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目录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二、干部制度改革
三、用工机制改革
四、薪酬制度改革
五、保障措施
公司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的重要论述精神。
加快健全和完善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决定性成果,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公司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 ****年底,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配套的市场化用工和收入分配体系。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基本形成,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员工能进能出渠道基本畅通,劳动用工配置更加高效;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基本实现,分配模式更加灵活。
持续深化改革,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化方向。
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经营管理实际,依法合规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市场化改革,促进公司经营机制有效转变,增强企业活力。
2.坚持效益效率导向。
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为目标,以创效、增效、提效为重点,坚持按劳分配和完善
按要素分配机制,促进员工工资增减与企业效益和个人业绩相匹配。
3.坚持制度机制创新。
着力破解制约和束缚各类人员活力的障碍和壁垒,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形成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运行体系。
4.坚持分类分级实施。
按照所属企业行业特点、功能定位,分类规范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顶层设计和授权实施相结合,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二、干部制度改革
1.建立健全岗位管理体系。
参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明确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基本资格,细化管理岗位职责和任职标准,规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破格提拔和干部交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严格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名称表管理,规范各级企业领导人员岗位设置,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严禁违规设岗,建立健全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专项检查,研究建立企业领导人员职数管理办法,形成职务与职数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修订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办法,建立健全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宜履行岗位职责的企业领导人员调整机制。
2.创新选用方式方法。
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力度,把提升领导班子治企兴企能力作为重大任务,选优配强
班子正职,优化班子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和经历结构。
设立优秀年轻干部资格条件,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企业领导人员。
制定公司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指导意见,探索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
扩大财务、工程、科技等方面专业人才公开选拔力度,形成岗位需求与能力素质相匹配的专业化选用机制。
持续开展公司机关与所属单位上挂下派,推动建立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双向交流渠道。
3.持续深化任期管理。
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工作任务书管理,将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重点任务科学分解到每位企业领导人员肩上,为每件工作定出干的标准、量出考的依据,自上而下形成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干事创业氛围。
深化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三年任期制管理,组织开展各单位、各部门《****--****年任期合同》贯彻落实情况专项调研,对 ****--**** 年任期考评提出具体意见,对****-****年任期管理提出方向性意见,确保三年任期管理无缝衔接、持续深入。
4.强化考评激励约束。
贯彻落实《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和《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对每个领导班子和每名领导人员 ****年度和****-*****年任期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划分为 ABCD 四个等次,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兑现和运用“用人机制”的主要依据,个人考核成绩 70 分以下的降级
使用,切实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
建立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年度业绩档案,将重要业绩、重大过失及奖励处罚等情况翔实记录,为精准选人用人建好“功过簿”,形成“干事敢担当,用人凭业绩”的鲜明导向。
三、用工机制改革
5.优化劳动组织管理。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持续引入先进生产方式,通过物联网、智能工程、智慧管道等智能化工程建设,分类优化劳动组织管理,提高生产运行效率,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提升产品竞争力。
6.严把人员“入口关”。
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基本要求,**** 年底前指导各单位精简机构、优化岗位设置,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严格落实准入类岗位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关键岗位配置标准。
**** 年 9 月底前制定分级分类的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办法,依据岗位标准实施社会公开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和配置高效。
7.健全竞聘上岗动态机制。
以“竞聘上岗”推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总结竞聘上岗试点工作经验,****年起全面推行以“竞聘上岗、剥离冗员,岗位考核、盘活提效”为链条的岗位调整和用工优化机制。
8.强化劳动合同契约化管理。
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依法完善劳
动合同内容、规范订立流程、加强履约监督,细化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绩效要求以及续签、解除合同条件等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 年底前初步形成以劳动合同和岗位管理替代身份管理的新体系。
9.依法畅通员工退出渠道。
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将绩效管理与岗位管理有机结合,落实公司全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 年上半年配套出台待岗培训和转岗分流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岗位考核退出机制。
依法规范所属企业各类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劳动纪律,对违法违规、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或不胜任岗位要求等符合解聘条件的员工,要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关程序,依法构建各类人员退出机制。
四、薪酬制度改革
10.完善以效益和效率为基础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
****年上半年完善公司工资总额效益联动核算细则,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
加快建立与劳动力市场价格相匹配,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的工资决定和调整机制。
11.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激励机制。
健全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实施与企业效益紧密关
联,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与任期管理相结合的企业负责人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年底前建立与企业负责人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绩效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探索推进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12.建立以效益和业绩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
按照分类管理、贴近市场、注重业绩的总体要求,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主体,多元化分配共同激励的“一主多元”分配体系。
****年上半年夯实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指导企业优化薪酬分配体系。
****年底前,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个人业绩为依据,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初步健全。
13.规范员工福利保障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工福利保障的各项政策规定,统筹规范所属企业福利保障制度,加强福利项目和费用管理,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福利费等国家和地方有明确政策规定的,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规范列支标准。
14.全面推行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实现组织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组织考核强化效益效率、员工考核注重岗位履职和业绩贡献。
将全员绩效管理作为深化人力资源改革的有效手段,促进实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调动各级企业负责人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切实履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主体责任,明确各级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扎实推进改革。
(二)强化检查考核。
将“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所属企业年度企业负责人绩效目标责任书考核,对每项改革任务的整体进展进行动态监控,对已完成的任务及时对照销号,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通报或问责,确保改革推进方向、进度、质量的整体可控。
加强对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蹄疾步稳、落地生根。
(三)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深化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发挥好车间、班组作用,支持职工主动参与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公司深化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