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总复习方老师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7 世纪中叶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4.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中的能动因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6.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提法的人是:蒙克莱田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8.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10.经济规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几个社会形态共有规律(如,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③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1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经济运动过程,具体要运用: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12.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13.在一个社会整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则是: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1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分工(一般条件);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15. 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16.商品的两种基本属性(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劳动,是历史范畴,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
17.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使用价值。
18.劳动二重性是指同一个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
20.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1.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与商品交换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2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23.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2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
2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来计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折算成倍加的简单劳动。
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9.商业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
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定期付款的保证书。
30.资本流通的公式是:G--W--G’。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离不开流通领域。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2.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劳动力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3.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即M’=m/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4.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
35.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3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弄清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38.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就其规模来讲,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9.资本的有机构成,一般用C:V 表示;生产成本:C+V。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相对人口过剩,即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的需要。
40.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信用形式,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商业信用41.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42.研究资本周转的目的: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其中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43.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和体现在劳动力形式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44.固定资本的磨损,根据其原因不同,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固定资本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随着商品的销售不断地从商品销售收入中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这种做法叫做固定资本折旧。
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值/使用年限45.年剩余价值率: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46.社会资本:又叫社会总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47.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49.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
剩余价值率=m/v;利润率=m/c+v 。
利润率 < 剩余价值率。
50.平均利润的形成的原因是:部门之间自由竞争。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51.商品的价值:生产成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52.商业利润的本质: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53.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闲置的货币资本。
54.利息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利息的本质: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5.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经营银行业务费用后形成的。
银行利润的本质: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6.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地租的本质: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5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M)=ⅡC58.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
59.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
金融寡头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此外还有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对政府施加影响。
6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
6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6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是指从上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的间隔时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是决定性阶段。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
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64.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65.按照企业财产组织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划分,企业可分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公司制典型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66.市场机制一般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机制是:价格机制。
67.市场有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公平竞争。
68.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是统一的。
69.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70.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价值总和,称为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经济指标,国民收入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基础。
71.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72.世界贸易组织: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部长会议。
73.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①重商主义;②绝对优势理论(斯密);③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④要素禀赋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74.国际收支主要支付手段是:外汇。
目前主要工业国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7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依赖,又竞争矛盾。
7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矛盾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金融领域。
其中,最突出的矛盾表现在:贸易领域。
77.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①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②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③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7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80.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8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分配方式:①按资本分配。
这是指各种投资者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投资入股等获取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②按资金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