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探究各个消化器官的特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3、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反思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制出人体消化系统图,改善消化系统图。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形成食管、胃的功能和特征,猜测小肠的作用。

教学难点:1.能用图画和文字记录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2.了解消化器官中的运动、位置、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消化器官的图像、人体半身模型、为每组准备塑料袋(1条)、
水、饼干(1份尝、1份放、A4白纸一张)
学生准备:教材上的人体轮廓图、铅笔、橡皮、课前找有关消化器官的资料。

课前谈话:
师:早上,你们吃东西了吗?都吃了些什么呢?
师:等会儿还要吃午餐。

我们每天都要吃许多的食物。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吃的食物堆起来,可以堆成山。

可是我们却没有变成像山一样的大胖子。

那么,我们吃下去食物到哪里去了?
生:被我们消化了
生:被我们排除体外了(充分讨论回答)
……
师:对呀,我们的运动所要的能量就是来自于食物,所以我们没有长成像山一样的大胖子。

一、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吧?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跟着饼干到体内进行一次短暂的旅行,看一看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

出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板书课题)。

(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1、猜测,尝试——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师:我们在旅游时,可以跟着导游走。

可是今天,我们怎样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的身体里去呢?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活动:
请同学们拿出饼干吃,再喝一口水,体会和想象吃下去的食物又去了哪里呢?生:从嘴巴进入。

(口腔)
生:直接到肚子里了。

(追问:难道嘴巴和胃靠得很近吗?)
生:还有一条道通到胃里(这叫食道。


2、建立图形概念。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饼干导游离开口腔之后经由食管去了胃里,当饼干导游进到胃里之后,我们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了,饼干导游还会带我们去什么地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猜想)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记录纸,把你体会到饼干在体内的旅行路线,画下来吧!请同学们注意:在身体轮廓图中标出饼干可能经过的主要消化器官。

生:小组画图(教师巡看)
3、比较,交流,认识,指位——理清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顺序。

1)师:看来同学们的旅行图都画好了,说说你们的想法和体会吧。

请小组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展示图片)来,你说!
生:我们小组的旅行图是这样的:食物从嘴巴进入,经过食管,到了胃,然后到了肚子,最后排除体外;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食物从嘴巴到胃,再从胃到肠子;
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其实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固定的,景点也是固定的,怎样才能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比较准确呢?请看,这是比较精确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让我们认真观察一下,找出差异。

(出示动
态消化系统FLASH,教师进行演示),说说你原来画的图和标准图差别在哪里?(从顺序,位置找出差异)。

3)教师出示人体半身模型,讲解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并说明:食物旅行的路线称为消化道,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做消化器官。

活动:请学生找找同桌的消化器官,并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

4、谁来总结一下,这次旅行,饼干导游都带我们去了哪些地方?
(板书: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三)科学探究,深化知识
1、猜测消化器官的功结构和功能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主要去了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这么多地方,那么你们想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吗?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2)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需要具有什么特征呢?
(3)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它又需要具有什么特征?
(课件出示问题)
2)、(出示人体模型)观察模型,同学们可以结合动画和人体模型,讨论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猜测食管的功能和特征
师:食物到了口腔里后经过牙齿的初步咀嚼后,那么口腔有什么作用呢?(板书:切碎)食物接下去到了哪里?
生:食物到了食道里了。

师:你觉得食道有什么作用?食管是什么样的?需要怎样的特征?
生:运送食物
生:直直的。

(比较好运送食物)
生:要粗一点,便于输运食物。

生:要管壁厚一点,防止食物触破。

(引导学生认识食管要有弹性。


生:要有水。

(黏液、口水、唾液)(引导:你认为水是从哪里来的?)
……
师:看来一条小小的食道,也有这么大的奥秘。

猜测胃的功能和特征
师:食物经过食道,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是哪了呢?
生:胃
师:胃是什么样的?需要怎样的特征?
生:胃必须像一个袋子,这样可以装下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生:胃需要有弹性,这样才能适应我们食量的大小;
……
师:食物在口腔内切碎,会经过牙齿,舌头的嚼动,食物在胃里会不会动?生:会动。

师:那同学们认为胃会怎样动?
生:慢慢地动、上下震动等(讲解科学上称胃的运动为:蠕动)
师:那么同学们想想,胃的蠕动对食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食物会磨的更小,更碎。

(补充:胃还会分泌一些胃酸来帮助我们消化)猜测小肠的功能和特征
师:通过我们刚刚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饼干在胃里变成了非常的稀薄,食物
经过胃直接下来会进入小肠?小肠有什么功能?猜测小肠有什么特征?
生:小肠细细的,弯弯的。

生:小肠会消化吸收饼干。

生:营养主要在小肠里吸收。

生:小肠也要有弹性,小肠有液体,小肠要长,要弯。

……
师:大肠有什么功能?大肠主要用来吸收一些剩余的水分,然后把残渣排除体外,因为它应该是比较粗、比较短的。

(学生总结,教师进行纠正)
2、模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三个活动:
A:用一张A4白纸卷起来,让学生观察,此时这白纸长度就是我们食管的长度。

B、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将饼干拍成小块放进袋中。

如果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
C、请5位小朋友上来手拉手,这5位小朋友的长度和我们的小肠差不多。

2)师:(出示消化系统图)请同学们看图总结一下,通过模拟活动你们知道了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生:食物在口腔内被磨碎,通过食道运输食物到胃里,胃的蠕动会使食物更小、更碎,小肠吸收食物中的营养,通过大肠把残渣排除体外(指板书: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体外)
3.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食物的消化器官,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修正我们开始在人体上的图画;
(四)拓展知识,学为己用
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食物的消化过程原来是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消化器官的功能又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各器官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消化器官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呢?
(小组讨论)
(五)总结全文
今天这次体内的旅行到此结束
五、板书设计: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口腔食管输送胃消化小肠吸收大肠吸收肛门(gā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