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
一、课程名称:船舶动力装置节能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of marine power plant
课程负责人:张世艺
二、学时与学分:30学时,2学分
三、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轮机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自备
五、参考教材:1、任文江. 船舶动力装置节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
2、黄素逸. 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5
3、边耀璋. 汽车新能源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9
六、开课单位:航海学院
本课程主要讲述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节能技术及其应用,内容包括:能源概述、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系统的主要热能回收设备、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减少船舶需求推进功率的方法、轮机营运管理及舱室辅机的节能技术、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动向及船舶能源展望。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陆上)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阐述能源科学的内涵,对能量与能源的概念、能源资源、能量的转换与储存作了讨论,特别是对各种节能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发动机所用能源有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各种节能技术有较好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一次提高。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节能技术及其应用,内容包括:能源的基本概念、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系统的主要热能回收设备、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和减少船舶需求推进功率的方法、轮机营运管理及舱室辅机的节能技术、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动向。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 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
2.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系统的主要热能回收设备;
3.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余热利用的方法;
4.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减少船舶需求推进功率的方法;
5. 了解轮机营运管理及舱室辅机的节能技术;
6. 了解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动向。

三、面向专业: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轮机工程专业
四、先修课程:
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原理、航海认识实习、金工实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船舶柴油机》、《辅机》、《船舶原理》等专业方向课的后续课程,是这些课程内容涉及的热能动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
能源的概念及分类(B);船舶能源使用概况(B)。

一二次能源及其在船舶用能的分配
第二节船舶节能的途径
机械方面(B);船体方面(不讲);运行与管理方面(B)。

第二章船舶动力装置节能系统的主要热能回收设备(4学时)
第一节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的功用与组成(A);余热锅炉的结构形式(B)。

第二节吸收式热泵技术
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B);热泵节能效益(B)。

第三章船舶动力装置的余热利用(8学时,作业1次)
第一节热机能量平衡分析及余热的合理利用
热机能量平衡分析(B);余热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柴油机动力装置排气余热利用系统
排气余热转换成加热热能的系统(C);排气余热转换成电能的系统(C)。

第三节柴油机动力装置冷却热量及其利用系统
利用冷却热量作制淡装置(C);利用冷却热量作加热器的热源(C)。

第四章减少船舶需求推进功率,降低主机燃油耗量(4学时)
第一节提高船舶推进性能,降低主机的配置功率
改进船型与降低船舶阻力(B);选配节能螺旋桨(B)。

第二节主机优选与机桨匹配节能
主机经济选型(B);机桨匹配节能(B)。

第五章轮机营运管理及舱室辅机的节能技术(6学时)
第一节泵和风机的节能原理和途径
泵和风机的工作特性(B);泵和风机的节能原理(B)。

第二节主机轴带发电机节能
主机轴带发电机的采用(C);主机轴带发电机运行中的问题(B)。

第三节合理用油,降低燃料费用
使用廉价重油(A);使用重油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

第四节减速航行与经济航速节能
减速航行原理(A);经济航速节能(A)。

第六章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动向及船舶能源展望(4学时)
第一节船舶动力装置总能系统
船舶动力装置总能系统概念(C);船舶柴油机典型总能系统(C)。

第二节船舶代用燃料和新能源展望
船舶代用燃料(C);新能源展望(C)。

八、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大纲执笔人:张世艺
大纲审定人:严峻
2011年6月
金属工艺学与造船材料
一、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与造船材料Material of Shipbuilding and Antisepsis
课程负责人:唐义虎
二、学时与学分:48学时,3学分
三、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造船材料与防腐,李平金士峻曾守昌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五、参考教材:1、造船材料与防腐(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150教研室,1983
2、造船材料与防腐,曾守昌主编,镇江船舶学院,1999
3、工程材料(上下册),郑明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金属材料学,吴培英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六、开课单位:航海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造船材料与防腐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公共专业课程,属于选修课。

目的:为了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规范对船体结构钢合理选择、针对不同船舶采用合理防腐蚀措施的能力的目的。

任务:培养学生掌握船体结构钢的分类、性能和用途;掌握金属材料的防腐方法;掌握船用合金钢性能和用途。

八、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船体结构钢和常用船用材料;熟悉规范对船体结构钢的要求;了解船用有色金属材料船用塑料和船用涂料。

九、课程主要内容:
1、绪论
造船材料的分类、对造船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船用材料的检验
2、船体结构钢的性能要求
强度和塑性、抗脆性破坏性能、疲劳性能、焊接结构钢的层状撕裂、船体结构钢的工艺性能
3、船体结构钢
船体结构钢的发展概况、钢材的分类、钢号表示方法及碳素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规范对船用碳素结构钢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船用合金钢及特种钢、船体结构钢的选用和施工中钢材的代用、国外规范对船体钢材的要求
4、船用有色金属材料
船用铝合金、船用钛合金、船用铜合金
5、金属材料的腐蚀及海船电化学保护
腐蚀的种类及破坏的形式、电化学腐蚀的机理、金属结构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影响船
体钢材耐海水腐蚀的因素、钢质船体电化学防腐措施
6、船用塑料
塑料的组成及分类、塑料的特性极其在造船工业中的应用、热固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造船工业中的常用塑料、舱室绝缘及甲板敷盖塑料、塑料涂层在防腐方面的应用、塑料制品的检验及劳动防护
7、船用涂料
涂料的作用及船舶漆的分类、船舶漆的基本原料及牌号表示方法、船舶漆的种类、性能及用途、船用钢材表面处理及车间底漆、船用漆的配套及施工中常见的弊端、新型船舶漆的发展及其应用
十、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材料力学》,适宜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

十一、考核方式:
1.期末考试:闭卷、笔试。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十二、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48学时
大纲执笔人:唐义虎
大纲审定人:聂剑宁
2007年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