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细胞凝集反应
2)试管法是一种定量试验的经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来 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某抗体及抗体的含量。用来协助临 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操作时,将待检血清用 生理盐水连续成倍稀释,然后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释 度仍有凝集现象者,为血清的效价,也称滴度,以表示 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诊断伤寒、副伤寒病的肥达氏 反应(Widaltest)、布氏病的瑞特氏反应(Wright test) 均属定量凝集反应。
实验三
细胞凝集反应
一、实验目的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了解细胞发 生凝集反应的原因。 了解颗粒性抗原与可溶性抗原凝集反应的 原理。
二、实验原理
红细胞凝集包括由病毒、细胞凝集素和抗体而引起的三 种类型的细胞凝集现象。 凝集素(lectin)是从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组织中提取 的糖蛋白或结合糖蛋白,因为能凝集红细胞,故名凝集 素。
三、相关理论知识
颗粒性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是一种血清学
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 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 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 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 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1.直接凝集反应
③ 在小试剂瓶中加入9.8ml生理盐水,用移 液器吸取200μl血红细胞加入小试剂瓶中, 混匀,即是2%的红细胞悬液,贴上标签备 用(注:吸取红细胞加入试剂瓶时可吸取 生理盐水清洗几次吸头,使得红细胞全部 在悬液中)。
凝集反应现象 用移液器吸取红细胞悬液,在三片载玻片 上各滴一滴,其中一片加一滴土豆凝集素, 一片再加一滴PBS缓冲液,充分混匀,另 外一片只有红细胞悬液做空白对照,盖上 盖玻片,待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 集现象(注:红细胞悬液放置一段时间会 发生沉降,取用之前应当轻轻摇匀)。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肉眼观察实验结果
图1 左边是血红细胞加PBS缓冲液;中间是 血细胞加凝集素;右边是血红细胞悬液
(如图1所示,加土豆凝集素的血红细胞在肉眼下明显可以 看到红细胞发生凝集,未加土豆凝集素的红细胞则没有变 化,加入PBS缓冲液的红细胞可以保存时间较长。)
2、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未凝血
八 、实验报告要求
绘制鸡血红细胞图1. 大豆中有没有凝集素?食用时如何去除? 2. 植物凝集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九 、思考题
思考题 1. 大豆中有没有凝集素?食用时如何去除? 答:大豆中也含有凝集素,植物凝集素为 一种蛋白质,加热即被破坏。食用时要加 热到100°C以上充分煮熟煮透去除大豆 中的凝集素,以防止食物中毒。 2. 植物凝集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答:植物中含有的凝集素,对胃肠黏膜有 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 用。
五、实验步骤
1、凝集素的制备:用1/100电子天平称取2g 去皮土豆块茎,加10ml PBS缓冲液在烧杯中 浸泡2h,粗提液中即含有土豆凝集素。 2、2%鸡血红细胞的制备 ① 用烧杯取5ml 3.8%的柠檬酸钠溶液,取一 只鸡的鸡血于烧杯中,不断轻轻搅拌防止血 凝。(注:一只鸡的血大约50ml左右,按 10%的用量加入3.8%的柠檬酸钠。)
② 用1.5ml的离心管取血液1ml,2000rpm 离心5min,用移液器轻轻吸取上清去除; 加入1ml生理盐水清洗红细胞,2000rpm离 心5min,重复洗2—3次(注:从离心机内 拿出离心管时切勿震荡,不要倾倒离心管 倒上清,以免红细胞流出。清洗红细胞时 用移液器缓缓抽打,防止红细胞破裂)。
鸡 血 红 细 胞 非 哺 乳 类
( )
凝血
图2 左图为红细胞未发生凝集,右图为加入土豆凝集 素红细胞发生凝集 如图左所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是分散的;加 入土豆凝集素后红细胞就发生凝集,由于许多的红 细胞凝集,重叠一起使得颜色变得更深。
七、注意事项及改进 (1)离心机使用时,要将配平后的离心管对称 放置在离心机内,禁止未配平就放入离心机和非对 称放置离心管。 (2)从离心机内拿出离心管时切勿震荡,不要 倾倒离心管倒上清,以免红细胞流出。清洗红细胞 时用移液器缓缓抽打,防止红细胞破裂。 (3)红细胞悬液放置一段时间会发生沉降,取 用之前应当轻轻摇匀。 (4)红细胞长时间放置后,滴在载玻片上干了 细胞容易破裂,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所以红细胞应 改当天制备使用。
四、实验用品
1、器材和仪器 仪器:电子天平,大烧杯,小烧杯,显微镜,移液 器,离心机,玻璃棒,镊子。 耗材:10ml小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1.5ml离心 管,擦镜纸,吸头。 2、材料: 马铃薯块茎、鸡血
2、实验试剂: PBS缓冲液:称取7.2g NaCl ,1.48g NaH2PO4 ,0.46g KH2PO4 ,用蒸馏水定 容至1000ml,调pH为7.2。 生理盐水:称取0.9g NaCl加水定容至 100ml。 3.8%柠檬酸钠溶液:称取3.8g柠檬酸钠 (或是4.33g带结晶水的柠檬酸钠)加水定 容至100ml。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 关的、一定大小的颗粒状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 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介质存在的适宜条件 下,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用做载体 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质,如人(O型)和动 物(绵羊、家兔等)的红细胞、活性炭颗粒或硅酸 铝颗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 如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等。由于载体颗粒增大了可溶 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当颗粒上的抗原与微量抗体结 合后,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敏感性比直接 凝集反应高得多。
颗粒状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直接 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
1)玻片法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 未知抗原。若鉴定新分离的菌种时,可取已知抗体滴 加在玻片上,将待检菌液一滴与其混匀。数分种后, 如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该法简便 快速,除鉴定菌种外,尚可用于菌种分型、测定人类 红细胞的ABO血型等。
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 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表面的糖基。通过 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相连,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 细胞的凝集。一种凝集素只对某一种特异的糖基具有
特异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A与吡喃糖基甘露 糖结合,马铃薯凝集素专一结合的是N-乙 酰氨基葡萄糖二聚体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 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 集作用。 另外,凝集素还具有多价结合的能力,能与 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胶体金结合 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 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