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
态为基准。
第三节 能量衡算
【例2.3.5】 燃煤发电厂将煤的化学能的三分之一转化为电能,输 出电能1000MW。其余三分之二的化学能以废热的形式释放到环 境中,其中有15%的废热从烟囱中排出,其余85%的余热随冷却 水进入附近的河流中。如图所示。河流上游的流速为100m3/s,水 温为20℃。试计算: (1)若冷却水的温度只升高了10℃,冷却水的流量为多少? (2)这些冷却水进入河流后,河水的温度将变化多少?
第四节 辐射传热
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CO2的主要光带
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相对透明, 但是它们往往吸收那些由地球辐射出去的长波。 在大气中积累的温室气体就像一个包裹在地球外表面的 毯子,搅乱了地球的辐射平衡,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第五节 换热器
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
(1)增大传热面积 采用小直径管、异形表面、加装翅片等 (2)增大平均温度差 改变两侧流体相互流向 提高蒸汽的压强可以提高蒸汽的温度 增加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数 (3)提高传热系数 设法减少对传热系数影响最大的热阻 ①提高流体的速度 ②增强流体的扰动 ③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 ④在气流中喷入液滴 ⑤采用短管换热器 ⑥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污垢
第四章 热量传递
第二节 热传导
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
【例 4.2.2】 【例】某平壁炉的炉壁由三种材料组成,分别为耐火砖: 1 = 1.4
W/(m· K), b1 =225mm;保温砖: 2 =0.15W/(m· K), b2 =115mm; 建筑砖: 3 =0.8W/(m· K), b3 =225mm。测得炉内壁温度为 930℃, 外壁温度为 55℃, 求单位面积炉壁的热损失及各层间界面上的温度。
还有一污水排放口将污水排入湖泊,污水流量为0.5m3/s,质量 浓度为100mg/L。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 d-1。假设污染 物质在湖泊中完全混合,且湖水不因蒸发等原因增加或者减少。 求稳态情况下流出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第三节 能量衡算
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焓值是温度与物态的函数,因此进行衡算时除选取时间基 准外,还需要选取物态与温度基准,通常以273K物质的液
第五章 质量传递
第一节 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
去除水、气体和固体中污染物的过程 ——传质过程: 分离中的…
气体混合物 液体混合物 气体和液体 中组分分离 中组分分离 混合物中组 分分离 吹脱去除挥 染料废水处 发性组分 理 活性炭吸附 汽提 样品石油烃 水中有机物 分离测定
第三节 边界层理论
工程上减少传热、传质阻力的方法
适当的增大流体的运动速度,使其呈湍流状态,以此降 低边界层中层流部分的厚度,从而强化传热和传质, 破坏边界层的形成,在流道内壁做矩形槽,或在管外 壁放置翅片,以此破坏边界层的形成,减少传热和传质 阻力。 边界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 影响平壁边界层厚度的因素
生存的重大问题。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1. 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
土壤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原油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 (1)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
的污染;
(2)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 人或动物所吸入;
(3) 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
去除水中阴 高分子薄膜为 阳离子 分离介质,组 分选择性地透 过膜 制作纯水 去除水中重 制作纯水 金属 截留某些组分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分离过程中的主要传质过程:吸收、萃取、吸附、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剪力称为剪切应力。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黏度的影响因素
黏度随流体种类不同而不同,并随压强、温度变化而变化
(1)流体种类:一般地,相同条件下,液体的黏度大于 气体的黏度。 (2)压强:气体的黏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加,低密度气 体和液体的黏度随压强的变化较小。
对常见的流体,如水、气体等,黏度随压强的变化不 大,一般可忽略不计。 (3)温度:是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黏度减小,气体的黏度增加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五)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物理性污染的种类:
噪声、电磁辐射、振动、热污染等。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隔离、屏蔽、吸收、消减技术等。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二节 质量衡算
【例题2.2.3】一个湖泊的容积为10.0×106m3。有一流量为
5.0m3/s、污染物浓度为10.0mg/L的受污染支流流入该湖泊.同时,
环境工程原理 总复习
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
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 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 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 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
生毒害作用等。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solid waste)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使用价值但被抛弃 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1)通过雨水的淋溶和地表径流的渗滤,污染土壤、地下水和 地表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通过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 害气体等污染空气; (3) 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和最终填埋处理占据大面积的土地等。
第三章 流体流动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对于圆管内的流动:
Re<2000 时,流动总是层流型态,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型态,称为湍流区; 2000<Re<4000 时,有时层流,有时湍流,处于不稳定状态, 称为过渡区;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内摩擦力是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的相互作用力,称为 剪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