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机空气动力学2

飞机空气动力学2


y
L L
F
关,其余的系数并不影响总升力的大小,
D
α
仅影响环量沿展向的分布规律,即只影响 V∞ Mz
x
到剖面升力系数沿展向的分布。
EXIT
6.3 直机翼
6.3.5 涡诱导阻力
①涡诱导阻力:
CDv A
如果飞机的机翼向前掠,则后掠角就为负值,变成了前掠角。
0 1
0.25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6.1引言
翼尖内侧卷起两个大涡
EXIT
6.1引言
有限翼展机翼环量分布
对有限翼展机翼,翼尖处压强趋于上下表面压强相等,故单位展 长的升力是向翼尖递减的. 来流
几个剖面弦 向压强分布
翼弦 弦向压强分布(上下 翼面压强差)
z
dvi
d d d x
d
EXIT
6.3 直机翼
下洗速度
下洗速度(或下洗):合诱导速度。
下洗角
wy1
1
4
sd / dy dy s y y1
下洗角:
arctan(wy1 ) wy1
V
V
气动中心处的有效迎角:
y
y
y=+s 强度为(dΓ/dy)Δy
y=y1 的半无限长尾涡。
Δy
e
e
0
飞机空气动力学
授课人:飞行器工程学院 史卫成
EXIT
飞机空气动力学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6.1 引言; 6.3 直机翼 6.5 涡格法 6.7前缘延伸
6.2 有限翼展机翼的涡系
重点:直机翼
6.4 面元法;
难点:涡格法
6.6 三角翼
6.8机身在大迎角下的非对称载荷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来流方向延伸到无穷远处。
大展弦 比机翼
Boeing 747飞机的尾流
自由涡
EXIT
6.3 直机翼
马蹄涡
直匀流绕大展弦比直机翼流动的气动模型可采用 直匀流+附着涡面+自由涡面
附着涡面和自由涡面可用无数条Π形马蹄涡来模拟。
附着涡
自由涡
直机翼
低速翼型的升力增量在焦点处,约在1/4弦点,因此附着涡线 可放在展向各剖面的1/4弦点的连线上,此线即为升力线。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2、机翼的形状
机翼的外形:平直、三角、后掠、前掠。 飞机应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升力大、阻力小、稳定操纵性好) 并且使结构重量尽可能的轻。
矩形翼
梯形翼 椭圆翼
平直翼
后掠翼
三角翼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体轴系
x轴:机翼纵轴,沿机翼对称面翼型弦线,向后为正 ;
EXIT
6.3 直机翼
与机翼/翼型升力关系
等价二维流升力斜率:
二维升力 Cl 线斜率α
Cl(Βιβλιοθήκη dCld)e (e
0l )
三维升力 线斜率α
控制方程
α0l
控制方程:μ=cαe/8s
( 0l ) sin
α0l α αe
An sin n(n sin) ε
αe
ε
α
无升力来流
方向
远前方自 当量的二 由流,V∞ 维自由流
总诱导阻力:
s
Dv s w( y)( y)dy
总升力
α αe
总升力:
ε
s
L s V( y)dy
诱导阻力 升力
ε V∞ -w
有效升力, 其方向与 有效流动 方向垂直
诱导流动
EXIT
6.3 直机翼
升力系数
机翼的总升力:
L
s
s V0
1 ( y )2 dy s
升力系数:
总诱导阻力
L
V0
s
EXIT
6.3 直机翼
总诱导阻力系数
对二维翼型,展弦比A=b2/S=∞,则诱导阻力为0. 对三维机翼,尾涡系产生的阻力不为0,与CL2成正比. 阻力系数: CD CD0 kCL2 式式中,CDO是零升阻力系数,而kC2L则是与升力有关的阻力系 数。而那个与升力无关的阻力系数CDO包括粘性阻力和型阻,型 阻是来源于迎角与a0l不同的缘故。 比较展弦比分别为A1和A2的两个机翼的阻力极曲线,表达式
vz
vz
EXIT
6.1引言
三维绕流的特点 升力沿展向有变化。
①尾涡面:有限厚度的尾涡用一个无限薄的突跃面代替。 ②尾涡面保持为平面,从机翼后缘一直向下游延伸出去。
前缘
尾涡面
来流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6.2有限翼展机翼的涡系
涡做适当的分布,可代表机翼(厚度作用除外) 涡系由三方面组成: ①附着涡系:绕整个翼型的环量形成的涡(代替机翼); ②尾涡系:代替机翼; ③起动涡:从后缘向上卷起的涡(和环量的改变相关)。
x
立的二维翼型相同。
EXIT
6.3 直机翼
马蹄涡系 每个剖面用儒科夫斯基定理:ΔL=ρV∞ΓΔy
总加得整个机翼的升力。 对于大展弦比的直机翼,可用一根位于1/4弦线处变强度 Γ(z)直的附着涡线和从附着涡向下游拖出的自由涡系来代替。
EXIT
6.3 直机翼
6.3.1 尾涡与下洗
大展弦比直机翼展向剖面和二维翼剖面的主要差别在于自由涡系在 展向剖面处引起一个向下(正升力时)的诱导速度,称为下洗速度。 由于机翼已用一条展向变强度Γ(z)的附着涡线——升力线所代替, 所以自由涡在机翼上的诱导下洗速度,可认为是在附着涡线上的诱 导下洗速度。
EXIT
6.3 直机翼
尾涡与下洗
附着涡线在展向位置ξ处的强度为Γ(ζ),在ζ +dζ处涡强
为 ( ) d,d根 据旋涡定理, dζ 微段拖出的自由涡强
d

d。d此 自由涡线在附着涡线上任一点z处的下洗速度

d
d d
y Γ(z)
dvi (z)
d 4 (
z)
l/ 2
自由涡
d o
P(z)
z
下洗速度 l/ 2
诱导速度为:
wy1
w(
y)
0 4s
i (z) tg1
vi (z) V
vi (z) V
0
2lVα
αe
弦线
诱导下洗速度和下洗角
ε ε V∞ -w
沿机翼展向是常数。 未受扰动气流
方向(V∞方向) 翼剖面上 下洗
的合速度
诱导流动
EXIT
6.3 直机翼
涡阻力(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整个机翼的有效升力在平行于未受扰动气流方向 的分量,是有限翼展机翼产生升力所导致。
bpj
展弦比也可以表示为翼展的平方于机翼面积的比值。
l2
S
展弦比越大,机翼的升力系数越大,但阻力也增大。
高速飞机一般采用小展弦比的机翼。
根梢比:根梢比是翼根弦长b0与翼尖弦长b1的比值,一般用η
表示,
b0
b1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机翼的几何参数
后掠角:后掠角是指机翼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前缘后掠角:机翼前缘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χ0; 后缘后掠角:机翼后缘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χ1; 1/4弦线后掠角:机翼1 /4弦线与机身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χ0.25。
只要保留足够多的项数n和选取相应的系数An,可近似表示实 际的环量分布。所以最后的求解问题变为在给定机翼弦长和绝
对迎角分布的情况下,求解A1,A3,A5,……。
给定 b(z), Cy (z),a (z)
求解An
Γ(θ)
机翼的气动特性
实际上只需要求解时保留前几项级数即可。取三角级数的 四项已可近似表示实际的环量分布。
EXIT
6.3 直机翼
马蹄涡系 Π形马蹄涡垂直来流那部分是附着涡系,
可代替机翼的升力作用。
由于机翼的展向流动,压力和升力的分布是: 沿展向由翼根向翼梢减小。其中翼剖面的升力在翼梢处为零 (上下翼面压力相等),在翼根处为最大。 沿展向各剖面上通过的涡线数目不同。中间剖面通过涡线最多,
环量最大;翼端剖面无涡线通过,环量为零,模拟了环量和升力
y轴:机翼竖轴,机翼对称面内,与x轴正交,向上为正;
z轴:机翼横轴,与x、y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向左为正。
z
o
y
y
zo

x
o
x
机翼平面形状
机翼上反角
机翼几何扭转
EXIT
第6章 低速机翼及其气动特性
机翼的几何参数
翼展:翼展是指机翼左右翼尖之间的长度,一般用b(或l)表示。 机翼面积:是指机翼在oxz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一般用S表示。
诱导阻力
有效升力,
其方向与
有效流动
总升力:
升力
方向垂直
s
L s V( y)dy
总诱导阻力:
s
Dv s w( y)( y)dy
α αe ε
未受扰动 气流方向 (V∞方向)
弦线
ε V∞ -w
翼剖面上 的合速度
下洗 诱导流动
EXIT
6.3 直机翼
6.3.2 展向环量分布为椭圆规律
只有在机翼的平面形状为椭圆时,根据号椭圆的展向升力分布 才能得出椭圆的展向升力系数分布。
vi
Ve
V
Δαi
V
y
o zo
x
y处的尾涡在y1处所诱导的速度。
y=-s
尾涡在y1处所诱导的速度的几何关系
EXIT
6.3 直机翼
涡阻力(诱导阻力)
诱导阻力:整个机翼的有效升力在平 行于未受扰动气流方向的分量,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