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 小说

现代文阅读 小说

现代文阅读学案六 小说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就江苏高考《侯银匠》07年高考模拟题中大量的小说阅读,尤其是广东、山东、海南等新高考试验区的模拟试卷中,小说阅读大有超过散文之势。

一、小说考查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指向及典题示例归纳小说阅读题,命题采点大多一致,命题思路有着明显的雷同化和趋向性:1.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一是“环境”1.环境的作用⑴自然环境的作用有:⑴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⑵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⑶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⑷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⑸深化主旨⑹象征和暗示。

⑵社会环境的作用有:⑴交待时代背景;⑵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⑶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而且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还为主题服务。

2.命题指向:一般为:为什么要作环境描写;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采点,学生不怕,但基本上答不全。

3.环境类考题示例: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⑵二是“情节”1.情节的特点:可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等。

细节。

2.情节的一般作用: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无论材料的取舍,手法的运用,还是情节的设计,都是为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服务着。

3.试题指向:着重情节概括,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注意:“情节类”最容易出探究题。

4.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

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6题: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155年,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7题:作者在结尾处写道:“玛姬幻想着古时候的孩子该会多么喜欢上学,不禁羡慕着他们的快乐时光。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结尾的作用。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5.情节类探究考题示例: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

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摸《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⑶三是“人物”1.命题指向:指出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对塑造人物所起到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人物的辨析(热点);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2.表现人物的手法: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小说创作常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人物也容易出探究题。

3.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6题: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0题: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至少两方面特点。

07潮州二模《雉诱》16题: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04北京春季高考《雁阵》20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07深圳二模《一步棋》17题: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哪些弱点,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17题: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4.人物类探究题示例: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2题:作品中写了多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个形象最值得赞赏?请简要分析。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6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豪还是杰?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07宁夏《林冲见差拨》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07广州一模《蚂蚁》16题: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

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07潮州二模《雉诱》17题: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7题:有人认为老人的行为是残忍的,令人恐惧和憎恶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中老人的形象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

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⑷四是“主旨”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

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

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思想意义。

1.命题指向:或为何以此为题目,或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或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或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或小说主旨的合理性探究,或主要是对主题作辨析,或对主题作认识的生活实践拓展。

2.主旨类考题示例:07汕头一模《雪夜》17题: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5题:文章通过一个神奇荒诞的故事,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07佛山二模《海龟》19题: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5题:标题“一步棋”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各是什么?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1题:摘录文中能够揭示主题的语句,然后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1题: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答题方法总结。

⑴四级概念解题环 境: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铺垫、对人物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情 节:往往考虑从对情节本身的发展、对突出人物、对深化主题等三方面作用。

↓人 物:往往考虑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的作用。

(情节,是人物的发展史)↓主 题:往往要考虑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⑵考题例析:①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答案: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⑵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凶;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⑷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指向环境)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指向情节)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指向人物)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

(指向主题)例2: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答案:①突出了环境的美;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④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③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