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处理案例分析

污水处理案例分析

污水处理案例分析
近期,我们收集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客户项目案例,我们认真将这些案例收集整理,并针对每个项目作出分析后提出解决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交流。

案例一: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启动案例分析
项目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
项目情况:
1)工艺流程:原水→沉淀池→厌氧池(1.17m³)→好氧池(3.3m³)→反硝化滤池(0.7m³)→硝化滤池(0.7m³)→出水。

2)日处理量:5m³/d.
3)厌氧池,好氧池内均有填料
4)出水要达到一级A标准
5)出水氨氮:70mg/L;出水总氮80mg/L
项目问题:
1)出水氨氮、总氮偏高。

2)进水浓度未知,不利于判断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
3)进水流量较小,进水流速不易控制。

项目分析:
1)出水氨氮处于较高浓度。

从经验上判断,生活废水的氨氮也处于30~100mg/L,可以初步判断目前系统尚无硝化反应。

2)从好氧池挂膜情况,系统培养时长,好氧池内PH范围及变化来判断影响硝化系统的原因
3)等硝化系统完善后,反硝化系统即可慢慢形成。

4)反硝化滤池处于后端,会出现碳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且补充碳源量又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出水COD也将不达标。

项目建议
1)可通过补充硝化菌来快速启动系统的硝化作用,并同时控制好好氧池COD及PH。

好氧池COD不易超过500mg/L,PH不能低于7,PH
控制在7.5~8。

2)出水要求达到一级A的标准,且该系统为生物膜法,对于SS的去除效果一般,对于总磷基本无去除效果,建议增设MBR及除磷系统。

3)等硝化反应正常,氨氮处于较低浓度,在反硝化滤池投加反硝化菌种,并控制好进入反硝化滤池的C/N比即可解决总氮问题。

4)增设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在厌氧池进行脱氮的主要过程。

案例二:食品废水COD超标案例分析
项目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
项目情况:
1)工艺流程:原水→气浮机→水解酸化池(15m³)→好氧池(10m³)→沉淀池→出水
2)日处理量20m³/d.
3)生化池内均有弹性填料
4)出水COD:556 mg/L,需要降解到500 mg/L以下。

项目问题:
a)原水PH值5.6,偏酸性
b)好氧池曝气头损坏一个,溶解氧偏低,填料上面的生物膜发黑,脱落
项目分析:
a) 原水PH值偏酸性,PH值低于6,不利于微生物细菌的生长繁殖。

b) 曝气头损坏一个,会导致好氧池DO(溶解氧)偏低,DO偏低,会影响到好氧池内好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项目建议:
a) 在水解酸化池之前增加调节PH值的机器,调节PH值,。

b) 修复好氧池损坏的曝气头,或者更改曝气方式,保持好氧池的溶解氧维持在2-4mg/l。

c) 好氧池补充甘度复合菌种5kg,降解COD的同时,改善填料挂膜质量。

案例三:江苏某材料厂污水系统改造项目分析
项目地点: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
项目情况:
1)日处理量:60-80吨
2)工艺流程为:水解酸化→缺氧池→好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

该厂废水含有部分酸性物质,导致进水碱度严重不足。

系统正在改造过程中,导致进水量较少或没有, COD降到200mg/L以下,氨氮降到20mg/L以下。

项目分析:
1)进水PH较低。

2)生化系统由于改造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生化系统需重新启动。

项目建议:
1)原水的PH较低,需在调节池调节好PH后进入生化系统,控制好进水Ph在7~8之间。

2)通过投加菌种为系统接种微生物,并投加大量营养(包括C、N、P),让大量微生物在生物填料上繁殖,从而形成生物膜。

3)若好氧池及缺氧池无生物填料,需投加污泥和菌种来快速启动系统,且缺氧池需有搅拌(水利或机械搅拌)。

案例四:昆山市某电镀废水厂总氮不达标项目分析
项目地点:江苏省昆山开发区
项目情况:
1)日处理量:1000-1500吨。

2)工艺流程为: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

3)生化系统中污泥较低,出水总氮不稳定,需要总氮稳定在10mg/L 以下。

项目分析:
1)由于进水COD很低,生化系统污泥难以增加,导致系统中生物量有限。

2)C/N比不协调,反硝化所需碳源不足。

3)好氧池溶解氧不好控制,导致伴随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进而出现厌氧池溶解氧过高,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项目建议:
1)从市政污水厂或同行业污水厂拉污泥投加在系统中,增加系统的
污泥量,SV30控制在30%即可,不易太多或太少。

2)在厌氧池增加碳源投加的自动加药系统,或人工每日多次投加碳源(碳源用量按进水C/N=7:1~10:1补充)。

3)好氧池控制好出水段溶解氧,不易大于2mg/L,可通过间歇曝气的方式来减少曝气量。

甘度 | 做好菌种做好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