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By:刘甜甜朱颖汪颖徐娜娜先秦时期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萌芽、兴起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周易》《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

在管理主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内部的整体和谐。

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思想: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

周易明确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

二:讲究变通的管理方法《周易》不仅讲变,还讲通。

《周易》的通表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变化过程的连续不断。

它运用史实,来说明这种变通的思想。

如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又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些史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社会变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周易》设置了阴、阳这对对立物,以分别对应天地间的事物。

其二, 设置“爻”以揭示自然界不断运动变化的道理,爻的含义就是运动。

其三,《周易》规定了爻与爻之间的特有关系,以揭示事物的变通规律。

三:追求和谐的管理观念和谐是《周易》管理观念又一重要特征和追求的目标。

这一特征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其视阴阳交感平衡协调为吉,要求人们中正得道而趋吉避凶。

《尚书》《尚书》中存在大量的"敬"、"慎"观念。

"敬"的思想包括"敬天"、"敬民"、"敬德"等。

"慎"有"谨"和"明"的意思,并与"敬"有互通之处。

敬慎的观念对儒家以及后世,不管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治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对现代政治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政府公共管理者要懂得敬畏民众、敬慎权力、敬慎宪法,将敬慎的思想融入到公共管理的活动中去。

管理思想:一、重德慎邢《尚书立政》篇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所提出的国家核心管理思想是重德慎邢。

把布德于民和严格国家官吏的道德标准作为治国的根本,而反对滥用刑法。

这种重德慎邢的主张可以说是被中国后世历朝政府所遵循的国家管理思想,也是儒家礼法兼治思想的起源。

二、强调国家官吏应该以德为本位这一要求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官吏德、才、智的全面发展,国家官吏必须德、才、智兼备。

因为除了官吏的个性有先天气质因素的影响外,官吏的品德修养和办事能力,主要是取决于后天的文化修养和实践锻炼。

三、中央集权《尚书》中的国家主张是中央集权政体,即主张国家在最高王权下的统一。

包括三个具体特点:1、王权至上2、在王权之下的国家机构,具体由中央行政事、国家司法准、中央民政牧三个部门及监察和军队两项权力所组成3、国王对国家的责任并非是要替代百官的具体职责,而仅仅是要把国家最重要的权力监察与军队之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便保证国家的政治体制不致动摇。

儒家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礼”作为外在的管理规则。

儒家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和“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领导原则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

管理思想:一、孔子的管理思想:1、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2、举贤才的用人之道,主张选拔德才兼优的人委任职务3、和与中庸的管理哲学4、以信为本的生存法则,突出了信对于从政者的实践价值二、孟子的管理思想:1、性善论的人性观,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依据2、施仁政的管理准则3、义利统一的经营道德观4、修身是管理者从政的前提5、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6、讲究权变的管理艺术三、荀子的管理思想:1、上下俱富的思想2、知人善用的思想3、激励思想道家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的特点是无所不容,不所不包。

管理思想:一、“道法自然”的政治管理思想,万物的规律由自然来指定;二、有欲、有私的人性理念,真正的美不在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自然本身;三、“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统治者不仅不强迫人民百姓服从自己的意志,相反要使自己服从人民百姓的意志,一切以人民百姓的意志为转移。

“无为”又分为清净、寡欲、下民、愚民这四个管理原则。

四、“无智型”的管理形式墨家墨家关注国计民生,其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目标管理,希望建立一个政治清明、法纪井然、国富民众、民富国治的理想社会。

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尚同”、“尚贤”,同时还赞成劳动过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从事其所能”的原则。

强调“利”和“力”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墨子强调“交相利”,还强调“非命”,认定人生在世要竞力而争,要与命运、自然进行抗争。

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自然争战就能求得生存。

管理思想:一、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的本意,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重视粮食生产。

生财论的许多内容,被以后的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在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开创的作用,也是较早的对于增加国家财富,促进生产的经济管理思想。

三、节用论中的消费管理思想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实行节用的管理措施。

在治国的管理思想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主要有节用、节葬、非乐几个方面。

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强调他律,强调法律的强制作用,强调集权的权威,强调管理手段的运用,强调尚贤。

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充满着强力、竞争、严密控制的倾向。

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

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

管理思想:一、反对礼治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二、法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三、性论评价,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四、历史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五、治国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商鞅的管理思想一、“教民耕战”的基本国策1、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3、承认土地私有4、建立县制5、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6、论功封爵的吏治准则二、综合治理的管理手段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4、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队伍5、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6、推行县制7、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8、改革社会风俗管子管理思想:一、行政管理思想: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民本原则、规范原则、系统性原则、宗教性原则;国家的行政体制:行政组织上的君主集权制,行政人事上的官僚制;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组织生产、救灾济贫、行政人事、治安与教化、外交与军事二、经济管理思想:1、对农业的管理:“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组织农业生产并奖励多种经营;通过降税和免税的政策促进农业生产。

2、货币管理思想:“以轻重御天下”的战略目标;提倡发展经济,积彩通货,设“轻重九司”;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边境贸易。

3、消费有效理论:提倡节俭,注重财务积累;认同奢靡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三、军事管理思想1、辅王成霸的战争观2、战争基础理论3、军队管理理论四、人才管理思想:“卑礼以下”恭敬地对待人才;重视人才并各尽其才五、民主管理思想1、天地为心的心术论2、自利的人性观3、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4、德能兼备的标准5、与时俱变的创新精神6、民富与国富统一论兵家兵家思想非常重视战略管理的系统性,认为战略管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应当是领导者的自我战略管理行为,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行为和组织的竞争战略管理的行为的统一。

兵家十分重视管理中谋略的运用,管理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运用,是获得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强调管理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用等。

管理思想:在管理战略方面,兵家讲究运筹谋划,强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决定。

在管理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变制胜”,强调“变”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对各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于人。

在管理方略方面,兵家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以严格的纪律、法令进行层层控制,辅以思想教育,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形成特定的层级制度,以做到首尾一致,令行禁止。

孙子的管理思想: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2、预测与决策关系全局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4、人的因素决定胜负5、唯民是保是战争基点《六韬》的主要管理思想:1、收揽人心的三件法宝:仁、义、礼2、爱民如子,富民利国3、赏罚分明,一视同仁4、以身作则,为人表率5、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6、善于激励士气《孙子兵法》的主要管理思想:1、“五事七计”,道为首计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3、全胜思想4、运筹庙算5、谋势取胜6、以人为本的选材标准商家范蠡、白圭为代表的先秦商家学派,通过汲取其它学派的思想养分和自己的探索实践,创立了颇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如何正确解决经营中的“取予”这一对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