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研究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研究

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研究解晓虎(摘要,引言,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郑自泽(基于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及GE案例分析)贾玄彬(PPT制作及PPT展示)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5级研究生摘要:当前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受到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制造业服务化基本内涵,分析国内外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互联网+制造业服务化”这一新的模式,将互联网渗入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极大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并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最后以GE公司为例,分析阐述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实施。

关键字:制造业服务化;互联网+;GE;工业互联网;Predix云平台0引言随着制造业与先进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融合,围绕制造业的专业服务性活动相继展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和手段,使得产业模式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和“服务型生产”改变。

服务化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主要增值点,是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制造企业走向高端的战略必争领域。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新型发展,建立高度灵活的产品研制与服务模式。

不仅将各种先进技术迅速渗透到制造业,还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结合,正催生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1制造业服务化1.1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资产数量。

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

简单地说,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并且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

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

物品—服务包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

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

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目光聚焦于“作为制造业投入的服务”,另一种则关注“作为制造业产出的服务”。

“作为制造业投入的服务”,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服务,包括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金融等等,它们是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本来,设计、会计之类都是企业自己配套的内部服务,后来为降低成本等,许多企业转而寻求服务外包。

这就逐渐催生出了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

“作为制造业产出的服务”,则是在产品基础上衍生出的服务,制造商不仅提供产品或“产品+附加服务”,而且提供一揽子的“产品—服务包”,角色由产品提供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比较两者,生产性服务业解构了制造业原来的价值链,制造商通过服务外包改变了价值增值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商业模式;而基于产品的衍生服务则实现了价值链的延伸,将服务作为更重要的产出,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业的客户导向,在深层次上改变了商业运营模式。

因此,真正意义的“制造业服务化”应该特指后者。

例如,富士施乐公司提供的“文件管理”就是基于办公产品的服务整合。

1.2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我国当今的产业体系,由于对开发核心技术投入不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较少,难以提供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

而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迫切,部分领军企业和领先企业开始逐渐尝试从过去片面注重生产环节向生产与服务环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同时加上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部分制造企业也开始向服务转型,制造业服务化呈现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家电、汽车、通讯设备制造、IT业、机械制造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化。

2010年海尔提出将逐渐淡出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主要做好研发和渠道服务。

联想也正在谋求向服务化转型。

陕西鼓风集团已发展成为冶金、石化、煤化工、电力、环保等行业提供大型动力装备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集成商和系统服务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一个标杆。

但总体而言,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出口导向型越高的制造业行业,由于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层次较低,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仍然很大,往往不倾向于通过服务化来提高增加值水平。

一般加工制造占较大比重,服务化刚起步,只有在制造中积极融入服务,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才能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实现更高的附加值。

1.3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经济服务化过程中,制造业率先实现服务化,成为整体经济服务化的产业支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由分工、分化到融合渗透,服务化由此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与升级的基本趋势。

从国际制造业发展来看,耐克、米其林轮胎等企业,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从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品牌维护、客户管理和流程控制等,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抢占经济制高点,掀起再工业化浪潮,重新审视制造业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制造业再次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芬兰在2005年就先后部署创新制造,创新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等三项工作计划;欧盟把发展“高附加值的欧洲制造”和“知识为基础的工厂”放在制造业创新的突出位置;日本重点营造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行业标准;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更是把制造业服务化为核心战略。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更快。

根据调查公司AndyNeely的数据,美国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近60%,而一般发展中国家这一数据不到10%。

2.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2.1“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一个工业产品的全部附加值中,单纯的制造环节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研发,设计,销售,售后产品维护等服务占附加值的绝大部分。

现代企业已经一个又一个地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制造业服务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避免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下风。

然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的加快。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够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2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分析2.2.1依托互联网提高服务性要素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约束,使各方的优势资源得以聚集和整合,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

在此平台,各方资源取长补短,各种信息互通有无,使服务性要素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贸易物流、金融担保、检测认证等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生产要素的比重不断降低,以此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制造业企业能够实现便捷的电子商务和精准的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

2.2.2依托互联网实现个性化服务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每一个个体对产品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传统的基于产品的生产模式注定了产品千篇一律,无法解决个体之间需求的差异。

“互联网+”使得制造业企业能够直接面向客户,生产模式实现从基于产品到基于客户需求的转变,企业价值链主导权从生产商,流通商转到消费者手中,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实现产品的柔性化生产,能根据客户的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白色家电领导品牌海尔集团通过云中心进行客户大数据分析,设计生产多种形式,功能各异的电冰箱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群,实现电冰箱为个体的量身打造,提升它在冰箱行业的竞争力,使其始终稳居冰箱行业龙头的位置。

2.2.3依托互联网提高产品附加服务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多元化服务,从研发,设计,生成到售后的各个环节来实现产品的增值。

由于大规模加工制造和工艺的成熟,工业制品的大规模,大批量生成越来越容易,产品同质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拉近与终端客户之间的距离,寻求基于产品功能的增值服务,提升产品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形成有别于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海尔主导开发的智能家电创新技术,内置自动售后服务、智控食材管理、远程安防监控、物联网自动控制等互联网功能,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拓展了产品盈利空间。

2.2.4依托互联网创新产品营销模式21世纪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极具发展潜力并有别于传统营销手段的新型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子商务也逐渐向制造业拓展,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金融租赁平台等拓展和转型。

例如世界知名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的全球零配件多级供应网络,能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使用培训和维修保养等服务,大大提升其竞争力。

此外,依托互联网还能开展远程运维,监控服务、发展平台化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实现服务型战略转型。

借助“互联网+”契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升级,使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3.通用电气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化转型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服务化道路上,不得不提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化转型。

GE在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描绘出一个由机器、设备、机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层面将工业与大数据数字分析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远景。

这与工业4.0相比,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大数据等对于工业领域服务方式的颠覆。

GE在其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道路上的成功离不开其主要的四大决策。

3.1提升工业领域的软件服务能力GE接连投资云平台公司,以此奠定其“工业互联网”的美好蓝图的基础。

GE在2013年以1.05美元注资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有丰富经验的Pivotal公司,用以联合开发部署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为自身提供数据服务。

2014年,GE又收购了温哥华的网络安全公司Wurldtech,致力于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关键工业领域主要基础设施并推进网络安全的能力。

同时为了支持企业的庞大数据服务,GE早在2011年就在硅谷建立起自己的软件研发数据中心。

3.2创建工业云平台GE凭借其强大的业务整合能力,通过对科技公司的收购和自主研发,实现其自身技术的快速发展,仅三年时间就推出了专为工业数据分析的云服务——Predix云。

Predix云能将各种工业资产设备和供应商连接并接入云端,让各类用户在安全的环境快速获取,分析海量高速运行的工业数据,在未来GE欲将其打造成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