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部分工程概况第二部分编制说明第三部分施工总体部署第四部分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五部分工程难点施工措施第六部分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及方法第七部分确保工程进度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第八部分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九部分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十部分项目管理策划第一部分工程概况1、概况总述本工程是临沂市郯城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规模800t/d,分两期建设2台400t/d 炉排式焚烧炉和2台7.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d,年处理垃圾量为14.6万t,建设1条400t/d生活垃圾焚烧线,配置1台400t/d炉排炉式垃圾焚烧炉和1台额定7.5MW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带SNCR系统的“半干法机械旋转喷雾脱酸+干法消石灰喷射+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的组合烟气净化工艺。
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规模400t/d,预留二期扩建的场地,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0年投入使用。
占地面积:本项目用地面积6.67万m2(合100亩)。
建设单位为某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轻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1气象条件郯城县东距黄海约100km,属于东亚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季风环流控制,四季变化分明。
春季多风,温暖干燥;夏季高温,暴雨集中;秋季温凉,气爽少雨;冬季干冷,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3.2℃,月平均气温最高26.7℃(7月),最低-1.8℃(1月),年季变化差28.5℃。
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23.4℃,全年平均日照时间数2425小时,日照率为55%,日平均6.6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206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855.9mm,占全年降水量71%,3-5月份枯水期降水量141.9mm,占全年降水量17.0%。
年最大降水量1307.2mm,年最小降水量387.1mm,多年平均降水量855.9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占年频率为10%,最少风向为西北风,占年频率2%,累计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1.3m/s。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8cm,最大雪压24kg/㎡,最大冻土深28cm。
年平均蒸发量1650.4mm,蒸发量6月份为全年最大242.4mm,1月份为全年最小47.5mm。
1.2地形地貌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的冲击湖沼平原,全境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形成槽状,在北部海拔最高点为184m,西南部海拔最低点为26m,自然坡度1/2000左右。
场地所在区域地势平坦,自然标高在40.21m~41.24m。
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县境地处沂沭大断裂带中段,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新生代以来纵向上发育一系列新活动的横向断裂,将沂沫断裂带中段切割成若干小块体,并控制着臼圭纪至晚第四纪的沉积。
郯城为本段内形成的三个晚第四纪沉降中心之一,横向上基本保持地垒、地重相间的复杂格局。
该区除东北部有部分臼圭系、火山碎屑岩、砂岩分布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沉积物大面积覆盖。
沂沭断裂带总体走向15°~25°东,显示右旋转平移运动,是强震带的主控构造。
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松散沉积层。
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7m,含水层厚度8~30m之间,其颗粒结构分布大致为中砂一粗砂一砾石,粗砂占比例较大,地下水流向从北向南。
土质大致分为壤土、沙土、粘土三种,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2~16t/㎡。
郯城县大部分地区为冲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不是十分复杂。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特点、岩性、埋藏条件,将地下水主要划分为三大类型,即:松散性岩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
1.4地震条件胜利镇政府所在地以西1.5km房庄村地界内,厂址较为平坦。
郯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郯城处在大断裂带上,历史上曾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根据地震灾害预测,郯城及其周围地区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根据设防标准要求,一般建设物、构筑物按基本烈度八度设防,重要建设物、构筑物如行政指挥中心、医疗中心、供水、供电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国家规范规定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应提高设防标准。
1.5水源及排水生活用水和化水站用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市政自来水水压满足用水要求,自来水供水管线在厂区东南侧,管径为DN125,直接向厂区生活给水管道供水。
其他厂区生产用水水源为中水,主要为厂区渗滤液处理后的中水及郯城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中水,中水管道由政府接至厂区西南侧。
一期工程生产新水用水量1232m3/d(含未预见水量120m3/d),自来水用量为252m3/d,循环水量50450m3/d,回用水232m3/d,生产污水外排量423m3/d,外排至市政排水系统。
全厂采用雨污分流排放制。
场地雨水通过城市型道路路面排除雨水,经由厂区南侧排至市政排水系统。
市政排水管设置在厂区西南侧,管底标高为39.7m,管径为DN1000。
1.6电力接入系统1.6.1接入系统原则本项目一期工程拟建一台7.5MW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较小,为地区小型电厂,对主网影响不大,宜根据厂址周边电网情况就近接入,从系统稳定性及运行管理方便性的角度考虑,接入变电站应尽量选择110kV变电站。
1.6.2接入系统方案本工程以35kV电压等级并网,厂内新建35kV升压站一座,一期主变规模10MVA,35kV出线1回接上级变电所。
35kV线路配置光纤纵差保护一套作为主保护,拟采用光缆通信方式。
远动数据向主站传输采用2M专线和常规远动专用通道(即点对点方式)。
本工程35kV进线配置计量专用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电能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绕组及其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
1.7交通运输郯城县地处山东省南部,北靠临沂市,南邻江苏省新沂市,西与苍山县和江苏省邳州市接壤,东与临沭县和江苏省东海县毗连。
本项目厂址位于郯城县胜利镇胜利村及前房庄村,距离胜利镇政府所在地正西1公里,厂址南侧紧邻S352省道(郯薛线),东侧邻近S232省道西侧接近G2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方便,焚烧发电厂建设需要的设备和大宗材料可经公路方便抵达厂址。
1.8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1.8.1工厂组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设施有:综合主厂房、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综合水泵房、油库油泵房、汽车衡及控制室、综合楼、门卫室、初期雨水池以及生产水净化装置等。
1.8.2总平面布置厂区总平面布置是结合场地地形、工艺流程及物料来源方向,并结合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等现状进行,将生产辅助设施紧挨主厂房布置,生产与辅助设施之间距离较近,运输线路顺畅。
此布置为焚烧发电厂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符合各种规范要求。
为安全生产、卫生运行创造了条件。
综合主厂房属于联合生产厂房。
综合主厂房内主要设施有:卸车平台、垃圾仓、焚烧主厂房、烟气净化厂房、空气压缩站、汽机间、化学水处理室、配电室、机修间和主控楼等组成。
厂区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为西侧人流出入口和东侧物流出入口,人流与物流出入口均朝南面向S352省道,实现人、物分流,避免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影响。
人流出入口接入厂前区,大门内设有门卫室。
为方便运输,厂区物流入口处设置两台50t电子汽车衡,汽车衡控制室及门卫室合建一处,便于计量及生产管理;厂区物流出入口接入厂区垃圾运输道路。
综合主厂房布置在厂区中部,综合主厂房西侧布置综合水泵房,渗沥液处理站及其二期预留布置在厂区西北角,油库油泵房则布置在渗沥液处理站东侧。
厂区的南部为厂前区综合楼,厂前区设置景观池塘、职工娱乐休闲的花园等大面积绿地,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为企业职工生活提供方便条件,利于办公及休息,厂前区是整个厂区绿化美化的重点区域;初期雨水池布置在厂区东南角。
1.8.3竖向布置由于厂区地势平坦,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
综合主厂房室内地坪标高暂定为42.80m,厂区垃圾运输车自计量后,沿厂区最东侧高架桥直抵垃圾卸料大厅(标高暂定49.80m),高架桥标高从42.60m至49.80m;综合循环水泵房室内地坪标高暂定为42.80m,渗沥液处理站及油库油泵房室内地坪标高暂定为43.00m,汽车衡及控制室室内地坪标高暂定为42.10m,厂前区办公楼室内地坪标高为41.3m。
厂区土方工程量估算:填方量约为14万m3, 挖方量约为5万m3,需外购土方量约9万m3。
场地竖向排水方式采用暗管排水,高架桥的雨水汇集到厂区东南侧初期雨水池中,排入渗沥液处理站。
厂区其他部分雨水通过暗管直接排向市政雨水管网。
1.8.4道路及出入口厂区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为人流出入口和物流出入口,两个出入口均朝南面向S352省道。
物流出入口内主要设施有电子汽车衡、控制室。
人流出入口接入厂前区,大门内设有门卫室。
厂内道路与垃圾运输高架桥在卸车大厅入口附近形成立交, 最小净空6m。
高架引桥总长度95m,其中路面宽8.0m,引桥纵向坡度小于8%,引桥荷载标准为汽-超20级。
厂区道路采用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货运通道入口路面宽度7m,人行道宽度为1.5~2m。
厂区道路路面结构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30厚,透油层、下封层,200厚C300混凝土掺工程纤维,6%水泥稳定石屑半刚性基层200厚。
300厚石渣垫层(70%石粉30%碎石)、原土夯实。
主干道路缘最小转弯半径为12m,车间引道路缘最小转弯半径为4-6m。
围墙长度1030m,南墙采用1.80m高铁艺围栏,其他三面采用轻质切块转;大门2座,宽度分别为6m和14m的电动伸缩门。
1.8.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及工程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量表1.8.6综合管网在建、构筑物至道路之间,布置管线有生活给水管、生产回水管、生产给水管、生产排水管、生产冷却给水管、生活排水管、照明电缆、雨水管、消防给水管、渗滤液输送管、重复利用水、电力电缆、循环给水、循环回水、仪表电信电缆、柴油管沟等,依次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生产、生活消防水管环绕主厂房布置,以满足生产、生活及消防需要,照明线在道路边缘0.5m处敷设。
结合总平面及竖向设计并与绿化等统一对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使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需要。
1.8.7绿化与环境设计厂区绿化旨在净化空气、防尘、防噪、减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和影响。
为使生产厂区有一个较好的生产、工作、休息环境,对厂区进行绿化。
厂前区是工厂集中绿化的重点区域,是绿化的景观视点中心, 在该区选择对有害气体和粉尘耐性及抗性强的防污植物。
厂前区可设置水景和花坛,种植草皮及观赏树。
厂内道路两旁的绿化主要是种植行道树,宜选树干挺直,树冠大,树叶茂密,分枝点高,形态美,病虫害少的树种。
焚烧工程绿地面积13100m2,绿地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