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君子风范

先秦君子风范

1 先秦儒家在对殷周革命的理解和分析中尤为强调以下哪一种政治制度:()A、城邦制度B、封建制度C、奴隶制度D、礼乐制度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2 以下哪一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九歌》B、《望月》C、《关雎》D、《禹贡》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著作:()A、《诗经》B、《论衡》C、《周易》D、《春秋》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4 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出自于《史记》哪一篇:()A、《孔子世家》B、《五帝本纪》C、《太史公自序》D、《老子韩非列传》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5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君子文化人格与战国时期的士大夫文化人格相同。

()我的答案:×1 广义的先秦君子的含义不包括()。

A、特异节操的人B、必须是贵族男子C、才德出众的人D、不断进德修业的人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 根据先秦时期的话语体系,“君子”与以下哪一项是对立关系:()A、圣人B、士人C、小人D、大人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 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先秦君子的要求:()A、良好的道德修养B、广博的文化知识C、文雅得体的举止D、刻薄寡恩的心胸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 根据先秦君子的要求,一个人不用学习也能够成为君子。

()我的答案:×1 通过对比殷周二朝对各自兴国历史的阐述,周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项中:A、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B、物质创造水平的提升C、粉饰武力争夺能力的提升D、创作民族神话能力的提升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2 以下《尚书》的篇章中哪一篇与周公制作和颁布诰命有关:()A、《虞书·尧典》B、《夏书·禹贡》C、《周书·大诰》D、《周书·秦誓》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3 根据《诗经》中对周朝祖先后稷歌颂的内容,周朝特别重视的行业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商业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4 淝水之战是指“武王伐纣”期间殷商与西周之间发生的著名战役。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 根据先秦诸多文献的描述,周文王和周公的事迹为先秦君子树立了武力征服的典范。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风范产生的历史背景:()A、科举选材制B、世卿世禄制C、宗法政治体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2 从某种程度而言,以下哪一朝代的人首次将自我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人生第一目的:()A、夏人B、商人C、周人D、秦人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3 出自于《左传》的“三不朽”不包括()。

A、立德B、立功C、立言D、立武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4 以下哪一先秦著作是以艺术为主的形式来记载了先秦君子风范:()A、《国语》B、《诗经》C、《左传》D、《春秋》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5 根据周朝历史进程的内在逻辑,先秦君子风范起源于周人对理想世界和人格的追求过程中。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1 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服饰装扮和君子之间的关系是()。

A、仪表优美和标新立异B、仪表优美和举止规范C、身份认同和标新立异D、身份认同和举止规范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 “文质彬彬”是以下哪一位先秦思想家对君子的描述:()A、老子B、孙子C、孔子D、孟子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西周贵族的外在服饰具有以下哪一种特征:()A、消极性B、庸俗性C、单一性D、等级性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 根据《诗经》的记载,西周贵族君子只注重内心品德的高尚而不注重外表的优雅得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 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贵族君子使人信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A、家族富裕B、国土广袤C、举止威仪D、奴隶众多我的答案:C得分:25.02 周朝贵族君子风度的必要条件是()。

A、穿戴得体B、行止得当C、威仪得彰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3 根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以下哪一种物件是对先秦君子的最佳体现:()A、玉B、石C、蒲D、墨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4 先秦君子追求表里相错、行前德后,因此最为重视服饰的彰显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贵族君子在政治场合运用诗的目的:()A、抒情B、讽谏C、炫耀D、言志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2 《诗经》中收录的最晚创作的一首诗是()。

A、《小雅·鹿鸣》B、《周颂·丰年》C、《周南·关雎》D、《陈风·株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3 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对《诗》尤为重视的意义不包括()。

A、学习文化知识B、学习反叛独立精神C、能够感发意志D、学习社交辞令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 《左传》郑庄公“其乐融融”的诗歌属于自我创作式的即兴赋诗。

()我的答案:√1相比于其他部分,《诗经》中的哪部分保存了大量先秦贵族君子创作的诗:()A、《雅》和《颂》B、《风》和《颂》C、《风》和《雅》D、只有《颂》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子西赋《小雅·黍苗》暗赞赵孟”是以下哪种用诗方式:()A、抒情B、讽谏C、炫耀D、言志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3《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歌颂的是西周召公。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先秦贵族君子高度的诗学修养对政治外交活动起到了负面作用。

()我的答案:×1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的“舅氏之国”指的是以下哪种类型的诸侯国:()A、同姓诸侯B、异性诸侯C、蛮夷部落D、欧洲城邦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2根据《晏子春秋》的记载,晏婴出使楚国拒不进城所表现出的礼仪的作用不包括()。

A、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B、指责楚国的无礼C、称赞楚国是诸侯之首D、给楚国回旋和补救的机会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3一般来说,西周文化被称作为以下哪种文化:()A、部落文化B、城邦文化C、礼乐文化D、游牧文化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4《左传》中对历史事件“礼也”“非礼也”的评价表明了先秦贵族君子特别重视礼仪。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在外交场合中讲礼仅仅是先秦贵族具备君子德行的标志,而完全不会影响国家大事的成败。

()我的答案:×1根据“季札观乐”的典故,吴国季札认为《诗经》中哪一部分最具礼乐精神的内涵:()A、《风》B、《雅》C、《颂》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C2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贵族在瞽宗习乐的内容不包括()。

A、乐器发声原理B、音乐中包含的道理C、配乐诗歌的应用D、乐舞我的答案:A 得分:20.0分3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掌管国家音乐制度的最高长官是()。

A、大司徒B、大司空C、大司农D、大司乐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4对于先秦贵族君子而言,乐的修养能够完全替代诗的修养。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根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时期祭天活动需要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我的答案:√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的社会教育模式是()。

A、学在山野B、学在官府C、学在庶民D、学在戎狄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的大学教育内容不包括:()A、离经辨志B、敬业乐群C、辨文识字D、论学取友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以下哪一项不是先秦君子博学多才的特征:()A、博物B、慎思C、明辨D、唯物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根据《学记》的记载,先秦时期贵族君子在大学教育中达到小成境界后才能够做到化民易俗。

()我的答案:x1西周建国时期定立的分封政策是()。

A、封建亲戚,以挟天子B、封建同族,以御外姓C、封建诸夷,以藩屏周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根据《左传》的记载,以下哪一个成语出自于“宫之奇力谏假道”:()A、其乐融融B、唇亡齿寒C、朝闻夕死D、完璧归赵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与殷商以德立国不同,西周以鬼神立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先秦贵族君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形象鲜明的、具有相当文化品格的社会群体。

()我的答案:√1 一般来说,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君子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A、朝秦暮楚B、为国尽忠C、舍生取义D、杀生成仁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 根据《左传》的记载,颖考叔助郑庄公母子和好的事迹主要表明了以下哪一种先秦君子的精神:()A、武B、义C、孝D、恭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 《诗经·小雅·蓼莪》中“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用抱娘蒿起兴是为了以下哪一个目的:()A、感叹子女孝顺之心B、感叹国君体恤之思C、感叹兄长爱护之情D、感叹父母养育之恩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4 先秦时期的贵族君子主要是从道德的角度来思考人生的价值问题。

()我的答案:√1 根据先秦君子的品质特征,《国语·晋语》记载的申生自缢事件的原因是()。

A、抑郁B、叛国C、奸佞D、崇孝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 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以下哪一项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根本:()A、耕种B、御人C、孝道D、富强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 在先秦时期,不孝会破坏诸如忠诚、义气等其他君子的品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先秦时期的君子孝道在道德层面上不存在任何负面影响。

()我的答案:×1 先秦时期君臣关系是以下哪一种关系的延展:()A、二元关系B、圣俗关系C、邦交关系D、亲族关系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2 先秦时期“公忠”的本义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正当的心态B、完全服从君主C、无私和正直D、诚敬和守信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3 先秦君子公忠和私忠的内涵是其日常生活和政治外交行动的原则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 《左传》“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表明了先秦君子“忠”的对象是具体个人而非国家社稷。

()我的答案:×1 先秦君子“忠”的内涵源自于古老氏族社会以来的哪种观念:()A、群体意识观念B、个体意识观念C、自然意识观念D、宗教意识观念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2 以下哪一个典故属于先秦君子私忠精神的表现:()A、赵孟临患不忘国B、子产直谏C、委质而策死D、邵公谏厉王弭谤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 以下哪一篇《诗经》中的怨刺诗不属于先秦君子公忠精神的表现:()A、《民劳》召穆公刺厉王B、《抑》卫武公刺厉王C、《关雎》文王刺厉王D、《桑柔》芮伯刺厉王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4 从“雅者,正也”的角度而言,《大雅》《小雅》的抒情诗超越了先秦君子个人利益而具备一定的公忠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