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二首
《氓》
《采薇》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 。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 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它同《尚书》、
《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诗经》
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
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风”“雅” 三
1、小组展示朗读,然后按预习要求翻译短文:
总角(丫髻)
2、简析课文标题《氓》,利用下面的关键词 用自己的话概括《氓》叙述了什么样的一个 故事?
儿时的青梅竹马 定情 结婚 生活贫困 婚变 决绝
3、找出《氓》三、四节比和兴两种手法的应 用并简单分析?
比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喻女子容颜的变化 青春靓丽→人老珠黄
本诗末章首四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历代传诵,小组评析,它为什么被视为情 景交融的佳句,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情”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 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倍增其哀”。《采薇》诗中“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和 对比的方式。
1、借本诗控诉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 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2、表现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和自主婚姻的 强烈愿望.
通假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非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畔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
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多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过错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兴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先写动物,以引起女子 不要沉溺爱情的慨叹
痛4、楚女主的人认公从识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
认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翻译)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小组讨论: 1哪些原因造成了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2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
探究艺术特点
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 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 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 、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 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 战争的残酷。
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 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 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铺垫。(激发读者的联想,引出下文。 )
预习引导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齐读《氓》全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标注各节序号合作翻译,组长指定各同学翻译一节。 3、听朗读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1解析文章题目,并概括《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简单概括情节。 2找出《氓》三、四节比和兴两种手 法的应用并简单分析? 3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痛楚的认识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翻 译)
预习引导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齐读《采薇》全文,相互纠正读音。 2、合作翻译,组长指定各同学翻译一节注意下面词意。 3、找出1-3节中采用兴的手法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玁狁 不遑 孔疚 靡盬 象弭 归聘 四牡 骙骙 小人所腓 雨雪霏霏 载渴载饥
概括 :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 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相 赋 当于现在的陈述或排比修辞。
(作用既可详细陈述,又可以加强语势,渲染环境、气氛。 )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 是比喻。(使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
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兴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
部分。
“颂”
“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பைடு நூலகம்
“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 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 现实主义 诗歌的源头 。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 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 《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 “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 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 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 生变化中生成。
氓的背叛,在当时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下,女性在 经济、政治上都处于被动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 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 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对爱情和婚姻认识不足仓促做出决定. 订婚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降低了身价.
作者创作《氓》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