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文化来促进学校管理发展

用文化来促进学校管理发展

用文化来促进学校管理的发展
学校管理依赖于制度,这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普遍共识。

而制度本身需要有文化的品质,这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没有文化品质的制度,不仅不能有效地营造和维护学校的发展,相反还可能成为损害和破坏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管理所起的作用
1.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具有统率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如果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理念,全校师生就会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总之,学校文化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会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之中。

2.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有着规范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制度的建设贯穿于学校的整个管理之中。

学校经过师生的长期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它可以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办事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如果学校缺乏制度建设,学校就会杂乱无章,遇事找不到负责人。

学校的制度不是单纯去约束师生的行为。

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订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所以也才能完全被全校师生多遵守。

3.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起着熔炉作用
传统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校文化如果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

师生会自动地,不假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

学校文化像一块学校的吸铁石,把师生员工吸附在一起。

学校文化又如一个大熔炉,如果学校里来了一位新成员,他立即就会熔化在这个文化传统之中。

二、学校文化的建设影响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式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国家政策法规及社会道德在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的学校管理风格,是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能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核心价值。

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1.要强调管理目标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的关键在于对管理目标的深度把握。

一切管理制度、管理行为的根本指向,都应该是唤醒教师和学生内在的创造激情,而让师生体验成功是唤醒激情的根本途径。

当然,倡导目标管理的人们,往往理想化地认为预设目标就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发展激情,却没有想到在目标缺乏文化品位的时候,预设目标也许会成为汇聚怨愤戾气的沼泽。

在这里,管理目标文化的价值引领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只有当管理者摆脱“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树立榜样”等功利化的“目标”,摆脱“功劳是大
家的,荣誉是领导的”、“与民争利”等狭隘鄙陋的思想观念,代之以相互尊重,相携成长,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目标理念时,学校和师生才能和谐发展。

2.要突出人文管理
强调了管理的目标文化是不够的,最高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

因此在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制度的精细与完善,还要注重人的丰富与完善;不仅要注重管理的结果和效益,还要关注、呵护和发展管理过程中的人。

总之,学校管理应极力做到既见措施又见人,既见制度又见文化。

“制度”与“文化”也许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两难问题。

在经营学校的制度文化时,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使刚性的制度闪耀人文的光辉。

在课程管理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变强制为亲近、变指令为自主、变督导为研讨、变定量为定性,注重引导教师自主实践,自我成长。

3.要追求创新管理
学校管理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新观念、新潮流。

我们建立了“重实绩更重发展、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教书更重育人、重规范更重创新、重竞争更重协作”的多样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努力把新课程赋予课程的权利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我们改变过去按照条条框框逐项打分的做法,在定量的基础上注重定性。

引导教师从规范走向自主,从执行走向创生,从制度走向智慧。

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校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以文化来促进管理的发展,在管理中不断建设新的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
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文化的生成、积淀和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在管理的发展中发掘、总结。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湖南:岳麓书社,2002.
[2]李政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应是“文化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3.
[3]格尔茨.深描:迈向文化的阐释理论,1999.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张集实验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