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软管总成作业指导书

液压软管总成作业指导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液压软管总成产品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1.1 编写依据:
根据GB/T 7939-2008《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细则是对GB/T 7939-2008实施过程的细化。

有利于在检验细节上统一要求,以便更准确的把握质量标准。

1.2 方法原理:
本细则依据的检验方法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同类产品性能检测的通用方法,以确保标准要求的统一。

2 产品名称:液压软管总成
2.1 产品分类:按接头型式分为扩口式、卡套式、焊接式、法兰式、24°锥密封式。

2.2 规格型号:
3 检验用仪器
(1) 钢卷尺
(2) 游标卡尺
(3) 内径量规
(4) 塞规
(5) 光学放大镜
(6) 游标卷尺
(7) 高压试压泵
图1
4.5.2方法1
将软管试样安装在一根外径等于软管内径的芯轴上,芯轴的端部支撑在V型垫块上。

使用千分表测出沿软管圆周上高低读数之间的最大偏差值。

4.5.3方法2
使用带有可与软管内表面相接触的圆形测量头千分表或用类似图2所示仪器,对于公称内径为63 mm及63 mm以上的软管,应沿软管圆周按45。

间隔取八个读数,对公称内径小于63 mm的软管,应沿软管圆周按90°间隔取四个读数。

4.6内村层和外覆层厚度的测量
4.6.1 方法1
4.6.1.1 取一段长约50 mm的轵管试样,并在其两端标出直径,两端直径标记应相互垂直(见图2a)。

4.6.1.2将试样切成相等长度的两段,然后将每段沿标出直径纵向切开两等份(见图2b 和见图2c)。

图2
4.6.1.3用分度为0.1 mm的光学放大镜测量软管切开部分八个纵向切边的每边上最薄部分的内衬层和外覆层厚度。

4.6.1.4记录和计算这八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内衬层及外覆层的厚度。

4.6.1.5当外覆层呈波纹状时,应测量最薄处。

4.6.2方法2
4.6.2.1测量从任何型别的软管上所截取的内衬层和外覆层的厚度,都可以用刻度0.
02 mm,带有直径3 mm~l0 mm、能施加22 kPa±5kPa_压力的压脚的标准厚度计进行测量。

4.6.2.2测量贴近编织或缠绕增强层的内衬层或外覆层的厚度时取其两次厚度测量的平均值,其中一次测量值应从刚好磨去编织层或缠绕层波纹的试样获得,记录取自间隔90°两个试样读数的平均值。

4.6.3方法3
当对钢丝增强软管规定了最大外覆层厚度时,外覆厚度应采用带有圆形压脚的千分表测深规进行,圆形压脚应于软管平行放置,横跨从软管外覆层上切取的12.5 mm~25 mm宽的条所形成的凹槽,测量外胶层的壁厚。

将一根囤棒放人软管孔腔中,以保证使偏差降至最小。

记录沿圆周测量最大和最小读数。

4.7长度的测量及测量点的标志
4.7.1 长度的测量
对长度在20 m及20 m以下的软管,使用有刻度的钢卷尺进行测量。

对长度在20 m以上的软管,用一把带刻度的钢卷尺或一个轮型测量仪进行测量。

所有测量应在软管呈直线状,且在未受拉伸的状态下进行。

4.7.2测量点
4.7.2.1 未装有管接头的软管
测定切割长度两末端间的软管长度。

4.7.2.2装有管接头的软管
标志出软管组合件长度的测量点。

图3到图8示出了典型的管接头及如何标识不同测量点的方法。

图3从鼓形管接头中心线开始的长度
未在图3到图8中示出的带管接头的软管组合件,应按照管结头按装者数据对接头测量点进行标识。

4.8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
4.8.1扩口式液压软管总成的结构见图9。

扩口式液压软管总成的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应符合表1规定。

图9扩口式液压软管总成
4.8.2卡套式液压软管总成的结构见图10。

其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应符合表2规定。

图10卡套式液压软管总成
4.8.3焊接式或快换式液压软管总成的结构见图11。

其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应符合表3规定。

4.8.4法兰式液压软管总成的结构见图12。

其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应符合表4规定。

图11焊接式或快换式液压软管总成
图12法兰式液压软管总成
4.8.5 24°锥密封式液压软管总成的结构见图13。

其基本参数与连接尺寸应符合表5规定。

图13 24°锥密封式液压软管总成
5.2耐压试验
5. 2.1软管总成以2倍的最高工作压力进行静压试验,至少保压60 s。

5.2.2经过耐压试验后,软管总成未呈现泄漏或其他失效迹象,则认为通过了该试验。

5.3长度变化试验
5.3.1伸长率或收缩率的测定,应在未经使用的且未老化的软管总成上进行,软管接
图14 软管总成耐久性(脉冲)试验安装示意图
5.6.2.4选择的试验油液应符合黏度等级ISO VG 46(在40'C时,46cSt±4. 6cSt)的要求,使其在软管总成内以足够的速度循环,以维持相同的温度。

5.6.2.5对软管总成内部施加一脉冲压为,其频率在0.5 Hz—l.3 Hz(30周期/分至78周期/分之间),记录试验的频率。

5.6.2.6压力循环应在图15所示的阴影区域内,并使之尽可能接近图示曲线。

压力上升的实际速率应在100 MPals~350 MPa/s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