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一)
第四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一)
毛管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含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 管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如果它能到达根系活动层,就为作物源源不断 的利用地下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若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盐分随水上升至根层 或地表,也极易引起土壤的盐渍化,危害作物。
土粒 地下水位
毛管 上升 水示 意图
•毛管水上升高度
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土壤蒸发量进行直接比较。D的单多用mm单位。
[例3]
如某土层厚度为10cm,容积含水量为25%,求水深?
Dw =(10X25%)=2.5(cm)=25(mm)
1、水深(DW)
DW=V· h或 2、水方( m3)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 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 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受质地、有机 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的影响。
毛管上升水
毛管上升水
是指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上层土体 的水。
二、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
1、土壤水分类型
• • • • 吸湿水(无效水) 膜状水(内层无效、外层有效) 毛管水(有效水) 重力水(多余水)
•数量法
保持土壤水的力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吸附力主
要是指土粒表面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又称为范德华力,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对水的极 性引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水分,是 吸附力的一部分。
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①它是土壤中即能被土壤保持,又能 被作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 ②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 ③能在毛管力作用下向上下左右方移 动,且速度快; ④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
水 沿 着 毛 管 上 升
毛管作用力范围:
0.1-1mm
有明显的毛管作用 0.05-0.1mm 毛管作用较强 0.05-0.005mm
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百分数,常用符号v 表示。 v用小数形式表达,这时的量纲为cm3/cm3,但 常用无量纲的百分数表示。
数学表达式如下:
或
v=(水容积/土壤总容积}cm3/cm3 v=(水容积/土壤总容积)X100%
g/cm3,求其v? 解:v=(20.3%X1.2)=24.4%
当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的那部分水,在 毛管力的作用下,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不受重力作用的 支配,这种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
特点:
1.不受重力支配而流失是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给源。 2.毛管水移动性大,能较迅速地运动, 3.毛管水运动方向总是由毛管力小的地方向毛管力大的地方运 动。 4.在毛管孔范围内,孔径愈细,毛管作用愈强。
(2)表、底、深墒的含水量及其相互补给作用
快速烘干法: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电阻法
中子法 TDR(时域反射仪)法
土壤墒情和田间验墒
墒情的种类:
(1)汪水
汪水指大雨或灌水后,土壤成过湿状态,表土有积水现 象,相当于田间持水量以上的含水量.
(2)黑墒
黑墒指含水量丰富的土壤,约为田间持水量75%以上, 土色发暗,手捏土壤容易成团,手上有湿印和凉感,这种墒情含水 偏多,不宜耕作。
第 四 章 土 壤 水
第 四 章 土 壤 水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一、土壤水的重要性
• 所有的水只有进入土壤转化为土壤水,才能 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是作物吸水的最主要 来源。 • 土壤水是土壤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土壤水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催化剂; • 土壤水并非纯水、而是稀薄的溶液。土壤水 实际上是指在 105℃温度下从土壤中驱逐出来 的水。
纲,常用符号m表示。质量含水量可用小数形式,也可用百分 数表示。
数学表达式:m=(水重/干土重)X100% 例:土壤烘干前湿重为95g,烘干后重79g,求质量含水量?
解: m= [(95-79)/79]X100%=20.3%
(二)容积含水量( v)
V=m·
容积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百分
(3)黄墒
黄墒指含水量比黑墒稍低的土壤。一般壤质土含水量在 田间持水量的50%一75%,土色发黄,手捏成团,扔在地上约有一 半散开,手上稍有湿印和凉感。这种墒情最适于旱地耕种。
(4)潮干土
又叫灰墒,指含水量比黄墒更少的土壤,含水量约为 田间持水量的一半以下,呈半干半湿状态,手捏不成团,容易散开。
(2)底墒(20~50cm)
受上述影响渐弱,但仍然是主要根系分 布层。它对水、肥、气、热变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作物生长关 系最大。
(3)深墒(50~100cm)
受上述影响更少,但作物根系仍有少 量分布尤其对深根作物影响较大。此层墒情变化较小,深墒丰富时, 对底墒和表墒有一定的补给作用田间验墒。
另一种是在土壤孔隙中,土壤固体表面、水
和空气界面上的毛管力。所谓毛管力实质上是 毛管内固、气、水界面上产生的负压力,也叫 弯月面力。毛管力的大小与毛管孔径成反比。
据土壤水分所受的力的作用把土壤水分分为:
吸湿水 吸附水(束缚水) 膜状水
毛管悬着水
毛管水
据毛管水在 土体的分布
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
毛管作用最强
〈0.001mm 毛管作用消失
毛管悬着水
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 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 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 管悬着水。
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
水进入土壤,借助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与 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半空中一样, 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是山缘、丘陵、岗坡地,以 及平地上地势较高处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给源。
(5)干土
指含水量很少的土壤,一般在萎蔫系数以下,是无效水, 不能进行耕作和播种。
土壤墒情
土壤墒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剖面层次性差异。表层
墒情变化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加大,墒情变化减缓。为方便 计,把旱地土壤1m深度内的墒情分为三层,即表墒、底墒和 深墒。
(1)表墒(0~20cm)
相当于耕层的厚度,这一层墒情最重要。 它受气候、作物和农业措施等的影响最大,变化最剧烈。 ·
Dw ,100 1 h
i 1
n
i
mm
V方 / 公顷 10Dw
V方/亩=2/3Dw
容积水(产生)即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壤中所含水量 的体积数,量纲为[L3]。在数量上,它可简单由Dw 与所指定面积(如1hm2)相乘求出,但要注意二者单 位一致性。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经典烘干法
其测定的简要过程是:先在田间地块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 按所需深度用土钻(或在土壤剖面上用采样刀)分层采集土样,放入 铝盒并立即盖好盖(以防水分蒸发),尽快称重(即湿土加空铝盒重, 记为W1),打开盖,置于烘箱中,在105~110oC条件下,烘至恒重(需 6~8h),再称重(即干土加盒重,记为W2)。设空铝盒重为W3,该土 壤质量含水量为: m=(W1一W2)/(W2一W3)Xl00% 一般应采3个以上平行土样,求取平均值。
求法:土壤相对含水量=
m/f Xl00%
(四)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贮量:是指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绝对数量。 土壤水贮量两种表达方式:
1.水深(Dw)指在一定厚度(h)一定面积土壤中所含的水量相当于 相同面积水层的厚度,量纲为[L]。
可以推知Dw与v的关系如下:
Dw= v· h
注意:D的方便之处在于它适于表示任何面积土壤一定厚度的含
土壤饱和含水量 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 水时的含水量,也称 为土壤全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土壤 水分测定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墒情和田间验墒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含水量(m)
W1 W2 n 100 W2
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因为在同一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又称为重量含水量,无量
重力水
重力水:如果进人土壤的水超过田间持水量,则多余
的水便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即通气孔向下流动,湿 润下层土壤或渗漏出土体,甚至进入地下水,成为地下 水补充给源。这一部分不被土壤保持而受重力支配向下 流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注:①与土壤养分的淋失有关。
②当然重力水是作物完全可以利用的,特别是在水田。 ③在旱地,重力水只是短时间通过土体而已,而且当 它在土中存留时,作物虽可吸收,却往往因水分过多, 土壤空气不足,造成内涝,反而有害于作物生长。
蔫系数或萎蔫点。萎蔫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有效水含量的下限。
注:膜状水的内层所受吸力大于根的吸水力,植物根无法吸收利用,为无效
水,而它的外层所受吸力小于根的吸水力,植物可以吸收利用,但数量极为 有限。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土壤毛管水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 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
土壤吸湿水
是由土粒表面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其中最靠近土 粒表面的由范德华力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又称紧束缚水),吸 湿水的含量称为土壤吸湿量。
吸湿水: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土壤吸湿水实际上是土壤自然风干时所保持的水量,其大小
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的相对湿度。土粒愈细,比 表面积愈大,大气相对湿度愈高,则土壤吸湿水量愈大。
例2:设上例土壤容重为1.2
(三)相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m)占田间持水量(f)的
百分数。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