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期中测试题一、基础题(24分)1、根据课文默写或填空(10分)(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波撼岳阳城。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5)《望岳》中最能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和超凡抱负,揭示人生哲理的两句是:,。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
(4分)①发高烧和打hán jìn()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停下来。
②我似乎遇到了一个pīlì( ),全体都震悚起来。
③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4虽然这些都很wēi bùzúdào(),但他做得很认真。
的一项是()(3分)3、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A.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把后半句改为“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B.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把“毕业”改为“中考”)C.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
(“然而”改为“因此”)D.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避免强征强拆行为不再发生。
(去掉“不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5、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构成排比。
(4分)例: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零,那它永远不能盛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6分)(一)《桃花源记》节选(10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选择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3分)A、停数日,辞去./有孙母未去.。
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
D、问所从来。
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8、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二)郭猫儿(9分)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
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葬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一友挟.猫儿同至寓()(2)其子遂缚.一猪()10.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B.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C.等到那晚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D.那个晚上酒过三巡后,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演奏薄技以助兴,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
11.用四字短语概括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主要通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郭猫儿技艺的精湛?(3分)(三)你的体重,它们决定林恩(10分)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
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就会越胖。
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第四个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
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在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③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并存储脂肪,换言之,它们能够调节人的体重。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或苗条的关键。
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④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
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茵类群数量比拟杆菌要高得多。
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
人体内的茵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其中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厚壁类群和拟杆菌。
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它们在向人体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
⑤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
“享用”西式大餐后的小老鼠们往往体重增加: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而另一组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拟杆菌较多,这些小老鼠大多体重下降。
⑥目前还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之间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的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
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
以小老鼠为例,把长期食用低脂的小老鼠食谱变成高脂的西式饮食,那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厚壁菌数量会大幅增加。
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厚壁菌对肠道吸收的影响往往被科研人员所忽视。
⑦这个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最终对茵类进行标示,从而撰写出影响身体肥瘦类型的肠道菌类食谱。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所摄取的卡路里进行检测或控制。
(摘自《青年丈摘》2010年第8期,有改动)1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导致人体肥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人就容易肥胖。
B.肠道微生物的种类趋于平衡状态时,人就容易肥胖。
C.人体内的厚壁菌类群数量比拟杆菌高得多时,人就容易肥胖。
D.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若长时间食用,人就容易肥胖。
13.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A.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B.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并存储脂肪。
C.实验表明,体重增加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
体重下降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D.研究结果已经能够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14.体重超标的人想要减肥应该怎么样去做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烧炭工和绅士(17分)(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1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