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知识<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就是指凡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
社会和国家需要有一定的法则和规范来治理.当然,治理天下有两方面的“规矩”。
《史记·礼书》里说:“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用仁义来规范人心,一方面要用刑罚来惩治出轨的行为,即包括德治和法治两个方面。
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规矩,没有这些“规矩”,各种行业也就无法进行。
运动场上,长跑运动员必须听到发令枪响过之后才能起跑,如果不遵从这项“规矩”,整个比赛就乱套了;建造大厦,也要有一定之规,如必须先打好地基等等。
几年来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让我体会到:幼儿园应当坚持以师幼发展为根本;以优质的保教为中心;以科学常态化的管理为保障;以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生动有趣的活动为载体;以孩子的快乐成长为宗旨。
因此,幼儿园要想全面落实并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作根本保障。
由此可见“制度”就是人们在通常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限制、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那么,如何运用“制度”来有效地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并让教职工自觉地接受制度的约束,从而心情舒畅地去工作、学习、生活,是制度建设的一门学问,也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
下面结合我园的制度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制度建设的长效性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和事情最忌讳的就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幼儿园的制度建设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在脑海中固守着一种可怕的观念,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纸上一套、干一套;检查一套、背里一套。
于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具有严肃性,甚至形同虚设—聋子耳朵摆设。
很多制度只是短期行为,像个早产儿,天生残缺,没有一个长期的打算。
例如:开始建园,我们制定制度,总是一学期一次,往往是一种制度大家刚刚适应,然后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又要重新制定,弄得老师无所适从,意见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和行政管理层多次研究,决定把各项工作尽可能地作一个长远的打算,然后形成制度。
如果部分条款不能与时俱进或在执行过程中有明显的偏差,我们便在新的学期作简单的修正,这样既省时省力,又有延续性。
如:安全、卫生、晨检、活动、生活等制度它既是常态化的东西,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人人都知道:单位的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也是用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此,制度的建设必须要具有它的科学性。
二、在管理者的层面,经常会有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领导非常有亲合力,工作也有条不紊,成效显著;而另一种则是:民意较差,制度满墙效果不佳。
究其原因,前者可能除了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外,其次最主要的我想就是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执行的有力性在发挥作用。
而后者的直接原因,可能就是制度建设的没有章法,不具有科学性。
这说明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是工作好坏的主因。
幼儿园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好教学质量低下、教育管理粗放、行政执行力软弱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规矩”有关。
所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几千年前孟老夫子的这一经典名言,是值得我们深思,并要求能内化外延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的。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运用我园已建立的这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完善,在实践中创新,常抓不懈,公平、公正、公开地立规矩、守规矩、评规矩,为我园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为幼儿园的再创跨越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