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5分)一、根据平日学习积累,完成1—8小题(2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阻遏(è) 寒噤(jìn) 仄歪(zè) 造诣(zhǐ)B.拂晓(fú) 接济(jǐ) 地窖(yáo) 愧怍(zuò)C.骇人(hè)赃物(zāng) 箱箧(jiá) 戍守(shù)D.淤泥 (yū) 舀水(yǎo) 溃退(kuì) 横渡(hé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高屋建邻锐不可当弃城逃窜触目伤怀B.名副其实张皇失措情郁于中震惊世界C.猝然昏厥淡然无存响彻云霄缭绕不决D.从容不迫富丽堂煌血腥悲剧阴森黑暗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学校门口有一个专卖汽水和饮料的小摊。

B.参加这次汇演的大多是地方戏和京剧。

C.我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是错的。

D.前面河堤上开过来的车,惊慌了马群里的枣红马。

4.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2分)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D.《核舟记》——张潮——《虞初新志》5. 请在横线上写出三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3分)(1)(2)(3)6.默写填空。

(10分)(1)《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3),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4),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5)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6)《爱莲说》中表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

(7),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

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

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2分)( )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共45分)二、阅读《黄鹤楼》,完成9--10小题。

(4分)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1分)10.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小题。

(12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体属于_______散文;这段文字中,人物是__________ 。

(4分)12.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13.文中记叙了父亲的三句话,在表达上起的作用是( ) (2分)A.衬托B.画龙点睛C.渲染气势D.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14.“我的眼泪又来了”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这泪水前者是_______之泪,后者是___________之泪,其作用是。

(4分) 四、阅读《老屋》,完成15—18小题。

(11分)老屋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

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

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

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

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

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

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

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⑥老屋是心的归宿。

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

【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

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

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

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

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

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

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⑾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

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

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⑿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

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⒀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5.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16.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17.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⑦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8.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2分)五、阅读文言文,完成19—24小题。

(18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0.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2分)21.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分)22. 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23. 甲文作者陶渊明是_____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2分)24. 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