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们有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读书方法总结为“六怎样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孟利红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书的习惯,那可真叫终身受益。
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所以说,从小应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下来我发现个别学生不爱读书,课堂上老师给时间读这类学生不是看着别人读就是发愣,连嘴也不张,集体检查朗读时这类学生不看书张着嘴随声附和,单独检查朗读时却不会读,尽管我时常督促着也未见好效果。
这种现象是我很无奈,后来我翻阅了一些教学杂志,也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
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父母要是喜欢看书,孩子两三岁就拿着书。
虽然方向都拿倒了,他也拿着书,他要模仿。
我从电视中看到鲁豫与童话大师郑渊洁谈话,郑说,要培养孩子爱读书,做父母的哪怕不喜欢看书,你每天要看书报,哪怕是装模作样。
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受到熏陶,才会爱上书,才会爱看书,与书交朋友。
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家里什么地方都要有书,你家的厕所里面也有书,有一本小画册,有一本什么小杂志之类的好看的,就是孩子床头边啊,什么桌子上啊,沙发边啊,都要有书。
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书,讨论读书的体会心得,影响孩子,这个是潜移默化的,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读书不像上课一样有计划,他往往是很偶然的状态下拿到这本书,突然兴趣所致,拿到那本书了。
双休日,可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在书店里呆上半天,就在那里看书。
根据孩子的年龄提供不同的书,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专家人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标有拼音。
这样的书,情节简单,还有幽默童话,生活故事,卡通,动画片。
这比较适合一二年纪。
小学三四年级,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有趣的,像科学童话与故事,伟人故事与历史,还有儿童报刊。
小学五六年纪,可以读一些漫画,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小说故事,少儿的百科全书等等。
在小学什么方法读书最合适呢?就是让孩子朗读,用朱熹的话来说叫读书。
什么叫读书呢?那就是大声的朗读,而且要求不可误一字,不可读错一个字,不可读倒一个字,不可读少一个字,不可读多一个字。
这对孩子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做父母你得很有兴趣听孩子读。
朗读,这有助于孩子体会树种的这种奥妙,你可以和孩子轮流读。
我想这样家庭也会其乐融融。
孩子虽然理解力低,但记忆力强,还可以让他们背一些唐诗宋词,孩子不懂的东西背下来也有用。
虽然一时不太理解,但他大脑里有储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理解。
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总之,如果小学阶段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有享受不完的利息。
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一、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②一边读一边想;③认真做读书笔记;④经常使用工具书。
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有:①勤于积累写作素材;②勤于思考,勤于动笔;③重视修改;④认真书写。
其次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
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
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
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
第四,教给方法。
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比如,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读书笔记有几种,每种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作用;其次要教给学生各种写法。
二、要靠反复的严格训练。
叶圣陶先生讲:“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这就是说,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靠阅读实践中的反复严格训练形成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由教师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或让爱读书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经常组织开展多读书、争先进活动,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风气,久而久之,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
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同时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子读书。
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边读一边想的机会,多进行独立阅读。
凡是学生能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常言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培养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
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
经常使用工具书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也要坚持反复训练。
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预习要求必须使用工具书。
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查字词,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
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
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可让学生进行描写内心活动的练习。
学习《草原》一课,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
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其次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生活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才能生巧。
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重视修改也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好文章都是作者反复修改过的,小学生学写作更要重视修改,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要反复看,反复读,仔细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
认真书写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中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教师要从严要求,错别字要改,潦草的字要重写,书写整洁的要大力表扬,书写差的要严肃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形成认真书写光荣,不认真书写可耻的风气。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我的答案:C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X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我的答案:A《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我的答案:D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我的答案:A“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我的答案:D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我的答案:D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说? C、道路√我的答案:B《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言语? C、发号施令? D、言传身教我的答案:C“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 A、知识? B、知道? C、了解? D、智慧我的答案:D“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 A、满? B、充盈? D、尽我的答案:D《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