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离娄下》
赤子之心,好为人师,不为己甚,左右逢源,夜以继日
源于《孟子》的成语
《万章上》
自怨自艾,先知先觉
《万章下》
却之不恭,知人论世
《告子上》
专心致志,一暴十寒,舍生取义,杯水车薪
《告子下》
以邻为壑
《尽心上》
独善其身,习焉不察,不言而喻,引而不发,仁民爱物,当务之急,一毛不拔
《尽心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茅塞顿开,言近旨远,同流合污
《论语》
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
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奋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雍也》)
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 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春秋》与《乐经》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
《诗经》略读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 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 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 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 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 庸》、《大学》)之一。
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
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礼》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礼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国家的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礼书,有《周
左丘明著《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 越国八国的历史,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周贞定王十六年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家谱》记载:孟晋文83代,孟来登88代。
《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事半功倍,出类拔萃,与人为善,解民倒悬,具体而微,心悦诚服,反求诸己
《公孙丑下》
彼一时,此一时(此一时,彼一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地利人和,舍我其谁
源于《孟子》的成语
《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
《滕文公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乱臣贼子
《离娄上》
为渊驱鱼,自暴自弃,不虞之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手舞足蹈
作业练习
在熟读诗经《关雎》篇目后,围绕文中的故事结构,及感情线索!完成一篇微电影剧本或微小说,题目 自拟!字数不限。
要求:分场景进行创作。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 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源于《孟子》的成语
源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中的语言,包括用以帮助说理的比喻、寓言等,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
《梁惠王上》
不远千里,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典著
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缘木求鱼,引领而望,挟泰山以超北海,寡不敌众
《梁惠王下》
妻离子散,匹夫之勇,出尔反尔,与民同乐,顾左右而言他,水深火热,救民水火,箪食壶浆
五经之二《尚书》
名句赏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Nhomakorabea【注释】
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
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赏析】
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
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
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论语
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
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论语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 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 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 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 “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诗经》中的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造
成这景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 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 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 “《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 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 一。
《论语》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
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论语
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 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 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子贡,你以为我是多学多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对。不是这样吗?”孔子说: “不对。我是用一个基本看法来贯串它们。”
先秦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必考
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睢》、《氓》、 《伐檀》、《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之一。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 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 系,值得借鉴。
论语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春秋》原本秦代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中 拼凑的。
《乐经》
于战国时期失传。传说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被焚毁。
左氏春秋传
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传” 为解释经书的文字。《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 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诗经》中的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