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停连、重音分析

停连、重音分析


1.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 力远去的方向。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 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葡萄成熟的季节,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 白的、紫的、青的、暗红的、谈绿的,五光十色,美丽 极了。 4.我读过的鲁迅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药》、《祝福》。 5.我读过的鲁迅著作有《呐喊》、《彷徨》、《热风》等 六本。
1.有一次,我从飞机的舷窗俯瞰珠江三角洲,在明净的苍 穹下,纵观秀丽的景色,啊,真美啊!水网和湖泊熠熠 发光,大地竟象是一幅碧绿的天鹅绒,公路好似刀切一 样的笔直,一丘丘田又好似棋盘般整齐。
2.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3.年轻时读向秀的《思旧赋》,很奇怪他为什么刚开头却 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明白了!。
第八类:生理性停连
在某些稿件中,由于人物生理上的异态,产生语流不畅、断断续续 的情况,就要学会运用生理性停连,这些生理变化形式的停连,在播讲 中只给以必要的、象征性的表现,而不强调夸张的呼气和吸气声音。运 用这种停连也需要有播音员的感情色彩做陪衬,重要的是语句的内容是 什么,说话的情态是什么样,至于怎么说的,要点到为止。所谓点到为 止,就是抓住一两处富有特征的词或词组稍加停顿,能给听者造成有某 种生理变化的感觉就可以了,不必自始至终、字字句句地模拟那种声音 形态、气息状态。
第三类:并列性停连
并列性停连,是指在稿件中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 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凡属各并列关系之 间的停顿,要求位置类似,时间近似,以显示并列关系,而它们 各自内部的连接较紧,有时有些小停顿,时间也不可长。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 瓣。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 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2.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 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 3.森林爷爷一点也不着慌。
第六类:判断性停连
既然是判断性停连就应该有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的感受 就应该明显。比如说,此事物是什么样?表达中应怎样体现?这 就需要运用判断性停连。因此,在稿件中有判断过程表现的时候, 就应在判断、思索的地方进行判断性停连,以表达出此时的思维 过程。停顿不是思想感情的空白,不仅是说在播讲中已经“明其 意”,而且要表现出正在“成于思”,即有思维过程。为了表现 思索、判断的过程,便可以运用判断性停连的方法。
2.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 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
3.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 官,绅,都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了。 4.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 的传统习惯和保守的思想宣战。 5.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 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
三、起强调、突出重点的作用。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恰当的停连还可以控制语速,调整语句节奏,造成 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 例:“棉衣,棉衣呢?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军 长两眼发红。“军需处长呢?”警卫员在发愣。“给我 找军需处长”还是没有人应声。“快,给我找军需处 长!”警卫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报告军长,他就是 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第四节: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
(一)落停 (二)扬停
二、连接方式:
1.大家就随着女教师的手指,齐声轻巧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2.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 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第七类:转换性停连
在稿件内容发展和展开的情况下,有声语言必须随波婉转。由一个 意思变成另一个意思,一种感情变成另一种感情,这中间应该有相应的 停顿,显示转换的关节。为了表现语意、文势、感情,就要运用转换性 停连。这种停连在稿件中运用的也较多。在层与层、段与段、句与句之 间都有这样的停连。
10.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成百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11.这是我党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会议。 12.这是他们造成的一个历史时期特殊的现象。 13.我指的是那些既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第二类:呼应性停连
有声语言的行进,在停连上有前呼后应的性质。播读中运用 呼应性停连必须解决哪个词是呼,哪个词是应,二者如何呼应等 问题。“呼”和“应”是一种内在联系的表现,在作品中,在语 句中,有呼无应,显得不完整;有应无呼,显得没头脑。总之, 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 搭后语”之感。运用呼应性内在联系的停连也有某种区分作用, 但主要是凸现呼应关系。
第五章

连 、重

第一节:停连的概念
一、概念
停连,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顿,有 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在播音中,语言地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 间、词组或词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地地方,时间有长有短,都属于 停顿地范围。那些不休止、中断地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 止、不中断地地方,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 发感情地方法。无论停或连,都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而不是任意的。
二、为什么要有停连
停连,是同有声语言同时存在的,首先它是一种生理需要, 更重要的一点,停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思想感情的运 动需要在哪里停顿,就要在哪里停顿,需要停顿多长时间就要停 顿多长时间,需要在哪里连接就要在哪里连接,这样才能发挥有 声语言运用停连表达思想感情的组织、区分、转折、呼应、回味、 想象等作用,达到引人、感人的目的。所以,在有声语言表达的 过程当中,停顿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以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 运动的需要。因此,在停连的运用上,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 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 终止、中断和空白。
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鹞鹰’,有‘鹦鹉’,有 ‘仙鹤’,有‘蜈蚣’……可没有‘大蜻蜓’。
2.清早出发的时候,天气晴朗暖和,没想到中午突然刮起了暴 风,下起了大雪,气温急剧下降。 3.前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 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 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哪一 条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第四类:分合性停连
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之后,往 往有总括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词语之前,都有 较长时间的停顿,比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长。这样就形成了合 ——分——合的分合关系。分合性停连包括先分后合、先合后分 两种情况。先合后分再合是这两种情况的联合。我们把握了分合 关系,对于运用区分、并列、呼应等停连也更有利。
1.我们必须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2.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 暴敛的诗篇
3.阿拉法特指责以色列企图破坏中东和谈基础 4.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 他很有才华,演员、教师、电工都干得不错。 5.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二节:停连的作用
一、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和结果。 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二、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语言内容的需要,可以 起到显示语句脉络的作用。 例: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2.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 表侯志通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 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3.在董村西街里,只要一提起长波喂的那头大黄牛……
4.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5.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7.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8.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 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9.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 育场。
第四节:停连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标点符号是参考
二、语法关系是基础
三、情感表达是根本
第五节:停连的分类
第一类:区分性停连
区分性停连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对一个个汉字 进行再创造的组合、贯通的技巧,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 比较灵活,稿件中词或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 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 1.锅里再放醋、白糖炒成汁,再放少许淀粉,汁炒稠以后,放 凉了才能用。
第十类:灵活性停连
有声语言应该生动吸引人,任何停顿和连接都不是呆板的、 生硬的,无论在停连的位置上、时间上,都没有万能的公式。 再加上每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声音条件不同,表达方法就不 可能完全一样,多种技巧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因此, 不一定非要一是一、二是二地分清这里用什么停连,那里用什 么停连,非要在这里停或那里停等。在语意清晰、语言链条完 整、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活跃的基础上,或移动停顿位置,或延 缓、缩短停顿的时间,或增多、减少连接,由于改变了某些固 定的处理,便会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特别是在急稿的播讲 中,不可能把每个停顿都安排得妥帖,而语言艺术的生命力在 于“变化”二字。于是我们应该在停连处理上保持较大的灵活 性。
1.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 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 革命!’ 2.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莱思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夫人的项链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