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权力之比较
窦佳雯H10800104 公共管理一班
摘要:当代社会纷繁复杂,中国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尤为混乱,因此很多不良行为诞生了,面对这些行为,整个社会给予了权力和道德的制约,然而这两种制约方式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牵制,我浅谈一下二者的比较。
关键字:权力制约道德制约比较
(一)权力制约
权力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
权力的取得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授予,要么是攫取,授予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攫取的权力是非法的权力。
要制约权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分权,包括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和横向分权(政府部门内部分权,如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权),以及权力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必须为权利服务,而不能反过来侵犯权利。
要制约权力,就必须通过立宪的方式,把上述体制固定下来,使行使权力的人也不能更改,并保证司法的完全独立,同时给予人民多方面的渠道提出自己的诉求,保护自己的利益。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胡长清身为江西省副省长,并先后担任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本应模范遵纪守法,但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权钱交易,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胡长清死刑的命令。
2000年3月8日,胡长清在南昌被执行死刑。
胡长清的例子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制约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国家司法权、审判权将胡长清绳之以法。
由于胡长清身居高位,普通的道德制约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制约,所以权力制约的效能则就显现出来了。
也正是由于权力制约具有的强制性,才使得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得以制裁。
所以,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相比,更具有强制性和执行性。
(二)道德制约
道德是行政人员真正正当用权的基础一般说来,行政人员是行政权力的载体。
而权力一经和人结合,权力就被人格化了,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人是千姿百态的,不仅思想、能力上有先进和落后、强与弱之分,而且道德上也有优劣之别。
因此,任何权力行为都蕴含着掌权者的意志和道德价值标准。
如果行政权力的掌握和行使者没有什么道德和人格,或者他在道德上有重大缺憾,那么在使用权力时就很
难保持权力的公正,也容易使权力陷于腐败,即使有时公正用权,也可能是慑于法律的威慑。
而如果行政人员在道德上是高尚的,那么他在用权时不仅会依法用权、依职用权、公正用权,而且会自觉保持道德良心,考虑用权的社会效果,维护政府形象。
在使用权力时就会受道德良心支配而自觉矫正自己可能“出格”的某些不良行为,甚至不惜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
因此权力所以腐败,有些现象不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而恰是掌权者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道德力量作为基础,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可能因慑于法律的威慑而正
当行使,但如果有道德的支持行政人员把公正用权内化为一种心理定势,或者一种道德冲动,对自身行为时时自省,耻于实施滥用权力的行为,那么他就会每时每刻都公正用权,这才是行政权力正当行使的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
因此,道德制约与权力制约相比,道德制约更富有感召力和说服力,但有时会有些主观和片面。
(三)权力制约和道德制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