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气隙击穿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气隙击穿
➢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o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来表征气隙
的冲击击穿特性;
o伏秒特性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
间的关系。
(本节完)
第19页/共19页
第13页/共19页
U50%与Ur静态击穿电压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β,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β ≈ 1; ➢极不均匀电场中,β > 1,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 也较大,其标准偏差可取3%。
第14页/共19页
(二)伏秒特性
冲击击穿特性最 好用电压和时间两个 参量来表示,这种在 “电压-时间”坐标 平面上形成的曲线, 通常称为伏秒特性曲 线,它表示该气隙的 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 时间的关系。
图1-18 伏秒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示意图
第15页/共19页
实际的伏秒特性曲线如图1-19所示,是一个 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区域。通常取50%伏秒 特性或平均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 击穿特性。
1-上包线; 2-50%伏秒特性; 3-下包线
图1-19 伏秒特性带与50%伏秒特性
第16页/共19页
第9页/共19页
(二)标准雷电截波
用来模拟雷电过电压引起气隙击穿或外绝缘闪 络后所出现的截尾冲击波,如图所示。
T1-波前时间; Tc-截断时间
图1-16 雷电截波
IEC和国标规定为:
T1=1.2μs±30% Tc =2~5μs
第10页/共19页
(三)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
图1-17 操作冲击试验电压波形 (a)非周期性双指数冲击波;(b)衰减振荡波
第6页/共19页
二 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
(一)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如下图所示:
第7页/共19页
Um-冲击电压峰值 T2-视在半峰值时间; T1-视在波前时间;
第8页/共19页
IEC和国标的规定为:
T1=1.2 μs± 30% T2=50 μs± 20%
一般写为1.2/50 μs,有国家为1.5/40 μs
形成时延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图1-14 放电时间的组成
第4页/共19页
放电时间的组成:
总放电时间
tb=t1+ts+tf
后面两个分量之和 称为放电时延
tlag=ts+tf
图1-14 放电时间的组成
第5页/共19页
tb和tf都具有统计性 放电时间tb和tlag放电时延的长短都与所加电压的幅 值U有关,总的趋势是U越高,放电过程发展的越快, tb和tlag越短。
第11页/共19页
Tcr-波前时间; T2-半峰值时间; Um-冲击电压峰值
IEC和国标规定为:
Tcr=250μs±20% T2=2500μs±60%
第12页/共19页
三、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一)50%冲击击穿电压( U50% )
在工程实际中广泛采用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 ( U50% )来表征气隙的冲击击穿特性。实际中,施加 10次电压中有4-6次击穿了,这一电压即可认为是50% 冲击击穿电压。
随着时间的延伸,一切气隙 的伏秒特性都趋于平坦,但 特性曲线变平的时间却与气 隙的电场形式有较大关系:
如图所示:均匀或稍不 均匀电场的放电时延(间) 短,因而其伏秒特性很快就 变平了(例如1μs处);
图1-20 均匀电场和不均匀 电场气隙的 伏秒特性比较
1-均匀电场; 2-不均匀电场
第17页/共19页
而极不均匀电场的 放电时延(间)较长, 因而其伏秒特性到达变 平点的时间也就较长。
图1-20 均匀电场和不均匀 电场气隙的 伏秒特性比较
1-均匀电场; 2-不均匀电场
第18页/共19页
小结
➢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1+ts+tf
➢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 o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o标准雷电截波 o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
第2页/共19页
t1-气隙在持续电压下的击 穿电压为Us,为所加电压从 0上升到Us的时间;
ts-从t1开始到气隙中出现
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
称为统计时延ts;
图1-14 放电时间的组成
第3页/共19页
tf-出现有效电子后,引
起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 发展到流注和主放电,最 后完成气隙的击穿。这个 过程需要的时间称为放电
一、放电时间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 ➢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 ➢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的有 效电子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
第1页/共19页
完成击穿所需放电时间是很短的(微秒级): ➢直流电压、工频交流等持续作用的电压,满 足上述第三个条件不成问题; ➢当所加电压变化速度很快、作用时间很短的 冲击电压,因有效作用时间短,以微秒计,此 时放电时间就变成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