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终稿: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最终稿: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学号 ********xxx(此项预科生不填)姓名佟傅学习形式夜大学指导教师专业金融学论文成绩(不填)完成时间:年月日论文审题表(此表中标为蓝色的项目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论文的实际内容填写,其余不填)论文评定表(此页为评阅教师填写)目录一、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 (6)1、追求利润最大化 (6)2、实现规模经济 (6)3、追求新的竞争优势 (6)4、化解当前的危机 (7)二、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现状 (7)1、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实践 (7)2、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8)三、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趋势 (9)1、银行并购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 (9)2、外资银行并购中金融安全更加受到重视 (9)3、国内商业银行将利用并购手段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10)4、商业银行并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 (10)5、商业银行并购的手段趋于市场化 (10)四、国际银行业并购经验借鉴 (11)1、并购目标和功能日趋多元化 (11)2、并购形式向混合并购转化 (11)3、银行并购方式多样性 (11)五、对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建议 (12)1、明确“渐进式”的并购目标 (12)2、强化“战略性并购”的目标意识 (12)3、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商业银行的并购动力 (13)4、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13)5、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建立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13)6、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4)7、发挥中国香港在银行业的特殊地位 (14)8、加强并购后的整合 (15)9、积极发展与国外银行的合作、联盟 (15)参考文献 (15)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并购现状,总结了中国商业银行并购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过多;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经营战略不清晰;并购效果差强人意。

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趋势:银行并购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外资银行更大规模的参股或并购中小银行;外资银行并购中金融安全更加受到重视;国内商业银行将利用并购手段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商业银行并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商业银行并购的手段趋于市场化。

对中国商业银行并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设性建议:明确“渐进式”的并购目标;强化“战略性并购”的目标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商业银行的并购动力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国内并购;跨国并购一、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1、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最普遍的一类动机。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就在于利润最大化,并购作为一种直接投资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在世界经济迅速走向自由化、全球化、各国金融当局日益放松管制的背景下、金融竞争空前激烈。

在追逐利润的商业冲动下,商业银行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倾向于利用并购的手段。

因为通过并购,可以: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

竞争的加剧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规模萎缩,利润下降、迫使其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业务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

二是并购。

除了创新业务之外,银行一般都不愿意采用内部发展的办法。

因为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作为后发者难以获得优势;另一方面银行业务对技术与经验的要求甚高,而积累这种技术和经验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收购一家经营目标业务的老牌金融机构更易让人接受,成本相对降低,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实现规模经济—般而言,银行是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

通过并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取消某些重复的业务设置并相应地裁减员工,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可能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使成本收入比降低,资产回报率提高。

3、追求新的竞争优势当银行试图获得另一家金融机构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时,单纯地学习与模仿常常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优势往往产生于这家机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经营积累的组织资本与组织经验、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

这时,并购的动机就在于通过与目标机构的融合,达到转移竞争优势的目的。

而且这种转移可能是双向的,会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4、化解当前的危机伴随着金融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但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某家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很可能会诱发挤兑风潮,产生骨牌效应,冲击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因此,化解危机有时也成为银行并购的一种动机。

对于并购方而言、这一方面保护了危机银行的存款人利益,避免了因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恐慌给自身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尽管危机银行暂时失去了偿付能力,但其仍可能拥有相当可观的价值,特别是无形的“商誉”价值与传统的专业经营优势,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的财富,倘若不是因为危机外部竞争者难以获得,这为并购方提供了一个商机。

我国银行业开展并购活动的历史不长,但与国际比较,并购动机特色鲜明:即以行政安排的化解危机性动机为主,自主的逐利性商业动机严重不足。

二、中国银行业并购的现状1、中国银行业的并购实践在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也先后开展了国内外的并购重组,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英国西敏寺银行所属的西敏寺亚洲证券公司,同时和香港东亚银行联合组成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200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香港友联银行,并改组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于2001年整合香港分行与工银亚洲,重新定位了香港分行和工银亚洲的业务发展方向,其后至2007年底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工商银行在“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并购战略指导下,不断推进境外并购进程,先后收购了香港华比富通银行、印尼Halim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

其中,对印尼Halim银行的收购是工行在除香港以外的海外地区首次进行境外并购,也是该行第一次以收购方式进入东南亚市场,为该行今后在国际金融市场间进一步渗透和拓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中国商业银行并购中存在的问题(1)商业银行并购中政府干预过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并购本来应该是自主投资型的逐利行为,政府相关部门主要发挥监管作用。

然而,在国内的银行并购案例中,不管是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购动机基本是为化解危机,是我国政府安排下的对—些资产套现能力差、经营陷入困境、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面临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挽救性行为。

政府的适度介入能够使并购行为得以顺利开展,降低银行的并购成本,然而,一旦政府干预过度,将妨碍公平、公开的并购市场环境的营造,可能进一步使处于收购方的优势银行无法对被收购方从经营机制上进行重新塑造,难以从根本上化解原有的金融风险。

比如海南发展银行由于收购濒临倒闭的二十八家信用社,最终不堪重负而破产倒闭。

还有晋商银行、徽商银行、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重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

(2)银行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为银行业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其行业属性,各个国家的政府无不通过制定严格的公共政策甚至法律法规对银行并购进行控制与监管,以保证银行(金融)体系的安全、商业银行并购的效率和社会的稳定。

国内与银行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基本立法和法律还不健全。

因为缺乏系统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内的银行并购行为就难以走上透明化、法制化的轨道,更很难与国际上的银行并购活动接轨,银行并购活动就很可能会受到抑制。

(3)并购后续经营战略不清晰中资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并购中还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以及清晰的定位,更多的强调借助并购达到“规模优势”,而没有考虑、制定自己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

不清晰的战略定位可能导致同质化竞争。

国内的银行并购活动并没有发挥国外银行并购那样的制度绩效和经济绩效,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研究、开展并购活动,以实现快速成长和扩张,政府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也没有充分重视银行并购活动在推进金融制度变迁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作用。

银行并购的频率和规模不仅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而且与中东欧、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4)并购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我国国内这种行政安排下的并购行为本质上是由“政府动机”取代了“银行动机”,忽视了商业银行的利益。

所以,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其一,这种并购行为很可能没有真正解决被并机构的固有问题,还会给并购方制造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拖垮并购方。

其二,因为国内银行间的并购活动是以政府意愿为主导的,因此,直接导致了并购机构间的“貌合神离”,甚至在经营机制、企业文化、投资观念的巨大不同而致使摩擦不断,管理费用上升,经营成本增加。

其三,对整个金融体制而言,这种行为削弱了金融业的发展功能和竞争欲望,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三、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趋势1、银行并购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国内金融业的渐渐开放,大型外资商业银行先后加大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渗透,很多外资金融机构先后借助并购方式打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

今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不单是中资银行间的竞争,而且是具有相当管理优势、制度优势的外资银行与占有绝对控制权的中资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

另一方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的新型股份制银行,比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目前也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活动的主角。

这些股份制银行借助并购方式打开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所以,未来几年,国内本土市场会出现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竞争;以后的银行业会走向“银行业产品、银行服务以及更加重要的资源配置”的竞争。

2、外资银行并购中金融安全更加受到重视在外资银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国内市场时,中国的金融安全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在适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服务业的业务范围、股权比例和投资来源限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强调要坚持“加强对主要金融机构的控制力,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家绝对控股的原则。

根据央行规定的单个外资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0%,总体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5%的规定,也许国内商业银行不会失去最终控制权。

然而,如果国有股份分散到一定程度,外资相对控股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金融安全就会变成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3、国内商业银行将利用并购手段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当前在新的形势之下,应该积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鼓励中资银行到国外市场发展。

随着银行内部管理的加强,资本充足率也开始不断提高,资产质量逐渐改进,我国将有一定的条件在双边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提出要求对等开放,进一步积极推动中资银行到其他国家设立机构,提高国内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一体化的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