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

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

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takes on a new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demonstrates resumptive momentu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we should se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cologic interlace with one another,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faces hard blow, an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suffer huge damage. It is time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without delay.【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生态农业【英文关键词】country environment;non-point pollu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写作年份】2009年【正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

由于城乡差距大以及政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上,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和严重。

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能够通过收集、集中焚烧、填埋等得到无害化处理,而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这只是一种奢望。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我们经常自豪地声称,我们以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这当然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

这个危机就是,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对农民身体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60年代饮用灌溉,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现在是黑臭难耐。

”这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

我国目前近3亿农民都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中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涩、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长期饮用这样的水,将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有6300多万人在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水。

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造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等问题。

水污染不仅仅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它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含有毒物质、渔业受损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2004年淮河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几乎绝迹。

又如:安徽宿州市杨庄乡由于用奎河的污水灌溉水稻,导致种植出来的水稻不仅质量差,而且还有一股怪味。

导致农村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工业污染。

为了实现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许多外地工业污染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农村转移。

工业企业排放出的工业废水,都直接流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污染。

农民再取这样的水来灌溉、饮用。

其次,农业废弃物也在对水体造成越来越大的污染。

大量的垃圾、秸秆、人畜粪便进入水体,以及水产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导致水质不断恶化。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而大部分农民的畜牧、家禽养殖排放出的粪便、污水都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内。

例如,在黄浦江流域,禽畜粪便中总磷、总氮等污染占了全流域污染物总负荷的36%以上。

再次,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同样惊人。

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

地下水是人们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化学肥料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

硝酸盐可直接引起婴儿缺氧甚至死亡。

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还会在口腔及肠道中迅速转化成亚硝酸盐,并形成亚硝酸基化合物,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

人们喝了这样的水,就容易生病。

目前有大量的化肥随着农田径流流入了江河湖泊。

(二)农村生活垃圾也同样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令农民十分头疼的事。

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农业生产薄膜、快餐盒、废电池等等,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严重污染了环境。

然而,虽然村民的这些生活更加现代化了,但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十分原始。

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到处都成了农民生活垃圾的天然排放场所。

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垃圾不仅仅对土壤、水源造成危害,同时也污染着空气,污染着农民的生活环境。

(三)农村土壤污染严重,农作物受到显著影响我国大面积的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农药污染、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1)工业和城市排污,(2)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

土壤污染使农作物也同样的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许多地区的农作物中铅、汞等含量超标率高达55%-60%。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农村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要找出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一)粗放式现代化农业生产导致农村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使农业生产都存在生产过程污染较重而又治理不善,以及高耗低产等问题。

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过去自然和谐型转变成现在的自然危害型。

首先,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002年我国化肥用量超过世界总量的1/3,居世界首位。

中国使用农业化肥的强度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有着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但是近来氮肥的使用量却占全世界的近1/3。

由于化肥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中国每年有超过1500万吨的化肥流失到了农田之外,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或者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者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

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

实际上,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

农药同样存在过度施用问题,目前中国农药的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了50%。

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使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而且导致了在食品中的有害残留。

农村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

农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

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其次,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地膜污染的危害在发达地区已很突出,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也已经出现。

最后,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几乎每个大城市周围都有许多的养鸡场和养猪场,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在这些排放物中只有极少数是事先经过处理的,而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排入水体。

(二)环境立法缺位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体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防治污染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而农村的面源污染与城市污染、工业污染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异。

如前所述,农村环境污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

二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三是不易监测性。

这与城市和工业的点源污染相比更加难以掌握、监控和防治。

而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

其次,由于我国许多环保法规出台时间较早,因此内容滞后、惩戒力度小。

已经难以满足解决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实际需要。

这也是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屡治屡发的一个根本原因。

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企业的守法成本要远远高于其违法成本。

如:我国法律规定,超标排放污水不属于违法行为,环保执法部门只能以排放超标的名义向排污单位加倍征收排污费,“1吨污水当量1角钱”,且收费上限不超过10万元。

超低的违法成本,使得一些企业有恃无恐,他们宁愿交罚款而不愿选择治理污染。

2004年,沱江发生的污染事件带来的损失是两个亿,但环保部门对企业最高的处罚额度才100万,堪称低成本违法的典型。

(三)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一改往日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

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