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个别谈话技巧浅析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因此掌握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对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极其重要。

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同样如此。

那么,谈话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效果显著,事半功倍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
一、跟犯错误学生谈话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是富有感情的,人的思想、行为都同人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谈话对策
为使谈话取得较好的效果,班主任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因学生同教师个别谈话时,有种种心态。

一是学生犯了错误后,一听老师找他个别谈话,会很自然地产生“防御定势”存有戒心,往往想好防御对策。

因此,教师在每次谈话时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中心内容,事先估计,可能在谈话中引起的反应和问题,以消除学生的疑惑心理。

二是学生偶犯错误或所犯错误较大时,有一种惶恐的心理,表现出心情紧张,坐立不安。

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不敢上学或不敢回家,所以教师态度要和蔼,说话要有分寸,要有诚意,即对对方要信任和坦诚,不要使对方感到拘束、紧张、害怕,要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精心创造谈话时的气氛,善于启发、引导对方大胆地说出心里的话。

注意:不要把问题说得过分严重,以免引起他们过于惶恐,妨碍问题的解决。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即使是对方的错误在情理上难以原谅,我们也不要冲动,切忌板起面孔训人,让人难以接受。

以免收不到谈话的预期效果。

任何时候都禁止使
用不文明的语言和讽刺性语言,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如同对待朋友一样,亲切交谈。

这一点是谈话能否有效的关键。

(二)选择合适的谈话环境,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
个别谈话对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同样的谈话,环境不同,产生的效果就大不相同,而谈话环境的选择,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谈话对象的个性差异来决定。

有的谈话适合在办公室或教室等公共场合进行,因这样的谈话影响面比较大,对犯错误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从而促进其改正错误;而对那些顽皮的学生应在安静的地方与其聊天,效果会好得多。

不管如何,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用平和的心态热情的和他们谈心,含蓄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同学们明白自己的心愿,从而建立默契关系。

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提高谈话的教育效果。

和学生谈话,还要适时。

谈早了,条件不成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谈晚了,失去最佳时机,甚至造成不应有的危害,谈话时机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考虑问题的性质和迫切程度。

如遇到一些事情的情况迫切而严重,并受一定时间约束的问题,应抓紧时间及时找学生谈话,以便把不好的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时。

如:学生打架或者或被老师发现想打架等,比较迫切的问题需要及时及早的谈话,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2)、当时的心情和气氛。

师生双方心境良好,气氛和谐宜谈,反
之宜调整心境和气氛后再谈。

尤其是当班主任听到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事出意外,情绪容易激动。

这时,如急于找学生谈话,师生情绪可能引起激烈冲撞,谈话效果不一定好。

班主任对这些问题,非但不能“趁热打铁”,有时需“适当冷却”。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意的,也有无意的。

应多给学生留点自我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冷一冷再跟学生交谈,即当师生情绪冷静平稳、心境良好后再找学生谈。

毕竟学生还是有自尊心和一定的是非观念的,冷处理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减少了谈话的阻力。

(3)、自己对问题是不是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的问题可及时谈,心中无数的问题待有数后再谈。

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这样学生才会佩服老师,听老师的话。

二、对不同层次学生谈话的方法
(1)对优等生应给予适当的挫折教育。

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是中下层生心中的英雄。

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稳步向前。

虽然如此,但是人的心理素质、性格意志、思维品质、审美规范,即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和考试影响也极大。

他们同样也是成长发展中的少年儿童,并非完美无缺,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

因此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优等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因为这些同学没有受过挫折,如果遇到失败,将无法承受。

因此,要多给优等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
会有失败,而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从而更勇敢、更坚强。

找优等生谈话,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切忌措辞激烈的批评,更不允许采取粗暴、压制的办法。

要不断给优等生暗示,挖掘优等生的内在潜能,调动优等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对其创造性才能的发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中层生的谈话,应重在引导、鼓励。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把利刃。

用得得当,会事半功倍;不得当,则会适得其反。

反而会使学生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屑一顾。

如:我们班的李强同学,在一次月考中进步很大,从原来的30名进步到第8名(班内排名)。

对于这样的成绩作为班主任是非常高兴的,他本人更是喜不自禁,然而清醒的头脑告知我,此时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指点,让他们稳定情绪,及时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过早夭折。

于是考试排名出来后(内部排名)。

我找到李强同学对他说:“祝贺你,李强!老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他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了,分明喜悦嵌在脸上。

“你能不能帮老师一个忙呢?”我突然这么问。

他赶紧说:“什么忙?您尽管说!”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哎,不知你能否办到”“您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力所及的!”“一定是你能力所及的!”“那我一定办到!”说完他还拍拍自己的胸脯以发誓。

我看火候已到,就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下一次考试后,我能再次的祝贺你。

听到这里,他不禁一愣,继而又会心地笑了,而后用力点点头。

从此他比以前,更加认真了!此后这位学生奋力直追,
直到中考结束,成绩一直都平稳向前。

可见,只要解开了心结,一切事就会朝好的方面发展。

(3)、对后进生的谈话应重在体贴、关心。

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最值得关心的就是这一类学生。

我们应用发展的观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蓬勃向上。

那种认为后进生是“出窑的砖瓦”,这种已成定局的观点是有害的,会使一些后进生失去自尊心、自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甚至误入歧途。

他们因为自己基础较差,总认为“老师不喜欢我”、“同学看不起我”,以致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厌恶学习,自暴自弃。

另一方面他们又常担心别人讥讽和羞辱自己,因此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受别人的侵犯。

这样,他们常会自我封闭,长期以来,会形成抑郁症。

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师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和爱护,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同学以及老师。

而后再在学习上去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从后进生变为中等生,最终跨进自己理的校门。

因此,不要把学生锁闭在无人的孤岛,不要让一朵娇艳的花过早就承受风吹雨打,不要让一棵年轻的心过早就蒙上自卑的阴影……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来就是幸福的组合。

热情起来、关心起来、体贴起来,学生永远会成为你精心打造的玉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