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设计流程
➢ 确定轴系材料(见课本P50和附录1)
➢ 轴径确定 (《钢规》 – 中间轴直径计算: – 螺旋桨轴直径计算
d FC3 Ne ( 560 ) ne b 160
➢ 还应考虑与选配的轴承匹配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6
• 轴系设计计算
1)基本轴径的计算
螺旋桨轴直径
设计流程
参考《民用船舶动力装置》(张乐天)P40 表2-3-1
出版社,1994 • 彭文生等.机械设计.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 王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 内河船舶设计手册编写组.内河船舶设计手册(动力分册)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 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6)》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3
• 轴系设计计算
设计主要内容
1)基本轴径的计算
2)轴系长度计算
3)轴系的布置
4)轴系结构确定
5)轴承的负荷计算
6)轴系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
7)尾轴、尾轴承设计计算
8)可拆联轴器设计计算
9)中间轴、尾轴静强度校核计算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4
• 2.绘图
设计主要内容
1) 轴系及润滑管系布置图(1张,2#图纸)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7
• 轴系设计计算
1)基本轴径的计算 中间轴轴颈直径
设计流程
注:尽可能不选括号中直径 《轮机工程手册》下第236页表6.2.1-6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8
设计主要内容
• 确定轴系长度
– 确定轴系基本长度(见课本P35) – 确定螺旋桨轴长度(见课本P42-44) – 确定中间轴长度(见课本P36-37) – 确定轴的实际长度;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9
尾端结构
• 锥体部分的长度L=(1.6-3.3)dtz • 锥度K一般取1:15/1:12/1:10等 • 小端直径:dxz=dtz –k×L • 大端直径:dtz • 尾螺纹直径与长度:
d p d (k • Lg 2h ) hr (0.75 ~ 0.90)d p • 键和键槽:
2)绘制图纸应与说明书一致,应按比例画,线型(实线、点画线、虚 线)、粗线应区别,标注规范;标题栏应规范;设备定位及位置关 系应准确;绘图时应清楚图纸中各项尺寸的来源。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参考资料
• 商圣义.民用船舶动力装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 张乐天.民用船舶动力装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 轮机工程手册编委会.轮机工程手册(下册). 北京:人民交通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热能工程系
设计任务和要求
• 轴系设计任务
1)完成轴系计算说明书(手写在课程设计纸 上) 2)绘制3张图(1#、2#、3#各一张)
• 轴系设计基本要求
1)轴系计算说明书内容应完备:包括桨轴、艉轴尺寸,轴承尺寸,联 轴器尺寸,密封尺寸,及各项设计依据,并画出简图,总之,后面 艉轴装配图中各项尺寸应在说明书中能查到来由。书写应工整。
2)尾轴尾管及密封装置总图(1张,1#图纸)
3)可拆联轴器(法兰)零件图(1张,3#图纸)
4)基本要求:图纸应与说明书一致,应按比例画,线
型(实线、点画线、虚线)、粗线应区别,标注规范;
标题栏应规范;设备定位及位置关系应准确;绘图时
应清楚图纸中各项尺寸的来源。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5
• 轴系设计计算 1)基本轴径的计算
lmin
24.93
d
2 z
• 间距太小,附加负荷大
aj
840EI 5l 3
N
/
mm
• 间距太大,易产生回旋振动,因间距越大,其回旋振动的固有频率越 小,使在工作转速范围内;轴扰度增,使负荷分配不均;
• 间距不超过9米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20
设计主要内容
• 可拆联轴器设计与选型 注:结构尺寸见文献[3]下册第418页,对应的图为第
h为键槽深度;⊿,5~15mm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0
键和键槽
C距离不小于锥部大 端轴径的0.2倍。 键应用螺钉固定在轴 上,螺钉孔不应放在 距前端键长1/3范围 内,孔深不超过螺钉 直径。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1
设计主要内容
• 螺旋桨轴、轴承及尾管装置设计
– 确定尾轴承间距(见课本P38) – 确定螺旋桨轴结构 – 选定尾轴承 – 选定密封装置 – 设计尾管装置 – 螺旋桨轴静强度校核(见附录1) – 画螺旋桨轴简图 – 画尾管装置总图
d
2 z
aj
840EI 5l 3
N
/ mm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9
中间轴承的位置与间距
• 轴承间距的大小及其数目,对轴的弯曲变形、柔性和应力均有很大的 影响。间距适当增加使轴系柔性增加,工作更为可靠,对变形牵制小,
使额外负荷反而减小。
• 推荐公式: • 最小跨距:
l 125 d
l 142 d
460页图6.2.3 23
• 联轴器螺栓校核计算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21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2
尾轴承的布置
• 尾轴承的间距 :由于螺旋桨的重量较大,使其回 旋和横向振动的临界转速会有所降低,加之桨
在运行时悬臂动载荷的影响,故尾轴承的间距 不宜增加太大
• d>400mm
l≥12d
• d=300~400mm
l= (14~25)d
• d<300mm
l=(16~40)d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3
设计主要内容
– 选定密封装置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4
设计主要内容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5
设计主要内容
– 选定尾轴承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6
设计主要内容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7
设计主要内容
• 中间轴及中间轴承设计
– 中间轴设计 – 确定中间轴承位置 – 选定中间轴承 – 中间轴静强度校核(见附录2) – 画中间轴结构简图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18
0.2l
中间轴承的位置与间距
• 轴承间距的大小及其数目, 对轴的弯曲变形、柔性和 应力均有很大的影响。间 距适当增加使轴系柔性增 加,工作更为可靠,对变 形牵制小,使额外负荷反 而减小。
• 推荐公式: l 125 d
• 最小跨距:
l 142 d
lmin
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