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鸡蛋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

华师大版鸡蛋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

鸡蛋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
实验一:不用火煮熟鸡蛋
解析:道理很简单。

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

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放出的热量足以将鸡蛋煮熟。

实验二: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

取10 g~20 g 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

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

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实验三: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实验四: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实验五:生熟鸡蛋的鉴定
鉴定生熟鸡蛋,通常的办法是用手拨动鸡蛋,使鸡蛋在桌面上旋转。

旋转较快的是熟的;旋转较慢且不稳定的,则为生的。

同样,当鸡蛋旋转起来以后,用手按一下鸡蛋也可做出鉴定。

静止的为熟鸡蛋;如果放手后仍继续转动的为生鸡蛋。

鸡蛋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

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实验。

实验六:握鸡蛋
握鸡蛋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有关鸡蛋的话题。

用力握鸡蛋,只要用力均匀,一般很难把鸡蛋握烂。

但是刚出生的小鸡却不费力地破壳而出,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由于小鸡的嘴较尖,与蛋壳的接触面小之外,还在于蛋壳的弧形结构。

通过定量实验很容易发现,同样厚度的蛋壳,从蛋壳的外面和里面来砸蛋壳,两者所能承受的力明显不同。

实验七:瓦碎蛋全
瓦碎蛋全是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桌子上摊一块海绵,在海绵上放4 个鸡蛋,在鸡蛋上再放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摞三四块砖,再在砖上放一块瓦片。

用锤子猛地敲击瓦片,瓦片被击碎,而下面的鸡蛋却安然无恙。

这个实验与杂技中的肚上砸石、头顶开砖等有异曲同工之处。

由于锤子与瓦片的接触时间较短、面积较小,破坏力主要集中在瓦片上,而向下传递后鸡蛋受力时间较长、面积较大,所以失去破坏性。

实验八:惯性实验
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

用塑料尺猛弹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保持惯性而静止,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

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记。

实验九:鸡蛋砸墙
鸡蛋那么脆弱,平时需要细心保护才不破。

用鸡蛋去砸用布做的墙能行吗? 演示时让两名学生拉住布的四角,让其他的学生拿鸡蛋用力向墙上砸。

由于鸡蛋的特殊结构,布与鸡蛋的接触面积较大,又加上布是悬着的,蛋与布的接触时间被拉
长,根据冲量的知识,鸡蛋不会破。

在实验时,学生开始不敢用力,怕鸡蛋被扔烂。

当他们发现用全力扔而鸡蛋仍不破时,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演示时,布的下面两个角要向上提起,形成一个皱折,防止鸡蛋从布上落到地上而摔碎。

实验十:浮力实验
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沉入水底;若放入事先配好的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如果配制合适的盐水,鸡蛋会悬浮在水中。

也可以用鸡蛋制作浮沉子。

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用长颈漏斗将少量浓度较高的盐酸注入容器底部,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上,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鸡蛋上浮;上浮后气体放出,浮力减小,鸡蛋下沉,如此反复。

这类实验是利用鸡蛋的密度与水接近的特性。

经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在1108 ×103kgPm3~1109 ×103kgPm3之间,因此用鸡蛋较容易做这类实验。

实验十一: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

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

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解析: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

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

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

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实验十二:立鸡蛋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

那能不能把完整的鸡蛋立在桌面上呢? 在我国的某些地方有一个立鸡蛋的传统,据说在立春时节谁能把鸡蛋立起来,谁在这一年将幸福、平安。

按照物理学的观点,只要鸡蛋的重心通过鸡蛋与桌面的接触面,鸡蛋将会处于平衡,只不过这种平衡属于不稳平衡。

若用放大镜观看蛋壳,会发现蛋壳并不是完美的曲线,而是凸凹不平的。

通过测量,鸡蛋的凸点之间的距离约为015~018mm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管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也不管鸡蛋的大头或者小头在下面,你都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如果把鸡蛋放在水中,你会发现鸡蛋一般总是大头在上面,不论你怎样放置,松手后总是一样。

这是为什么? 这也是平衡问题,在水中除了重力外,鸡蛋还受到浮力。

与重力有一作用点重心一样,浮力也有一作用点称为浮心,当浮心高于重心时,鸡蛋处于稳定平衡。

由于鸡蛋的气泡一般在大头处,所以大头一般在上面。

宁波博智教育为您提供专业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