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口蹄疫的研究进

牛口蹄疫的研究进

第二部分论文写作牛口蹄疫的研究进摘要:口蹄疫包括七个主要的血清型,被国际兽疫局定为一类传染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因为近年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到畜禽生产和人类自身生存安全,同时由于亚型多、抗原变异性强、宿主范围广等原因,其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它的感染机制和各种诊断与防制措施进行概述,从而阐述目前牛口蹄疫的进展状况。

关键词:牛口蹄疫;诊断;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FMD of cattleStudent major in animal scienc e Li HailiTutor Zheng BoAbstract:Foot-and-mouth disease including seven main blood serums, which has list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 by OIE and our Government. recent years, it frequently breaks out ,and seriously threat Animal Production and human -self security, because it has many subtype, strong antigenic variation microorganism and wide host range .Foot-and-mouth ecological and common healthy meaning already acquired highly concern of mankind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infection mechanism and some diagno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FMD of cattle.Key words:FMD of cattle,diagnosis,treatment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牛、猪、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易感动物达70多种。

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

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

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

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本文从口蹄疫的发生及流行病学、诊断、临床症状、防控与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牛口蹄疫的发生及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FMDV)是引起口蹄疫的病原。

FMDV为小RNA病毒科(Picorm材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成员。

口蹄疫病毒属于鼻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

该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

染疫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能长期带毒和排毒,被FMDV 感染过的动物可能会成为不表现临床症状、持续感染的带毒者。

在病畜的水疱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

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121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

病畜破溃的水疱皮排毒量最多,其次为粪、乳、尿和呼出的气体。

染疫公畜精液也能使受精的母畜感染发病,饲养染疫动物的圈舍、草场、饮水源以及屠宰染疫动物的场所工具和排放的污水等均是传染源。

FMD有以下两种流行方式。

一为扩散式,即由一点或一块,逐渐向四周扩散蔓延。

二为跳跃式,即由一点跳到很远的地方出现新的疫点。

传播因素移动快,病毒毒力强,气温低,会出现这种远距离传播。

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宿主广泛性、传染力极强。

所以一旦发生,常呈流行性,甚至大流行性。

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

各种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及来往的人员和非易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病毒还能随空气传播,并能随风跳跃式地传播到50—60km以外的地方,因此空气是十分重要的传播媒介,常成为该病快速、大面积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121蹄疫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往往表现为冬、春季节发病率偏高,夏季较少。

2 牛口蹄疫的简单诊断和实验诊断2.1 简单鉴别牛口蹄疫的方法2.1.1 触打对疑似口蹄疫的牛,用一根长约2m竹竿触打每一头牛的蹄部。

如果出现精神萎顿、打盹或叫声异常时,应特别注意。

2.1.2 眼观患病的牛会出现:目光无神、精神萎顿、被毛粗乱、无光泽、头搭耳、眼角干燥、流泪、口角流涎、走路摇晃或卧地不起,寒颤发抖。

尾巴下垂不摇动或夹尾。

闭口流涎,呈白色泡沫状,挂满嘴边,食欲减退,呆立不动,采食反刍完全停止或废绝。

2.1.3 隔离观察对疑似患病的牛隔离观察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牛的体温升高至40—4l℃,口腔检查时温度高,鼻、咽部发生水疱,可引起吸障碍和咳嗽;(2)在唇口内、齿龈、舌面和颊部及粘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小的水疱,当水疱破裂后,流出黄色液体,形成浅表红色糜烂;(3)在蹄部趾间及碲冠的柔软皮肤上表现红肿,有疼感,呈带状水疱,当水疱破裂后,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化脓、坏死;(4)乳头皮肤发生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烂斑,可引发乳房炎。

不愿被挤奶.泌乳量显著减少,严重时乳量损失达75%,甚至泌乳停止[1]。

2.2 实验诊断根据口蹄疫的急性经过,呈流行性传播,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先做初步判断,根据病理变化做进一步判断,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

2.2.1 病原学诊断采集样品包括:水疱皮(液)、食道和咽部刮取物(o/P液)、血样等,或组织、脏器、分泌物、排泄物等,或副产品如肉制品、奶制品和皮制品等。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a 采样要及时.水疱期采样为最佳;b 采样要准确,根据检验目标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样品,如采集病原诊断样品要选典型病变部位的水疱皮、水疱液等;c 样品要洁净,按无菌要求操作,采样工具要灭菌。

采样部位要用水冲洗干净;d样品量要足,数量要够,且要有备份。

送样时要注意安全保护:样品要保持新鲜;在数小时内送检或暂时冷藏或冷冻保存,必须24h内送达检验室;妥善包装密封,做好标识;检验要在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病毒分离是口蹄疫诊断的最可靠证据。

按实验手册进行。

初代小牛甲状腺细胞(CTY)对FMDV最敏感,初代小牛、羔羊和猪肾细胞也比较敏感,猪肾细胞系IBRS一2、PK一15和仓鼠肾细胞系BHK一21等传代细胞系也能分离病毒。

2—7 13龄的乳鼠也常用于分离FMDV,但敏感性较低。

乳鼠接种FMDV后(24~72h),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四肢麻痹、呼吸困难而死[7]。

2.2.2 血清学诊断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口蹄疫抗原或核酸,对阳性样品还须明确其血清型。

抗原鉴定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病毒中和实验(VNT)、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间接夹心ELISA(IS—ELISA)、RT—PCR技术和核酸序列分析。

ELISA检测法是目前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

通过检测动物体液中的(主要是血清)特异性抗体,可对FMDV感染与免疫状况作出诊断。

抗体的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病毒中和实验(VNT)、凝集试验、免疫扩散、放射免疫试验和ELISA 等。

其中最常用于检测FMDV抗体的方法是病毒中和实验和ELISA方法。

这两种方法也是国际贸易中指定的使用方法[2]。

2.2.3 小鼠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青、链霉素处理后分别接种成年、2日龄和7-9日龄小鼠,如2日龄和7-9日龄乳鼠都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仅2日龄乳鼠发病死亡则为猪水疱病[3]。

2.2.4 血清保护试验通常采用乳鼠作血清保护试验。

可用已知血清鉴定未知病素,也可用已知病毒鉴定未知血清。

2.2.5 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鉴定康复牛的抗体和病毒。

采用乳鼠中和试验或细饱中和试验均可。

此外,也可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病毒或抗体,从而作出诊断。

[3]3 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口蹄疫潜伏期平均2 - 4 d,最长可达7 d 左右,病牛体温升高40 ~41℃,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

1 ~ 2 d 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发生蚕豆大至核桃大的水疱。

此时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状,常挂满嘴边,采食、反刍完全停止。

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溃出现糜烂,然后逐渐愈合。

若病牛衰弱管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糜烂部可能继发感染化脓、坏死、甚至蹄匣脱落,乳头皮肤有时也可能出现水疱,而且很快破裂形成烂斑。

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虎皮,故称“虎斑心”。

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4]。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l%一2%,该病型叫良性口蹄疫。

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

50%。

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5]。

4 牛口蹄疫的防控与治疗4.1 防控措施切断传染源口蹄疫的传播主要是粉尘、大风以及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在疾病流行的时候。

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阻断或者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及时隔离或者处理发病动物。

做好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口蹄疫灭活疫苗应保存于4-8℃冰箱内,如冻结,即会破坏佐剂的均匀性。

如遇破乳或超过规定量分层,则不能使用。

牛常规免疫一般春、秋两季进行免疫。

所有牛在进行口蹄疫Asia 1型一O型双价灭活(浓缩)疫苗免疫时,首免时要采取二次免疫法:第1次免疫后间隔2l一28 d再进行加强免疫1次。

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种公牛、后备牛:每年注苗2次,每问隔6个月免疫1次;生产母牛:分娩前3个月免疫1次;犊牛:90 13龄左右进行初免,免疫剂量是成年牛的一半,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10]。

一旦发生疑似口蹄疫疫情,立即封锁场区,限制易感动物移动,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采集病料送国家实验室确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隔离、捕杀、消毒、紧急接种等综合性防控措施[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