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山县情介绍

鲁山县情介绍

鲁山县情介绍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淮河流域沙河上游,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街道),559个行政村,人口92万,耕地49万亩,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新十年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鲁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古称鲁阳,汉代设郡,唐时称鲁山至今。

这里是世界刘姓发源地、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故里,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的故土,现代诗人徐玉诺的故乡。

境内有汉代名将张良、萧何、韩信的练兵屯兵场,有楚长城、汉代冶铁遗址、唐宋段店瓷窑遗址、古琴台遗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元次山碑等。

鲁山是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就创建了党组织,1929年建立了中共鲁山特别党支部,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鲁山熊背、团城等乡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省军区及河南人民抗日军在鲁山开辟抗日根据地,皮定均等抗日名将曾在鲁山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共河南省委前身)先后在鲁山建立。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鲁山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
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884mm。

境内有大型水库2座、中小水库35座,水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2.3%,西部深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常见的野生动植物有2500余种,食用菌、核桃、柿子、板栗、猕猴桃等传统山果及中华寿桃、凯特杏等名优水果产量居省内前列,柞蚕丝、张良姜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

地处平顶山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充足。

矿产资源有煤、铜、铁、石膏、石墨、铝矾土、大理石、花岗岩等7大类40多种。

鲁山山川秀美,景色怡人。

境内有旅游资源单体2378个,占河南省的6%,占平顶山市的56.6%,现有旅游景区11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尧山大佛景区)、国家4A级景区1家(画眉谷景区)、国家3A级景区5家(昭平湖景区、秘洞景区、尧山大峡谷漂流、好运谷、龙谭峡),国家2A级景区1家(林丰庄园),国家4星级酒店2家(玉京温泉酒店、皇姑浴温泉国际酒店)。

境内有世界第一高208米的铜铸立佛,总重116吨的世界第一大世纪吉祥钟,大佛大钟均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有绵延百里的上汤、中汤、下汤、温汤、神汤五大温泉群,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飞机储存中心,以及地下军事指挥中心、邓小平豫西革命纪念馆等历史文化遗存,已形成了“拜大佛、游尧山、浴温泉”三大旅游品牌,是游览观光、休闲沐浴、度假疗养的理想去处。

鲁山区位适中,交通便利。

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
南阳、漯河、许昌6市的辐射交汇地带,焦枝铁路,郑尧、二广高速公路,311、207两条国道及3条省道贯穿县境,使鲁山处于6个中心城市的90分钟交通圈内,形成了辐射中原、通达全国的交通区位优势。

近年来,鲁山县深入推进“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战略,实施“四大提速工程”,强化“三项根本保障”,攻坚克难,拼搏奋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鲁阳发电、汇源化工、方圆炭素、迷王制衣、润鑫棉纺等企业为龙头,以电力、化工、建材、纺织、服装加工等为主要产业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以食用菌种植、林果、畜牧养殖、绢花、腰带、雨搭等为主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以生态观光、佛教感悟、休闲度假、沐浴疗养、寻根拜祖、军事探秘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鲁山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县”以及“河南省文明县城”、“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卫生县城”等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