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下

100种中草药彩色图谱-下

100種中草藥彩色圖譜(下)雞內金的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乾燥砂囊內膜。

其他名稱雞肫內黃皮,雞肫皮,雞黃皮,雞食皮,雞合子等雞內金藥材為有規則的長橢圓形的片狀物,有明顯的波浪式皺紋,表面金黃色、黃褐色或黃綠色,老雞的雞內金則微黑。

質薄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

氣微腥,味淡微苦。

以乾燥、完整、個大、色黃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甘,平。

入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消積滯,健脾胃。

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或入丸、散。

外用:焙乾研末調敷或生貼。

植物來源為多孔蓖科真菌靈芝Ganoderma I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的子實體。

其他名稱赤芝、紅芝、木靈芝、菌靈芝、萬年蕈、靈芝草。

靈芝藥材菌蓋木栓質,腎形,紅褐、紅紫或暗紫色,具漆樣光澤,有環狀棱紋和輻射狀皺紋,大小及形態變化很大,大型個體的菌蓋為20×10cm,厚約2cm,一般個體為4×3cm,厚0.5~1cm,下麵有無數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內有4~5個,管口圓形,內壁為子實層,孢子產生於擔子頂端。

菌柄側生,極少偏生,長於菌蓋直徑,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樣光澤,堅硬。

孢子卵圓形,8~11×7cm,壁兩層,內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無色。

性味與歸經性溫,味淡。

功用主治滋補強壯。

用於健腦、消炎、利尿、益腎。

六神曲的來源為辣蓼、青蒿、杏仁等藥材加入麵粉或麩皮混和後,經發酵而成的曲劑。

其他名稱神曲六神曲藥材呈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外表土黃色,粗糙;質硬脆易斷,斷面不平,類白色,可見未被粉碎的褐色殘渣及發酵後的空洞。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

入脾、胃經。

功用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

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用法用量內服。

宜 忌脾陰虛,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婦宜少食。

其他名稱馬寶馬寶藥材圓球形、卵圓形或扁圓形,一般為直徑6-20釐米,重250-2500克。

也有小如黃豆大者,表麵粉白色、灰白色或者淡青色,有光澤,光滑或凹凸不平,質堅,重如石。

鋸開面灰白色,有同心層紋,微具玻璃樣光澤,有的可見會黑色細密紋理,中心常用金屬或者樹枝等異物。

剖開後氣臭,味淡而微鹹,嚼之可成細末。

功用主治鎮驚,化痰,清熱解毒。

用於驚癇癲狂,痰熱內盛,神志昏迷,吐血,惡瘡腫痛。

藥材來源為礦物芒硝(Mirabilite)經煮煉而得的精製結晶。

其他名稱盆消,芒消芒硝藥材為棱柱狀或長方形結晶,兩端不整齊。

無色透明。

質脆。

氣無,味苦鹹而有清涼感。

以無色透明,塊狀結晶者為佳。

易溶于水,不溶於酒精。

在空氣中易風化而表面被一層無水硫酸鈉白色粉末。

水溶液顯鈉鹽與硫酸鹽的各種特殊反應。

性味與歸經辛苦鹹,寒。

入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瀉熱,潤燥,軟堅。

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障翳,丹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外用。

宜 忌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藥材來源為礦物明礬石(Alunite),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

其他名稱石涅,礬石、羽涅,羽澤,涅石,礬石,理石,白君,明礬、雪礬、雲母礬、生礬明礬藥材為不規則的結晶體,大小不一。

無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

質硬而脆,易砸碎。

氣微,味微甜而澀。

以色白、透明、質硬而脆、無雜質者為佳。

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於酒精。

水溶液顯鋁鹽、鉀鹽與硫酸鹽的各種反應。

性味與歸經酸澀,寒,有毒。

入肺、脾、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

治癲癔,喉痹,痰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辦、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用法用量內服,外用。

牛黃的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

其他名稱犀黃,各一旺牛黃藥材膽黃:完整者呈卵形、方圓形或三角形。

表面金黃色,深淺不一,細膩而稍有光澤;有時外部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

管黃:呈管狀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橫曲紋。

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紋及小突起。

性味與歸經苦甘,涼。

入心、肝經。

功用主治清心,化痰,利膽,鎮驚。

治熱病神昏、譫語,癲癔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牙疳,喉腫,口舌生瘡,癰疽,疔毒。

用法用量內服,外用。

宜 忌孕婦慎服。

草藥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單一。

掌狀複葉輪生莖端。

一年生為1片三出複葉。

二年生有1片五出複葉,以後每年遞增1片。

4-6年生有3-5片五出複葉,果扁球形,熟時鮮紅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人參生於深山陰濕林下。

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

多栽培。

採制栽種5-6年後,於秋季採挖(園參),洗淨曬乾。

稱生曬參;鮮根以針紮孔,用糖水浸後曬乾,稱糖參;鮮根蒸透後烘乾或曬乾,稱紅參。

野生人參根經曬乾,稱生曬山參。

人參的性狀生曬參根圓錐形,長6-9cm,直徑1-2cm,上端有根莖(蘆頭),具碗狀莖根(蘆碗)4-6個,下部分出2-4支根,長8-12cm。

表面淡黃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細橫紋,主根橫紋細密斷續成環。

支根有橫長皮孔。

微具特異香氣,味微甜、苦。

化學成分根含多種人參皂甙(ginsehoside),如人參皂甙Ra1、.Ra2、Rb2、Rb3、Rc、Rd、Re、Rf、Rg1、Rg2、Rh、Ro。

性 味性溫,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

津傷口渴。

其他名稱松香松香的藥材呈不規則半透明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淡黃色,常有一層黃白色霜粉,常溫時質堅而脆,容易破碎,端面光亮,似玻璃狀。

具有松節油香氣味苦。

加熱則軟化,然後熔化。

燃燒時產生棕色濃煙。

功用主治燥濕祛風,生肌止痛。

用於風濕痹痛;外治癰,疥癬,濕瘡,金瘡出血。

五倍子的來源為倍蚜科昆蟲角倍蚜在其寄主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 R.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punjabensis Stew.var. sinica(Diels) Rehd,et Wils.等樹上形成的蟲癭。

其他名稱文蛤,百蟲倉,木附子五倍子藥材角倍:呈不規則的囊狀或菱角狀,有若干瘤狀突起或角狀分枝,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軟滑的絨毛,質堅脆,中空,破碎後可見黑褐色倍蚜的心肝體及白色外皮和粉狀排泄物。

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酸,平。

入肺、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止血,解毒,治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脫肛,自汗,盜汗,遺精,便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腫毒,瘡癤,睫毛倒卷。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或入丸、散。

外用:煎湯熏洗、研末撒或調敷。

宜 忌外感風寒或肺有實熱之咳嗽及積滯未清之瀉痢忌服。

老鸛草本品為牛兒苗科植物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或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的乾燥地上部分,前者習稱“長嘴老鸛草",後者習稱“短嘴老鸛草",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捆成把,曬乾。

【性狀】長嘴老鸛草莖長30~50cm,直徑0.3~0.7cm,多分枝,節膨大;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有縱溝紋及稀疏茸毛;質脆,斷面黃白色,有的中空。

葉對生,具細長葉柄;葉片捲曲皺縮,質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線形。

果實長圓形,長0.5~1cm,宿存花柱長2.5~4cm,形似鸛喙,有的裂成5瓣,呈螺旋形捲曲。

無臭,味淡。

短嘴老鸛草莖較細,略短。

葉片圓形,3或5深裂,裂片較寬,邊緣具缺刻。

果實球形,長0.3~0.5cm。

花柱長1~1.5cm,有的5裂向上捲曲呈傘形。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

歸肝、腎、脾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濕,通經路,止瀉痢。

用於風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木蝴蝶本品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 的乾燥成熟種子。

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曝曬至果實開裂,取出種子,曬乾。

【性狀】本品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

長5~8cm,寬3.5~4.5cm。

表面淺黃白色,翅半透明,有絹絲樣光澤,上有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

體輕,剝去種皮,可見一層薄膜狀的胚乳緊裹於子葉之外。

子葉2,蝶形,黃綠色或黃色,長徑1~1.5cm。

無臭,味微苦。

【性味與歸經】苦、甘,涼。

歸肺、肝、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用於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木賊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Equisetum hiemale L. 的乾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

【性狀】本品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0.2~0.7cm。

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棱,棱上有多數細小光膏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cm,節上著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

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

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

歸肺、肝經。

【功能與主治】散風熱,退目翳。

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

【貯藏】置乾燥處。

木香本品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乾燥根。

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及鬚根,切段,大的再縱部成瓣,乾燥後撞去粗皮。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或半圓柱形,長5~10cm,直徑0.5~5cm。

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有明顯的皺紋、縱溝及側根痕。

質堅,不易折斷,斷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力灰黃色或淺棕黃色,形成層環棕色,有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

氣香特異,味微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

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

【功能與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煨木香實腸止瀉。

用於泄瀉腹痛。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

馬錢子本品為馬錢科植物馬錢Strychnos nux-vomica L. 或雲南馬錢Strychnos pierriana A. W. Hill的乾燥成熟種子。

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乾。

【性狀】馬錢呈鈕扣狀圓板形,直徑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有絲樣光澤。

邊緣稍隆起,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

質堅硬,平行剖面可見淡黃白色胚乳,角質狀,子葉心形,葉脈5~7條。

無臭,味極苦。

雲南馬錢呈扁橢圓形或扁圓形,邊緣較薄而微翹,子葉卵形,葉脈3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