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护理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护理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护理
摘要回顾总结336例小儿患者的腹腔镜手术配合过程,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是成功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重视健康教育,给家长和患儿有效的心理支持,是患儿有效配合手术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护理
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日臻成熟的腹腔镜技术迅速普及到外科的各个领域。

腹腔镜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由于患儿父母对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小儿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

我院于2009年8月~2010年11月成功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336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6例。

年龄最小的8月,最大的14岁,平均年龄4.7岁。

疝囊高位结扎术181例(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76例,左侧腹股沟斜疝64例,双侧腹股沟斜疝41例),鞘膜积液96例,阑尾切除术59例,336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认知、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有限,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有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1]。

因此,术前一天应到病房看望患儿及家长,详细向他们介绍腹腔镜的有关知识及其优点,消除顾虑,使家属及患
儿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1.2 器械的准备三晶片电视成像系统,气腹装置,以及超声刀、高频电刀、高压冲洗器。

腹腔镜特殊器械术前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常规器械高压灭菌。

其他准备充足的碘伏棉球除供消毒皮肤外,还可用来擦拭腹腔镜镜头减少雾化。

准备足量的CO2。

2.1.3息儿人手术室后,再次进行三方核查,巡回护士取22~24号导管针于左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麻醉后协助摆好体位,一般取平卧位,臀部垫高30。

以利于操作。

术中负压吸引始终保持在功能状态至患儿离开手术室。

2.1.4 麻醉护理协助麻醉医生行行麻醉诱导,插入喉罩,机控呼吸,然后及时观察气道压力变化,注意观察喉罩是否移位,随时注意患儿黏膜及皮肤色泽,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术中护理
2.2.1巡回护士配合首先,根据手术要求摆相应的手术体位,其次,根据主刀医生所站位置摆放摄像系统(一般在主刀医生对面)。

然后与术者及洗手护士配合将摄像系统、冷光源、高频电刀、超声刀、中心负压吸引连接好,接通电源将各部分机器的参数调节至与患儿年龄相匹配的参数,调试摄像系统的平衡,以最清晰的图像供术者进行操作。

2.2.2洗手护士配合术前将腹腔镜特殊器械安装好。

递11号刀给主刀医生,在患儿脐下缘皮肤做切口,长度约等于穿刺套管的直径,主刀和助手在脐两侧捏住皮肤抬高腹壁,插入脐部套管,开始接气腹注入CO2,根据不同手术要求在不同位置穿刺套管。

密切观察主刀医生
的手术进程,递予相应的腹腔镜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

3 体会
3.1小儿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扩大操作空间。

但是由于小儿心功能代偿能力差,术中人工气腹造成的腹压增高,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患儿呼吸和循环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患儿的心功能。

因此严格控制气腹压力,预防术中大量吸收CO2,造成高碳酸血症。

在注气开始时不宜采用高压、高流量快速注入。

建立气腹后开始采用流量0.5L/min~1.0L/min,进气压力
3mmHg~4 mmHg(1 mmHg=0.133 kPa)缓慢注气。

观察患儿脉搏、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无异常变化后再适当调高至流量
1L/min~2L/min,新生儿和小婴儿耐受的最大腹压为6-8mmHg;幼儿用8-lOmmHg的压力即能完成多数手术;青少年耐受的压力为
lO-12mmHg[2]。

3.2腹腔镜器械选择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小儿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更细的穿刺套管和更精密的器械。

因小儿腹腔小、腹壁薄,用成人的器械会妨碍术野,再者医生感觉器械太长不灵活。

短套管与短器械配合使用才最有效。

腹腔镜手术主要依赖仪器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术前准备仪器时应检查每件器械的功能,确保腹腔镜设备能正常运转。

3.3注意保暖和预防压疮。

婴幼儿体温调节应机制不完善,受冷时小血管易痉挛引起微循环障碍,因此,术前垫予电热毯保温,另外还有利于预防术后低温导致复苏困难的情况。

婴幼儿皮肤细嫩,因此,估
计时间较长的手术,摆手术体位的同时垫于柔软、舒适的嗜哩垫,预防术后压疮。

3.4稳妥固定静脉通道及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婴幼儿体型小、血管细,术中无菌敷料覆盖下很难暴露肢体再进行穿刺,因此应确保术中静脉通畅。

婴幼儿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若静脉输液速度过快,轻者引起水肿,重者可引起心衰、肺水肿。

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3]。

3.5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使用的各种器械、物品达到灭菌。

限制手术间人员的数量,手术中所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尽量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和人员走动,减少空气污染,预防患儿术后感染。

3.6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选择合适的小儿电灼机负极板并固定稳妥,预防电灼伤。

由于婴幼儿体型小、肢体短、肌肉稀薄,应选择臀部及背部等肌肉丰富的部位放置负极板;如果婴幼儿很瘦弱,最好用绷带将负极板固定在婴幼儿身上,使负极板与婴幼儿皮肤完全接触[4]。

参考文献
1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
2 王秋生,张阳德主译.内镜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55.
3 薛松梅.新生儿静脉给药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2003,9(85):774.
4 李文姬马育璇韦南茉等.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配合体会,当代护士,2006,12(14):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