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入题不多罗嗦。
中医理论的感冒分三种: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暑湿感冒。
风热感冒症状:怕热,发热重,咽喉肿痛,有汗或少汗。
风寒感冒症状:怕冷,发热(注意与风热区别),无汗,头疼,鼻塞。
暑湿感冒症状:发烧,无汗,汗出热不解。
(多发在伏天)原因是:暑热天招风寒,着凉了,叫寒邪。
--------------------------------------------------------------------------------------------------------------------------------- 用药:很简单,先看宝宝的实症是哪些,也就是上边的那些症状,然后再来看每种感冒中的虚症,也就是药名后边的症状,然后按说明书的药量用药,说明书上没有的可以按照我在下边给出的通用药量来计算。
风寒感冒:
儿感清口服液:重点推荐,适合所有风寒症状的感冒。
里边不含重金属药剂,可以用到16岁。
乾元丸:痰多,发热伴大便干。
(大便干是鉴别用药重点)
救急散:专治风寒抽风抽搐。
至圣保元丸:发热过重用(高烧39度以上用。
)
风热感冒:
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发烧重用。
小儿清解冲剂:流行性感冒用。
小儿百寿丸:消化不好不吃饭,睡不实。
小儿解表颗粒:鼻塞用。
小儿咽扁冲剂:咽痛明显用。
暑湿感冒:
香苏正胃丸(说到暑湿其实大家都遇到过,就跟中暑了似的,通常都是喝藿香正气水,但是宝宝绝对不能用藿香正气,要用香苏正胃丸。
)
--------------------------------------------------------------------------------------------------------------------------------- 药量计算:
中药药味越苦的用药要相应按下表减量,药性平和的可以适当加大药量。
注意中成药饭后服用,婴儿分次服用。
如果成人的用量是1
婴儿1/6 1岁以内1/5 1-3岁1/4
4岁以上1/3 7岁以上1/2 10岁以上2/3
--------------------------------------------------------------------------------------------------------------------------------- 以上所有药品均出自北京同仁堂,感谢北京中医院佘教授用药指导。
服药三天不见好转请马上去医院,谢谢。