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ppt


解题指导: 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有关人物的考题,大致有如 下两种表述形式。一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二是分 析指出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如何分析人物,我 们可以通过文中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等的重点语句,分析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阅读启示题
示例:(2013广东省)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 给你的启示。 答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 败俱伤。 解题指导: 解答阅读启示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紧扣原文。在准确、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主旨、情 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2)从题目或文中议论抒情句得出。如果阅读的选文有题目, 要认真分析题目,往往题目就包含着重要信息。 (3)联系实际。谈感悟启示一定要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才 能言之有理有据。
你们来做做 。。。。。。
中考模拟演练
【第一类:机智断案】 张咏①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②,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 “夫暴卒。 ”乃付吏穷治。吏往熟 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③妻能悉以告咏。 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 市。 【注释】①张咏:字复之,号“乖崖” 。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②委巷:偏僻小巷。③矜:夸耀。 1.先解释选项左边加点字词的意思,再选出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夫暴卒 . C.悉 以告咏 . /卒 之为众人 . /悉 如外人 . B.略 不见其要害 . D.亦用此谋 . )
内容分析题 示例:(2014广东省)结合选文,分析 “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 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 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 (祁)午”]。
①提取法
将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摘取 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解 题 指 导
文言句子翻译题
示例:(2013 广东省)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分析: 年份 考查内容 译文
2013
两者不肯相舍,渔 者得而并擒之。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 (一个)打鱼人把它们 一起捉住了。
解题指导:(与课内文言文的文言翻译题一样) 翻译的原则:逐字对译,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五字法”,即:留、补、调、 换、删。(详见第一讲中的“五字法”
分析:
年份 考查内容 词类 词义 与相关课文链接 2013 (1)赵且 伐燕 实词 (1)将要 (1)年且 九十(《愚 . . 实词 (2) 使 „ „ 公移山》) (2)以弊 大众 . 劳苦(贫困) (2)今天下三分, 益 州疲弊 ( 《出师表》 ) .
解题指导:注意把初中阶段的文言课文中的通 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等内 容积累好。
实词 国 C. 诸侯国,国家/国 实词 闻 都 D. 听说/出名
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
代入法
排除法
词性法
把原句中该词语的 意思代入另一个搭 配句中,看是否解 释得通
根据记背分析比 较,排除异类选项
根据两个词语在句 子中的词性 ,判断 异同
词语解释题
示例:(2013 广东省)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赵且 伐燕 (2)以弊 大众 . .
第二讲
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考查特点:
(1)从考点来看,主要有下列考点:①词语 理解,②文言翻译或断句,③内容分析,④人 物评价,⑤阅读启示。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 即“知识勾连”。 (3)从选材来看,多为短小精悍、生动的文 言文,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性,内容多 数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劝谏讽喻、聪明机 智、世态人情、人物春秋、美德佳行等。
题型攻略
1.文言词汇选择题; 2.词语解释题; 3.文言句子翻译题; 4.文言断句题; 5.内容分析题; 6.人物评价题; 7.阅读启示题。
文言词汇选择题
示例:(2014 广东省)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 (3 分) A.其谁可而为 之/或异二者之为 . . B.解狐非子 之仇邪/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C.国 无尉/去国 怀乡 . . D.孔子闻 之曰/不求闻 达于诸侯 . .
文言断句题
示例:(2014广东省)用三条“/”给文中画 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文言断句题的规律
①理解文意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 句的先决条件 ②借助标志词断句文言文常用“曰”、“云”、“言” 为标志,作出判断
③借助 文言 虚词 断句
“善哉”、“夫”、“盖”、“其”、“然”、“则”、 句首发语词:
句尾语气词:“者”、“也”、“欤”、“哉”、“乎”、“耳”、
疑问语气词: “何”、“孰”、“孰与”、“何如”、“
④借助语法结构断句如:“„„者,„„也”、“不 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等
分析: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义 答案:B
《祁黄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 去私》 同的一项是( ) (3 分) 之/或异二者之为 (2014) A.其谁可而为 . .
实词 为 A. 任用/行为
B.解狐非子 之仇邪/子 之不知鱼之 实词 子 B. 你 . . 乐全矣 C.国 无尉/去国 怀乡 . . D.孔子闻 之曰/不求闻 达于诸侯 . .
②组合法
先概括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 然后再进行组合。
③自写法
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概括。
人物评价题
示例: (2010 广东省)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 要特点。 (1)盗贼: (2)于成龙:
答案:(1)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2)于成龙:破案 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