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通大事记(1997年至2009年)-1997年9月30日,水柏铁路开工建设。
-1998年4月24日,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同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决定》。
-1998年6月10日,贵福铁路规划五省区第一次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
-1998年6月18日,省委、省政府在贵阳市隆重举行全省铁路建设誓师动员大会,号召“举全省之力支持铁路建设”。
-1998年6月26日,内昆铁路、株六复线铁路开工典礼在六盘水市隆重举行。
-1998年12月26日,贵阳枢纽建设内容之一的贵阳火车站(客站)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2000年1月22日,株六复线首段——羊坪至青溪段正式开通。
-2000年3月6日,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株六复线六枝大竹林隧道顺利贯通。
-2000年8月3日,又一铁路重点建设工程——盘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在我省境内全面开工。
-2000年9月8日,内昆铁路南段铺架开工典礼在六盘水市梅花山举行。
-2000年9月20日,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内昆铁路李子沟特大桥主体竣工。
-2000年9月26日,株六复线(贵昆段)高峰站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成为贵昆段第一个改造成功并投入运营的车站。
-2000年10月21日,株六复线贵昆首段——新平坝至三眼桥三站两区间顺利开通。
-2000年12月16日,渝怀铁路全线开工动员大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
-2000年12月30日,贵阳火车站客站竣工和株六复线161公里开通典礼同时举行。
-2001年3月22日,内昆铁路南段铺架至威宁火车北站庆祝大会在威宁自治县举行。
-2001年7月7日,渝怀铁路贵州段建设动员大会暨铜仁火车站开工典礼在铜仁举行。
-2001年11月10日,株六复线贵州段全线开通。
-2007年5月1日,遵义开行了直达上海的L111次旅客列车;同年5月15日,遵义至北京L20次列车开行。
-2008年10月13日,贵广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贵广铁路甘棠江特大桥桥址举行。
-2009年3月4日,铁道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贵州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2009年3月12日-13日,铁道部在贵阳组织召开贵阳快速铁路现场调研和预可研审查会,审查通过了贵阳市“一环一射两联线”快速铁路网及改貌货运中心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贵阳快速铁路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技术层面工作顺利完成。
-2009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立项建设。
这标志着贵阳通往全国7小时快速交通圈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09年4月1日,贵州省铁路73列旅客列车按照新列车运行图运行。
当日,时速达到140公里的黔桂铁路新线开通运营。
贵阳至都匀的运行时间现已压缩到一个半小时,贵阳至麻尾的运行时间压缩到了三小时15分,贵阳至柳州仅需6个小时,贵阳至成都和南宁只要12个小时实现了夕发朝至。
贵州交通六十年大事记(1949年至2009年)■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
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张云、黄友若等二十余人组成建设接管部公路管理处,接管国民政府中央及地方的公路、运输机构。
接管时全省虽有公路3942.8公里,多被破坏,经过抢修后,年底实际通车里程为1950公里。
全省81个县有42个县不通公路。
共接管建制车辆1269辆,能行驶的车辆仅204辆,余为待修车和报废车。
■1950年贵州省交通厅成立。
首任厅长王伯勋,副厅长阎海清、李葆善。
■1951年省交通厅设航务科,为贵州内河航运业务的首届主管机构。
■1952年贵州省第一辆汽车双轴挂车试制成功。
■1953年惠(水)罗(甸)公路建成,长101.5公里。
■1954年国营贵州省汽车运输公司更名为贵州省交通厅运输局。
■1955年富有民族特色、设置较为完善的贵阳汽车站交付使用。
■1956年中央调拨给贵州100辆大道奇汽车驶抵贵阳。
■1957年赤水港轮运码头建成;绥(阳)正(安)公路建成通车,全程111公里。
■1958年清毕线鸭池河钢索吊桥(跨径120米)建成通车。
■1959年乌江龚滩整治工程初步通航。
■1960年黔滇南线的花江桥工程开工,并改建关岭至花江公路。
■1961年全省养河事业费收归交通厅统筹安排。
■1962年炉(山)榕(江)线水毁严重,交通中断97日。
■1963年乌江“新滩”再次崩岩断航。
于1965年春修复通航。
■1964年从(江)贯(洞)公路建成。
至此,贵州81县实现县县通公路。
■1965年川黔线桐梓境蒙渡大桥建成。
■1966年贵阳盐(盐务新村)砂(砂子哨)公路建成通车。
■1967年思南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钢质驳船下水。
■1968年罗甸境内册三线的贵州第一座双曲拱桥边外河桥建成。
■1969年谷(硐)大(山哨)公路建成,全长235公里。
■1970年云南峨山地震,交通医院组成抗震救灾医疗队(共31人)赶赴重灾区救灾。
■1971年乌江航运分局“东风10号”轮首次开辟思南至大乌江轮运。
■1972年川黔线息烽乌江新桥建成通车。
■1973年北京电视台为乌江航道整治工程拍摄新闻纪录片《战乌江》。
■1974年“赤天化”航道整治会战全面展开。
■1975年思南船厂建造的第一艘客轮“东风11号”投产。
■1976年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贵州省交通厅战备领导小组。
■1977年道真县桷木塘大桥建成,该桥最大跨径为90米。
■1978年乌江第一艘100吨级尾机型钢质货轮“东风13号”下水。
■1979年榕江大桥(箱型拱)建成通车,桥长540米。
■1980年剑(河)锦(屏)公路剑(河)加(南加)段通车。
■1981年贵州第一座可以运转的斜面升船机建成。
■1982年赤水航运公司“一拖四驳”船队行驶鲢鱼溪至合江段成功。
■1983年瓮安县鲤鱼塘大桥转体施工工艺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南盘江上第一座大型汽车索道桥——长哑桥建成通车。
■1985年全省第一次县乡公路建设会议在正安县召开。
■1986年“两江一河”复航工程北盘江枯水航道工程整治全面开工。
■1987年省人大颁布《贵州省公路暂行条例》。
■1988年《贵州省内河航道养护费征收办法》施行;贵州省粮棉布补助修公路办公室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牌。
■1989年1月18日,贵州省交通战备汽车总队成立,总队部设在省运管局;贵州省第一条一级公路贵阳至花溪公路开工建设,里程为13.2公里。
■1990年贵州省干线公路改造办公室成立。
从此,全省开始大规模干线公路改造工程;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处建立;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站建立。
■1991年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长137公里的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贵黄公路是贵州公路建设划时代的标志;贵州开始以工代赈修建县乡公路;“两江一河”一期工程验收。
■1992年建立交通发展基金;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成立。
■1993年长90公里的贵州大方至四川纳溪公路贵州段建成通车;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成立;贵阳至黄果树公路荣获全国十大公路工程称号。
■1994年贵州结束省内国道公路断头路历史;“两江一河”二期复航工程动工;贵州省政府决定,将省交通厅所属的9个公路养护总段、11户汽车运输企业成建制地划转各州、市、地区领导和管理。
■1995年全长461米、宽13.4米、主跨330米的江界河大桥通过初验开通试运行。
■1996年省交通职工万众一心抗洪救灾;《贵州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公布实施。
■1997年贵阳至遵义汽车专用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里程为155.3公里;贵州省政府决定将地、州(市)所属的9个公路养护总段成建制地收回省交通厅公路局统一领导和管理;贵州省政府明确省公路局为副厅级事业单位。
■1998年贵阳东北绕城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主线及匝道长27公里。
■1999年《贵州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施行。
■2000年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动工建设。
■2001年全长259.5公里的贵阳至新寨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216.13公里;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50.9公里。
■2002年从江县加鸠至光辉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全省乡乡通公路。
■2003年镇宁至水城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141.9公里;关岭至兴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114公里。
■2004年清镇至黄果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90公里;全省实现县县通沥青路。
■2005年遵义至崇溪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117.88公里。
■2006年玉屏至凯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138.195公里。
■2007年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开工,建设里程为288公里;坝陵河大桥成功运用世界首创遥控飞艇牵引先导索施工。
■2008年贵州交通职工战雪凝保畅通;贵州交通系统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贵州省首条高等级航道——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道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贵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施行;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除坝陵河大桥外全线建成通车。
■2009年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进行修编,经省政府批准确定全省“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启动;坝陵河大桥合龙,预计年底建成通车;茅台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都匀至新寨改建公路年底完成;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修订后的《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施行;“云贵川高原潮湿山区路面凝冰防治技术研究”在贵阳启动,该项目是贵州省交通行业首次获得的国家级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正式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