闲活动,教育,住房,旅 游的影响,家庭亲属及独生子女家庭; • 中国传统及现代艺术,音乐与舞蹈,大众传媒,古代与现代文学; • 民间传说与神话,发明,寓言与成语,宗教在中国,某个特殊历史时 期,古代哲学家; • 导致冲突的原因,战争的影响/后果,维护和平的方法,个人的作用; • 自由与民主,政府及个人的作用,平等的权利,种族歧视,生存权; • 现代科技及其影响,失业及其原因,工作观/职业道德;
现代科技案例——网易丁磊
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毛泽东 小说-木刻-杂文 :鲁迅的群众、大众、国民性改造 商业案例——邵逸夫电影大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启示:我们高职学生必须要做出来,而不是说出来。
群众文化是文化的“湿地”需要保护——案例:学生举例 大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创造——案例:学生举例 学习的本体来自民间又要回馈民间——案例:学者、科学家、艺术家
• • • •
• • • • • •
教学要求:一二讲小结p6\p7 1、回溯以前课件。讨论大众文化 形态 2、群众文化的情境——项目—— 任务 讨论:案例——“剁椒鱼头”
1、文化命题的确认转换 2、主题的提炼表达 3、主题的项目与任务 4、主题的技术与功夫 5、主体的接受与传媒 6、任务解决与主题完成
重点讨论:举三个案例研究说明文化命题、 选题画境、项目分析的关系 • 齐白石精神命题—— 欲立艺者,先立人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 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不叫一日闲过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讨论
• 齐白石立足大众选题
• 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 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 3、结论——
群众文化是文化的“湿地”需要保护—— 案例:学生举例 大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创造——案例:学 生举例 学习的本体来自民间又要回馈民间——案 例:学者、科学家、艺术家
方法 话题——图片:
大众——小众
1. Young peopl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年轻人与 他人的关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他人的关系)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和父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 等国际流行的年轻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 等国际流行的年轻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 2. Traditions and values in a contemporary society 在当代社会中保留传统与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中保留传统与价值观)传统文化和价 值观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 得以保留和发展。 得以保留和发展。 3.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k (未来工作型态的 改变) 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变 化将如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 化将如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 4. The individual as a global citizen (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 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问题,比如环境恶化等以及这些全球性问题 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5.Chinese id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国 际情境下的身份认同)社区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 际情境下的身份认同)社区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
本人观点: 天下大事; 芸芸众生。 本人观点:大——天下大事;众——芸芸众生。 天下大事 芸芸众生
依据:大众化时代命题;马克思无产阶级学说和劳动大众理论;文学艺术史的观点。 依据:大众化时代命题;马克思无产阶级学说和劳动大众理论;文学艺术史的观点。
要求: 要求:同学们例举说明中西大众文化的具体特征差异 • 衣食住行 / 交际活动 / 节日风俗 /____艺术与作用,形式与传播 艺术与作用, 艺术与作用
第七讲:选题指导
• 第二种定义 • 认为,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culture)之 后所“剩余的文化”,“泛指达不到高雅文化标准的文化 作品与文化实践”。这个“定义”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评价, 高雅文化就是形式复杂、深奥难懂的文化,并因此把大众 排除在外,所以它也是一种等级化的排除。这种定义方式 注重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明显区别,但忽略了两者之间 的复杂关系。比如莎士比亚与狄更斯的作品就都经历了从 流行文化到高雅文化的转化过程。而有些高雅文化形式也 是极为流行的,具有极大的观众数量(作者举的一个例子 是帕瓦罗蒂在英国海德公园的演唱会人数超过10万,这还 是在雨天的情况下)。
• • • • • • 1、祝福(命题) 祝福(命题) 1、街舞(专题) 祝福 2、春联 (命题) 2、爵士乐(专题) 3、书画展 (专题) 3、帕瓦罗蒂(专 题) 4、民俗歌舞 4、画廊 5、采风 5、好莱坞 6、商业街 6、MBA
搜索群众文化、大众文化项目案例
• 教学难点:搜索图片、案例、新闻——采风记录 教学难点:搜索图片、案例、新闻 采风记录
•
齐白石从15岁到26岁,做了10多年的木匠。在这10多年 里,他了解了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知道最下层民众的喜 好,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绘画风格。他画的很多题 材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瓜果蔬菜、扫帚、油灯,传统文 人认为是俗气的东西,他都能“绝处逢生”,老鼠、绿豆、 苍蝇都能进入国画,而且画得清新脱俗,这在他前辈的国 画家中是没有的。
第五讲 文化媒介拓展
• 第一,大众文化究竟是加诸普通民众(通过媒介公司或国家机构), 还是源自于他们自身的经验、趣味、习惯等。 • 第二,大众文化究竟是仅仅表现某一无权无势的下层阶级的状况, 还是某种可与主流文化或官方文化相抗衡的自主而具有潜在解放功能 的源泉,属于认识与实践的替代性方式。 • 大众、大众文化概念不能脱离政治,实际上,如果不将意义方面 的社会化生产与再生产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分化和阶级方面的对立联 系起来,那么大众文化的研究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 斯道雷在书中对“大众文化”概念做了最广义的理解,并对其各种不 同的含义进行了梳理、辨析、归纳,列出了定义“大众文化”的六种 不同方式以及相应的“大众文化”的六种不同定义。这个梳理对我们 了解“大众文化”这个词的含义的复杂性与相互关系很有帮助。
任务
情境
群众文化
教学课件
案例 项目
第一阶段:感受与体验 (第一讲—第三讲)
普世现象 • (农庄—大学) 人文现象 • (姐妹—同学)
第一讲群众文化、大众文化案例辨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讲我们是研究大众文 化的一些现象中的文化命题、话题、 专题 • 教学方案:案例描述、采风记录 教学方案:案例描述、 群众文化案例分析、辨别 中国(大众教化) 外国( 中国(大众教化) 外国(大众化专 题) •
• • •
3、发言课题:剁椒鱼头流行是不 是体现了饮食大众文化? 要求:写一份选题研究卡片,制作 一个ppt 课代表集中起来打包发给: 350560100@
回溯:讨论小结 教材导读 回溯:讨论小结_教材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