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谈婚姻家庭暴力的一些法律救助
浅谈婚姻家庭暴力的一些法律救助
家中设置摄像录音器材以备举证呢?离婚诉讼中谁又愿意出庭 再次,对于受害人提出的可能存在家庭暴力行为的离婚诉讼,应
作证呢?仅凭受害人的伤痕无法证明确为另一方所侵害,而受害 坚决判决离婚,以免受害人在法院判决不予离婚后继续遭受对方
方的证言往往会被对方以证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为由进行抗 的侵害;最后,对于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法院不仅应该支持离婚
国妇联的大力推动下,《预防和防止家庭暴力法》的专家建议稿日 导性案例等方式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以上的做法很值
前已出炉。对于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应该离我们越来越近。
得借鉴和推广。
(二)凸显公安机关的反家庭暴力作用
(四)推动社区、妇联等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法律救助
公安机关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方面,有着其他政府部门无
关键词 家庭暴力 法律救助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059-02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
如何寻求保护,即使执法人员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可依或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 自理解不同。没有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保护应该说只是流于表
的规定大多为原则性规定且数量较少,更散布在多部法律中,可 害事实举证后,由对方承担证明其并非侵权行为人的举证责任,
操作性较差。因此建议国家对防止家庭暴力统一立法,在借鉴外 如果无法证明的,推定其为侵权行为人,降低证明标准,强化法院
国经验的同时,吸取我国部分省市实施防止家庭暴力地方法规的 调查取证和释明;二是引入人身保护裁定制度,在先期珠海市香
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 面的形式,未能体现相关规定的法律效力。虽然近年来,陆续有
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 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预防家庭暴力的法规政策,如 2000 年湖南
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一个预防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关于预防
款直至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能够对施暴人形成威吓作用并可直 的法律咨询、帮助,这种做法给予了家庭暴力受害人一个接受法
接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可由公安机构立案侦查。因此,笔者 律帮助的渠道,有利于受害人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得到法律解答
认为,公安机关在防范家庭暴力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对每 和帮助,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不过笔者认为,如果能过将这种救
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某个部门无法解决,只有各
法替代的主要作用。首先,110 作为一个深入民心的急求窗口, 个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同解决,才有可能得到改善。作为社区 是家庭暴力受害者第一时间寻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其次, 的居委会,是接触民众的第一前线,如果能够多关心有需要的家
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分布在各个居民区域,了解熟悉本辖区居民 庭,在社区提供普法宣传,定期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救助活动,给
目前国家并未有特殊的立法规范家庭暴力中的举证责任,也无特
我国现有法律只有《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殊的程序规定来处理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在查证过程主要也仅
寥寥几部法律对家庭暴力有所提及,但其中的规定均系原则性、 凭当事人自己陈述,如果只有夫妻双方,且各执一词,公安机关将
抽象性规定,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及执行力,不仅受害人不知道 很难做出判断,估计这也是公安机关不愿立案的原因之一吧。即
样调查显示,我国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 34.7%。 现实中,对于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审判机关都不能给
(三)程序的缺失和不足 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一般不为外人所知,除了家庭成
予婚姻中的受害人帮助,那原因在哪呢?
员,他人很难了解事实真相,因此也造成受害人举证困难的问题。
(一)我国对于家庭暴力的立法尚需大力完善
男方换门锁未能入内,于是报警,警方出警后对双方进行调解并 也挽救了多数家庭。但对于家庭暴力的遏制却效果越来越小,执
要求男方给钥匙女方,但并未对男方进行处理;第三次,双方深夜 法不力换来的是肆无忌惮和变本加厉。前案例就是力证,公安机
发生争执,在楼下住宅小区男方殴打女方,现场有保安等人,报警 关接警后始终是以调解方式处理,而对受害人一而再、再而三的
精华,推出一部可操作性强的防止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定 义、预防的原则、暴力的调查认定、保护的措施、施暴人承担的责
洲区人民法院试点的基础上,再指定 7 家试点法院,全面推行人 身保护令;三是试点组建家事审判合议庭;四是发布涉家暴的指
任以及各政府部门应担的职责都做出明确规定。可喜的是,在全 导性案例,在试点法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省法院将以发布指
辩。实际上,举证难是摆在受害人及司法人员面前的一道坎。 请求,还应支持赔偿请求,同时尽可能地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以形
三、家庭暴力法律救助的完善
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近期,我们看到了一些司法机关正在积极地
(一)立法根源上的完善
探索、实践,如广东高院 2010 年公布四项措施,对遏制家暴打出
守法执法,首先需要的是有法可依。现行法律关于家庭暴力 “组合拳”:一是要求法官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在受害人完成受侵
的一般情况,有利于调解制会、家庭将会更加
道、居民委员会、妇联等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能够更好的联合各 和谐。现在,妇联已经开展对妇女儿童的法律救助活动,在固定
部门处理家庭暴力;最后,公安机构代表着国家的强制力,有着罚 地点与法律工作者合作,长期给予社会大众关于家庭婚姻等方面
60
定男方构成家庭暴力,私下的理由是没有公安机关的笔录也无法 力,致使家庭暴力很难得到法院的认定,有关离婚的要求和损害
医鉴定,无法认定。此结果造成当事人多打一次离婚诉讼并得不 赔偿要求也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最终侵害人只须接受离婚的
到损害赔偿。这个案例在现今有一定的代表性,据全国妇联的抽 结果,而往往未受法律的惩处。
作者简介:陈松斐、唐晖,广东海鸿律师事务所。
59
·法律经纬·
2010 年 5 月(下)
使有他人在场,由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大部分人也不愿意 据日常生活习惯予以认定,可以带有法官主观的判断;其次,对于
出来作证,甚至是不敢出来作证。而在审判程序,举证家庭暴力 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应当适当放宽要求,由于家庭暴力属双方隐
则更为困难,首先,法律规定的是谁主张谁举证;其次,举证需要 私,很难取证,因此,可以采纳如医院诊疗凭证、报警回执等能够
证据能形成证据链;再次,证人需要亲自出庭作证;最后,手机信 证实确系被侵害的证据,而不能要求当事人承担就侵权人、侵权
息、录音等证据比较难得到法院的认可。试想,谁会在结婚后在 事实、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形成一个证据体系的高难度举证责任;
2 010 年 5 月(下)
·法律经纬·
浅谈婚姻家庭暴力的一些法律救助
陈松斐 唐 晖
摘 要 家庭暴力是家庭破裂、婚姻灭亡的主要杀手,也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大因素。不少专家学者从家庭暴力的根源、
属性等方面入手,试图解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但至今尚无解决此问题的良策。本文试从法律救助的层面提出一些思
路,共同构建幸福婚姻家庭。
庭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法律救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法律救助,存在
实践中,无论基于何种理由,司法机关都不应让家庭暴力的 着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受
受害人在诉讼时仍无法得到救济。首先,对于离婚诉讼当事人提 害人得到救助的效果,才能体现其价值!也才能构建我们和谐的
出的家庭暴力认定,应该综合各方陈述并审查相应证据,同时根 家园!
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 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2000 年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处理婚姻
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的规定,我国从法律层面第一次就家庭 关系中违法犯罪行为及财产等问题的意见》,2009 年银川市也出
暴力做出明确定义。虽然尚未以法律形式予以定义,但足以形成 台了《银川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等,但全国性的法律至
甚至未对双方及现场人员进行调查笔录,更未对男方进行处罚。 侵害人构成心理压力——下次再犯可能要麻烦了!只有制裁才
后双方因离婚提起诉讼,在女方出具报警回执以及医院病历、缴 会最大可能地遏制打人者实施家庭暴力。而法院作为权利保障
费凭证并且男方承认当时确有推打的情况下,法院最终却未能认 的最后屏障,又往往基于调解的目的或其他原因不愿认定家庭暴
一次家庭暴力的报警求助均按章开具报警回执,对当事人、在场 助推广到社区,通过与居委会的合作,开展定期、定点的法律解
人员进行笔录,对构成人体伤害的还应及进行法医鉴定;对施暴 答,会使更多的受害人得到及时、方便的法律帮助,也使更多的受
人、施暴次数建立档案资料;与街道、居委、妇联、义工等部门构建 害人第一时间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懂得如何去防范
统一认识,避免法出多门,也使执法有了统一标准。
今尚未出台,即使呼声很高的《预防和防止家庭暴力法》也仅仅是
二、有关家庭暴力现状及法律救助的不足
尚在研究。
上述司法解释颁布实施近 8 年来,是否能够依据该规定就足
(二)司法实践的不足
以认定家庭暴力呢?根据笔者的经历,仅有该定义还远远未能在
俗话说得好“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实践中,不少执法者始
一个联动机制,在当事人报警处理后由居委、妇联、义工等介入协 家庭暴力行为,懂得如何仍能维系婚姻家庭关系,以期在家庭暴
调,效果会更好;在受害人多次表示不愿对施暴人进行处罚时,可 力发生后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制止暴力再度发生。
以根据记录在档的施暴人施暴次数,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对施暴人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虽然是一个涉及社会、家庭、工作、生活、
实践中认定家庭暴力。笔者曾办理一个离婚诉讼,男女双方结婚 终认为,夫妻间的暴力是家庭内部纠纷,本着挽救一个家庭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