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行力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作者: ————————————————————————————————日期:
建设合规文化提高执行力
银行并不缺少制度,真正缺少的是对制度的执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严格的、令行禁止的合规习惯和约束,欠缺自觉合规的文化环境。
有效的执行力是合规经营的重要前提,也是杜绝屡查屡犯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存在执行力逐级递减现象。
有的管理人员重业务轻合规,有的员工随意简化操作流程,这些心态和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为合规经营埋下了隐患。
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必须切实提升执行力。
一要抓住重点。
对照现行内控和合规制度,通过流程梳理,认真查找自身在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列出重点,分门别类,举一反三,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重点防范业务中的关键差错点、切实解决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
同时要密切关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
二要抓住细节。
坚持细致入微,绷紧防违规、防差错这根弦,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遵章守规做起。
每办理一笔业务,一定要严格遵照业务流程,检查好每一个数字,每一枚章印,每一项要素,做到上岗一分钟,合规六十秒。
三要抓好检查。
内部管理、审计等监督部门要检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认真组织好检查工作,做到所有网点、所有人员全覆盖,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通报。
四要抓好奖惩。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对员工执行制度的正向激励,形成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
五要抓好问责。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严格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检查出的问题要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加大违规成本,切实纠正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
六要抓好典型。
通过开展“合规标兵”评选、“合规单位”创建等活动,积极发现、培育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在全行形成营造遵章守纪、合规光荣的良好氛围,真正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合规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只有长期地、持之以恒地倡导和培育,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高,才能建立起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合规文化,才能有效地保证和促进全行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把诚信服务理解为刻板的服务需要,即态度好就等于服务好,其实不然,服务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并且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淮南子有训: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合规管理是金融业的生命保障线,对作为上
百年历史的银行业来说,客户是其发展的天然基石,质量是其分展的永恒主题,形象是其发展的亮丽衣裳,而制度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
合规风险也与银行的其他风险一道,纳入银行的全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如何真正体现商业银行应有的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如何大力倡导建立银行自身的合规文化,都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探究的主题。
近年来,我行始终将完善制度、从严治行作为固本之策,以把握政策、诚信待客、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作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通过学习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才能最大程度地维护我行利益,最终使每一位员工受益,因为稠州行的发展与繁荣关乎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利益。
合规是我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合规操作是企业合规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合规”包含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有一个“合格”的“规”;二是大家都去“符合”这个“合格的规”。
在我行的内部控制检查中,曾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授权流于形式,疏于审核相关信息;重控管理存在漏洞;查库管理不够规范;对账管理不够到位等等,从中揭示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有章不循,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这些检查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规就像一个警示牌,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和各项规章制度。
风险防范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有责任心的人就能把风险拒之千里,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害已又害人,我们不能凭感情办事,违规操作,最终自食其果。
当然,制度和规定有时和客户需求会产生矛盾,客户需求往往受到制度和规定的制约,作为员工的我们要把握政策,规范操作,控制风险,绝对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不搞违规操作,坚持以诚相待,以高效率和高质量取得客户的信任。
恪守诚信,合规为本,让我们严守行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言行;没有光辉的事迹,只有平凡普通的工作;没有英雄的形象,只有忙碌的身影。
但就是这朴实、平凡和忙碌中,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
我希望用我们的努力,用我们优质的服务做出更好的成绩。
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对合规工作十分关注。
合规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规文化的形成有助于银行加快改革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防范风险的发生。
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有关制度和材料,结合工作实际使我认识到,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必须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培育和构建合规文化上实现突破。
良好合规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全行员工素质的提高,风险防范除了要求员工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需要有价值观念的引导、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在让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和理解风险防范重要性的同时,使之尽快成为全行上下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当前合规文化的建设,应着重在职业教育和制度规范两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应定期对一线所有员工进行风险控制原则、理念、制度和方法的培训,从而不断强化员工的文化意识,逐步使合规文化成为防范风险的又一道防线。
二、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上实现突破。
风险防范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防范并举,组织流程与技术手段并举的全面风险防范模式。
风险防范的内容、范围在向全方位、全过程延伸,覆盖了整个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涵盖了表内外全部资产和各项工作。
为此,在内控思路上,应体现“过程方法”的原则,由过去以传统风险分类为防范对象,转变为以过程为控制对象。
在对风险的控制上,针对绝大部分风险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实情况,将控制的重点放在操作风险的防范上。
通过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风险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确保每个经营产品都有固定的经营流程和操作规范,各个经营环节和岗位都有明确的内容和标准。
三、在建立新的风险防范模式上有所突破。
要重视借鉴和引入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运用先进的管理技
术,改进金融服务质量,提高基础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平台和风险控制平台。
要按照“完善一套标准”、“建立一个体系”、“培养一支队伍”的要求,在梳理流程、理清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加快全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风险控制机制的提升与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形成。
四、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实现突破。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风险事业,任何心慈手软都是管理的大忌。
在银行不良贷款和风险隐患仍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严格、公正、客观的激励约束制度。
首先,应强化制衡机制。
要在审批、经营、监控这三个环节和每条经营线上建立起一个职责分明、相互制衡的责任体系,制定并落实各个岗位从业人员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
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设置风险控制目标,并严格实施以一线岗位双人、双制、双责为基础的自我控制,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财会部门对各岗位、各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反馈三个层次的监督约束。
其次,要严格纪律约束,建立风险问责制度。
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认定和追究,对工作懈怠、制度执行不认真、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尽责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惩处,同时上移责任追究的层次,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第三,实行风险保证金和经营绩效延期支付制度。
除客户故意或外部不可抗力的因素以外,各级管理人员和客户经理在职期间出现风险的,除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外,应当按照比例扣除一定的保证金。
五、在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上实现突破。
银行不可能回避风险,能做的只能是如何去识别、分散和化解风险,如何为控制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障。
第一,要立足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对全行各项业务所涉及的全部环节加强综合比较分析,以清晰明确的制度导向,指导和规范基层单位的操作行为。
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重点项目和产品的监督,也要注重对全局系统性风险的甄别。
第二,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全面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客户、重要环节等各种风险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向基层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引导和修正基层单位的操作经营行为。
第三,基层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对风险分析和监测研究,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内控过程中的重大变化情况,通过发挥内部信息传导作用,与上级行形成一个协调互动的反馈机制,及早发现和报告风险隐患,为全行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